教教育叙事一 教室里的小蜜蜂 桐城市文昌交通小学 叶志毅 十月小阳春,处处有秋香。下午,暖洋洋的,我正在“声嘶力竭”地讲课,忽然发现部分同学仰头移目,继而,带动许多同学都好奇地仰头寻找什么。显然,学生的注意力已转移了,他们在教室里寻找什么呢?我停下课,静了下来。“嗡嗡,嗡嗡”。原来是一只小蜜蜂,飞进了教室,引发同学们移神注目。怎么办?是斥责学生不予理睬,还是停下课赶走这只“误入”教室的“精灵”?还是......我把课停了下来,和同学们一道倾听这“嗡嗡”的声音,注视着这“秋之精灵”美丽的“飞行”......好一会儿,这只蜜蜂才恋恋不舍地飞离了教室,同学们个个面带笑容......我紧接着提问:蜜蜂为何飞进教室?班上一下子炸开了锅......有人说:现在是秋天,万物成熟的季节,更是蜜蜂采蜜的季节,这只蜜蜂离群了,误入到教室;有人说:我们班有香气,把蜜蜂引来了。我也“冲动”地说“不是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吗?蜜蜂当然要来采蜜啰!”引来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 最后,我“穷追不放”:“今天布置语文日记 ,题目就叫做:‘课堂上的小蜜蜂’,就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都写下来,相信一定有趣。”我看到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虽然耽误了半节课,原定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可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一味斥责学生,硬拉他们回来学习,其效果会如何?抓住课堂这个自然生成资源,顺应学生的“思路”,临时改变一下教学内容,学生岂不是更主动,更积极,更投入吗?其得到的不是更好、更多、更有效吗?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时时是课堂!课堂教学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轨迹运行,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我认为此时既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粗暴制止”,而应随“机”处理,相“机”诱导,当“机”立断,借“机”行事,精彩也就会随“机”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