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汉

[桐城文] 桐城人文漫谈(二)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4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4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8-4 13: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地曾是侨置阴安县的区域,是否有影响很难说。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4: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闲人兄的指点。+ D0 h& m- `- \8 v/ d/ w7 s4 n
桐人的外迁肯定有战争的因素,但这么整建置地迁移,总是让人生疑。而且,县志里特别提到平成,这是在宋朝以前的,所以我特别怀疑平成前后发生了什么事,不是天灾就是人祸。
) D9 Q3 B! }+ Z+ {有一点闲人兄说得很对,桐城先民中肯定有许多北人,具体情况我不是太清楚。
9 k: g$ {% k# c5 T" c+ k至于姓地不符问题,我觉得不太可能是长毛的原因。因为,我老家周边好多地方都是这样,如果说是长毛的原因,那么,我们家族为什么不迁走呢?为什么这个现象这么普遍呢?而且,从家谱中可看出,早在长毛来之前,这些地方就已经被我们家族占领了。所以,我怀疑事情的起因时间可能更早些,早到五代十国期间。但这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后面这么长时间,这些村庄的名字不会改变。3 O# Q" R" A4 b
好在,这些问题现在已经不太重要了。因为,现在的桐城人大多是明初移民的后代。在第三集里,我认为,桐城人文蔚起的起点是明朝,不知道闲人兄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欢迎光临我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55029103

心若改變,態度就改變;
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
習慣改變,人生就改變。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4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4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8-4 14: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初移民改变了桐城,如果不是此次迁移,桐城依然不会摆脱“行问啬夫多不记,坐论公瑾少能谈。只愁地僻无宾客,旧学从谁得指南?”的人文窘境。期待第三集!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299

主题

3546

回帖

573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39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发表于 2009-8-4 14: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祸、移民?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时就曾“日战鄱阳、夜宿兰溪”。皖北更安全点,有可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1

主题

1382

回帖

3193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193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9-8-4 17: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桐城境内大量出土的石斧,石夯,青铜礼器。
1 I- `* i- |6 N/ W* U9 P  [" e还有分布在各河流沿岸的古文化遗址,它们在呼唤原土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75

主题

849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

浪漫勋章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4 19: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蛰龙 于 2010-1-17 22:57 编辑 0 B, T2 C% P& i* o, w

) t9 ?$ Z7 B5 C' |) q; B茶楼前两天贴过一篇文章《假如丘处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9-8-4 2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桐城县志》,不管是什么版本,明朝以前的事情大多都说不清楚。最突出的表现是,桐城的“桐”是个什么“桐”,到现在都没有整明白。
! w; U$ {( [: T# }+ K2 a
  M& S% `; X: }6 T9 [3 p' r
关于桐城的“桐”,好像闲人兄还是哪位在桐网有一篇考证,谁能帮忙翻出来看看?找了一圈没找到。
桐网的老战友...

2

主题

21

回帖

13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3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4 21: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听这些漫谈,倒蛮有意思。只是真的要寻找今天与过去某种“必然的”“决定性的”联系,就有些免为其难了。
1 X! A* S4 D$ x$ L, s6 m$ Q, h! P对比一下,感觉桐城人的道德缺失较彭泽人是很明显的。我常臆测,是否与桐城人大多是原徽州移民,因受程朱理学影响有关。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9

主题

3546

回帖

573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39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发表于 2009-8-4 21: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shu 于 2009-8-4 21:44 编辑 ( w; ]3 R5 g7 w+ s/ B
4 J! `7 b% p# L/ A4 D
(转帖)                                           说 桐 城
8 v; j0 ]3 g" M; E
( P" K# b" b8 @
4 q' ~$ O* ~, E. C+ s; S, Y

6 e. c6 n: @0 I% m! ~0 L夏、商、西周———桐城属扬州。
* L  K  e! }9 a. \- J. ^5 \
! |5 ^) Z4 ?! o0 O- z: H春秋———为桐国,属楚,后属越。
9 O) q5 k. l4 k
3 O& y& o) A5 z/ |战国———属楚。6 E6 m% h$ J# w0 u( B# o& H

6 [+ n! w% {3 ]秦———秦分天下为四十部,桐城属九江郡。8 W. h6 H* h0 \) C& o

# j( S& W+ q: J+ o5 P5 I( E西汉———属庐郡,《汉书.地理志》云:庐江郡领县十二,内有龙舒、枞阳二县。* b% v3 H) s! U( X
# R, l+ m: t5 |8 T; V6 @
东汉———《为龙舒侯国,属庐江郡,隶属扬州刺史部。; j$ h8 V, T9 z/ y* O2 Y- p
, c( l) N0 f% ]" R" n- D
三国———为舒地。初属魏,后属吴。$ h3 ?; H1 o# e# E8 R0 g
; g" Z0 |* p0 V0 q& J
西晋———复名为龙舒,属扬州庐江郡。
$ n( D3 n! l5 A! @
# v) r1 Z4 M% G' G$ ?3 j# K8 @东晋———改龙舒为舒县,初属豫州庐江郡,继属豫州晋昌郡,后属豫州晋西郡。
! q4 S" M. c2 Z2 x2 G" n3 f
- m  y& l) \" m3 _南北朝———宋、齐改舒县为阳安县,后为吕亭左县,复为舒县,属庐江郡。梁、齐,改舒县为枞阳郡,同时恢复西汉枞阳县,先属南豫州,后属晋州,北齐时改为江州,周、陈,废枞阳郡,属晋西郡。
. r$ P1 f- G4 a* Z1 B) I: i/ \2 c. c4 b* h$ p+ _' G, H! {- o
隋———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熙州,大业三年(607)改属同安郡,大业九年筑同安故城于县郭东门外(今市治)。
- _+ u9 @# {+ |0 d# I- h6 x: U5 `1 P' |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同安县属舒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同安县为桐城县,县名此始。
" W- \' R; u. r+ p' F# e/ A* i3 D
% |  I2 x$ {* e3 u* Y$ {五代———属南唐舒州。5 k6 F0 i0 A6 E, `; ?4 `. Z6 W* {
: Q, g/ a: |0 Y  Q# C7 X# P
宋———北宋先舒州,后属德庆军。南宋先属安庆军,后属安庆府。
& V5 Z0 |$ D& o+ D9 F! _7 r+ z3 P7 {2 w
明———先属江宁府,后属安庆府。* W" q/ I7 O" x

) M. f/ {4 a8 Q3 D3 J清———先属江南省安庆府,后属安徽省安庆府。* G$ u0 L5 s  E+ K1 f. a

6 c" X4 B, g9 g6 v) x7 d+ K中华民国———初属安庆府,继属安庆道,后属安徽省第一行政察专员公署,抗战胜利后属安庆专署。9 T2 S: T" _9 d+ R: B# I& [; b: O
$ K/ V$ O  s4 J. K
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专区,后皖北、皖南两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属安徽省安庆行政公署,后属安庆市,现属省直辖市,暂由安庆代管。原桐城县疆域:东界无为、东南接贵池,南接怀宁,西接潜山,北界舒城。解放后,皖北行政公署划桐城东乡和南北乡相连地区为桐庐县(今枞阳县)。197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又划桐城大枫、罗塘、花山、杨桥四公社归安庆市管辖,独改罗塘公社鲟鱼大队为鲟鱼管理区(镇),仍属桐城。
$ [: v5 h- [4 L' |+ |- C+ a/ u  B, c+ X5 L7 k. w3 ^7 K
桐枞一带引江控湖连山,鱼米之乡,该是适合生殖繁衍的处所,但是这种沿江过渡地带又是兵战之地。不知道,也许当初我们那地方正经归桐国,后被楚国灭了?那时候,纺织业不发达,打起仗来,小国连旗子怕都摇不起几面,也不过就几架牛车,一些粗制的弓箭铜戈,擂几下鼓,吆喝比划一阵,就结了,比社戏也壮烈不了多少。后来,到孙权跟曹阿瞒对峙时,就不一样了,吕蒙的水军驻到孔城,大小关、黄甲一线山上峰火台林立,都叫什么来着?--望曹尖,对不?三国两晋南北朝下来,中国人民十室九空,桐城也好不了。后来金南宋对立,又是兵荒之地。再到元明更替之交,元军加上徐寿春、陈友谅、朱洪武,几路大军,纵横驰骋,交相杀伐,桐城人丁枯竭,元气耗尽。明定天下后,只好由江西老表们填充过来。瓦屑坝该是多少迁客们的起始或集散之地吧。后来,明末张献忠攻桐城,不下而去,期间必有杀伤,但流寇所过,毕竟不如其盘踞地四川的杀戮之重 (当然流寇杀几多,清兵杀几多,是永远算不清了), 所以有湖广填四川,未再闻某地填桐城。据老人们说长毛跑反时,太平军占据安庆,桐枞地界也是湘淮军与太平军撕杀之所,人民死伤逃散亦多,事后也有些人口迁徙。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9

主题

3546

回帖

573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39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发表于 2009-8-4 2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听这些漫谈,倒蛮有意思。只是真的要寻找今天与过去某种“必然的”“决定性的”联系,就有些免为其难了。
% q% f' m0 D& }! m对比一下,感觉桐城人的道德缺失较彭泽人是很明显的。我常臆测,是否与桐城人大多是原徽州移民,因受程朱 .../ p2 Q0 _* P' H. ^0 v6 p$ Y
蚊子 发表于 2009-8-4 21:35
0 K# w, m% M- U) s0 k0 a
什么谬论 丫知道什么必然决定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