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2955
- 积分
- 708
- 威望
- 1418
- 桐币
- 849
- 激情
- -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9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2-5
桐网贡生
- 积分
- 708
鲜花( 0) 鸡蛋( 0)
|
安庆城北大龙山麓白麟畈是皖派宗师邓石如的家乡,邓石如很多名号都源于家乡地名,如完白山人、龙山樵长、凤水渔长、古浣子。大龙山在龙山山脉西侧,东侧叫小龙山,中以石塘湖为界。外家出自小龙山龙氏家族的明末遗民诗人钱澄之在《题小龙山庄图》一文中写道:“吾皖有二龙,其大龙,当郡北障,皖之望也;旁有山蜿蜒离即,与相辅行者,为小龙。自江上来者,数十里外即望见二龙。”
9 ^' t# U3 E% F, n. m8 I/ X7 `+ c" d4 u! b
小龙山南麓的白鹿山庄,是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的故居,钱澄之曾经在这里拜方以智父亲方孔炤为师,并与方以智及其弟方其义订交。“余年未二十时,尝过白鹿山庄,受知于中丞公,兄事曼公,弟畜直之,迄今已四世交矣。”(钱澄之《题白鹿山庄图为方有怀寿》)方以智早年曾在石塘湖畔拜归乡隐居的石塘先生白安石为师,常年往来于龙山枞川间。明亡后,其弟方其义和其父方孔炤先后在白鹿山庄病逝,方以智为其父庐墓东乡合明山后,最后一次过白鹿山庄是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在白鹿山下,在鹿湖之滨,在中方禅寺,方以智与遗民刘鸿仪谈论乡贤李龙眠的画,并与战死在仙霞关的妹夫孙克咸哥哥孙晋弈棋,这一切都被他的儿子方中通记录在《陪诗》中。值得一题的是,安庆另外一个大思想家陈独秀的祖居白泽湖陈家剖屋,也在小龙山南侧,据白鹿山庄只有十余里。
: r2 c5 \/ ~2 p0 E- ]! B. _6 `2 H/ W" T+ J1 B8 M% u" L
在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上半叶,安庆府众多明遗民隐逸于大小龙山,他们以诗酒自娱,不参加科举,不入城市,终身布衣蔬食,以田园生活为乐。这股风气一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当时在龙山北麓的练潭还有一个理发匠诗人吴鳌,以明遗民自居。龙山遗民的中心人物当然是江南三大移民诗人之一的钱澄之,在《田间文集》和《田间诗集》中,可以看出与钱澄之来往密切的龙山遗民,有白鹿山庄的方还山和方有怀(即方中发,方以智侄子,著有《白鹿山房诗集》),大龙湾深庄的刘鸿仪,居住在枞阳的陈官仪,小龙山庄的龙骥君。钱澄之母亲龙安人,源于小龙山龙氏家族,外祖父龙存吾为龙氏文学开启者,“龙氏文学自吾外祖父存吾公起,里中贵官名士,半出其门,吾母,其长女也。”(钱澄之《题小龙山庄图》)到了清嘉庆年间,龙山龙氏还出了一个状元龙汝言。由于龙存吾“不治生产,好迁徙,失其故居”,所以钱澄之很想在外祖父家附近购置一处房产,刘鸿仪为钱澄之推荐了大龙山下一个叫云巢的别业,钱澄之也很喜爱,但稍微犹豫了一下,结果被人抢先买走了。读钱澄之《大龙湾看杏花记》一文对云巢的描述,似乎就在石塘嘴、石树附近,钱澄之、刘鸿仪、方有怀三人冒雨访已属他人的云巢,在此痛饮,酒醉后嬉笑怒骂,为云巢“辱于俗子”而哀叹“山之不幸”,这似乎也寄托了遗民对自己“不遇”身世的感怀。在钱澄之诗文中,除云巢外,出现的龙山景物还有杏花村、白家湾、白安石故居、深庄、龙泉庵、白鹿洞、白鹿山庄、小龙山庄。/ Y: T/ B# M/ `3 d# b
6 {5 k- X7 w- h9 S 龙山遗民的另一重镇就是居住在北麓小横山的徐翥。徐翥字羽先,早年与“贵池二妙”吴次尾、刘伯宗过从甚密,活跃于上江一带,明亡后归隐练潭小横山。在徐翥《煮字斋诗集》中,可以看出与徐翥来往频繁的遗民有潘江、方还山、方有怀、阮一衲、刘鸿仪、汪禹行、汪远士。其中阮一衲可能是阮大铖的儿子,此人与刘鸿仪交往密切,十几年前我曾和金杏村老人合写过一篇《高人阮一衲》,考证这一段史实。徐翥的《梦阮一衲过煮字斋索诗》,当是避世遗民孤寂生活的真实写照:“土室凄清卧,停鞭洽素心。月当今夜好,秋已待君寻。面冷烟霞气,怀孤淡穆吟。共分山水况,都寄在寒衾。”而在《煮字斋诗集》中,出现最多的遗民群体还是龙山邓氏家族,如邓九公、邓汉思、邓倬生、邓朴庵、邓颠崖、邓东岩、邓山偶、邓田公、邓橘文、邓竹林。邓颠崖被徐翥与方还山一起尊称为“还山颠崖两诗坛”。邓朴庵亦是钱澄之好友,被钱澄之目为“达人”,其事迹见于《田间文集》《邓朴庵宴客记》。直至邓石如祖父邓士沅,仍酷爱明史和书画,以隐逸为乐事。到邓石如父亲邓一枝,已是清乾隆年间,却依然“性不偕俗,居常歌咏”,且“萧然一室”,可见龙山遗民文化对邓氏家族影响之深远。
( M) \& F) Y1 v0 M# _1 W" t( X
# s' i& Y$ [0 f6 b: s: w 这就是一代艺术宗师邓石如身后庞大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这个背景,就无法真正进入邓石如的内心世界。邓石如终生布衣,邓石如与鹤为伍,邓石如不事科举,邓石如皈依佛禅,邓石如蔑视当朝权贵,皆源于方以智、钱澄之、徐羽先、刘鸿仪、方中发诸公在龙山凤水间播撒的遗民文化种子。邓石如对清廷乾嘉书坛的傲视,邓石如藤杖芒鞋师法造化,邓石如狂搜北碑寻觅创造的源泉和灵感,皆源于他深刻的遗民文化自信。
! e" O' Q% [$ @8 Q# g8 E; z2 D
% E- K. U3 q( s7 y# \——摘自汪军〈邓石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