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8846
- 积分
- 804
- 威望
- 676
- 桐币
- 731
- 激情
- -2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2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9-1
桐网贡生
桐溪十里 水涯人家
- 积分
- 804
鲜花( 0) 鸡蛋( 0)
|
老安大校歌中的安徽文化典故 ; k2 W5 ~9 v4 }% y
# _1 W8 q1 H1 L0 x+ i 2006年在上海复旦,不经意于一本1936年安大编纂的《安徽大学一览》印刷品中,看到刊有省立安徽大学1933年颁布使用的校徽、校歌册页。这首已被今日安徽大学作为校歌传唱的老校歌,制曲者是当时任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院长萧友梅先生。萧氏(1884――1940)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早年留学日本,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反清革命活动。1912年,作为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赴音乐大师门德尔松创办的德国莱比锡皇家音乐学院主修钢琴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在北洋ZF教育部国歌研究会任委员时,为当时的国歌《卿云歌》谱曲。1921年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务主任,1927年创设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任教授、教务主任、院长。1929出版所制的四部合唱名曲《春江花月夜》至今演奏不息。萧友梅著述丰硕,有《和声学》《近世西洋音乐史纲》《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这位以音乐为专长,又以《中国古代乐器考》获哲学博士学位的杰出音乐家,被音乐史家称为近代西方音乐引入国中的先驱者,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1 _4 g0 W6 S, v9 z. |/ c, X" \, U$ _. Z- l9 m- o
为《安徽大学校歌》填词者是时任省立安大校长程演生(1932.4-1934.1)。程氏(1888-1955)籍贯安徽怀宁,早年赴欧洲和日本学习,回国后任教北京大学,是北大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身为旅外皖籍文教界名人,他一直积极支持省内文化教育界进步运动和安徽大学的筹办。1920年,他与胡适、高一涵等发起“旅京皖事改进会”,声援安徽教育界反对军阀黑暗统治的爱国斗争。1932年4月,他接替何鲁主政安大,购地建校舍,成立校董事会,制作颁行校旗、校徽、校歌及学校部分规章。安大第一、二届毕业生正是在其任内毕业。程氏于史学和安徽地域文化有熟思。1926年北京大学出版所编辑的《太平天国史料》(第一集),辑录法国所藏太平天国印书等资料,使中国学人首次获见太平天国印书样式,是民国早期太平天国研究者的重要资料。《皖优谱》亦为了解安徽地域戏曲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目。据笔者所见程氏未刊诗文遗稿,这位也是较早在法国留学读书的皖籍学者,虽然积极支持怀宁同乡陈独秀组织的“国学和中国文学”改革,个人于桐城派文法实有领会,留下不少旧诗文稿。或许正是缘此文化背景和学术渊源,所作校歌文辞古意凝重,安徽文化典故剪裁妥贴。老安大校歌,也是一首咏唱皖文化的颂歌。
2 p0 M) c) ~ J9 P, j$ }4 B6 ~& r% D, r3 q) y
灊嶽蒼蒼,江淮湯湯。夏商肇啟,雍容漢唐。
+ C& k$ k9 c/ K4 u' Q) M) y 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 f! E, P7 K/ T6 G: h% r+ _( B7 @
灊嶽蒼蒼,江淮湯湯。緬懷先哲,管仲蒙莊。% l: J4 n8 u H5 Z: z
高文顯學,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c9 A+ h' Q4 Z. g3 x* y4 [. g7 n
: @( U) e: {: A0 e: Y3 G, |
灊嶽蒼蒼:此处指称有古南岳之称的天柱山景况。主峰坐落今潜山县的天柱山,为大别山脉的延伸,周围延及怀宁、霍山、舒城、岳西、庐江等县。今人皆知地处湖南的衡山为南岳,为什么说安徽的天柱山是“古南岳”?主要因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山川地理命名的沿革变化,一些地名古今有异,后人难以了解。天柱山在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的开皇九年(589年),被废去南岳称号,改湖南恒山为南岳。在此之前的古代五岳名山称谓中,安徽的天柱山,即为古南岳。在中国传说历史时代,“岳”本为主管方岳的官吏称谓,当天子出外巡狩时,这些官吏在高山之上放火发出信号,召集四方诸侯,他们也因居高山而尊被称为岳。中国古代传说的尧舜时代,就曾经巡狩南岳。有正式文献记载的帝王登临南岳天柱山历史,较早的是《尔雅》、《史记》。如《史记•孝武本纪卷十二》:“其明年东,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祀起名山川。”我们查阅前人应劭等所作集解,都说“潜县属庐江。南岳,霍山也。”或“天柱山在潜县南,有祠。”其后的《后汉书•郊祀志下》也记载:“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颜师古作注:“灊,庐江县也,天柱山在焉。武帝以天柱山为南岳。灊音潜。”后来的不少史籍包括清朝的安庆府志和民国书籍均有引用。有潜岳之称的天柱山叠嶂重峦、空青积翠,万仞如翔。古人认为,其峰仰摩云霄,俯瞰广野,瑰奇秀丽,不可名状,推为江淮之间诸山之冠。唐朝大诗人李白曾于长江上远眺它,写下“青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等诗篇。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称赞潜岳“亘天青郁郁,千峰互崷崒。”清翠秀美的潜岳不仅给了像大诗人苏东坡失意时“青山祗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的想象,自清朝安徽建省后,也成为省会安庆(老安大旧址)近在眼前的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观。晚清时期安庆还有天柱阁人文景观, “在正观门外大江浒,明郡守胡缵宗建,登阁西望天柱岿然。”
1 n) B5 S& S7 g, j8 V9 K8 w' |8 f7 U. P
江淮湯湯:古人认为山之高者,莫高于岳;川之大者,莫大于渎;安徽曾有高山五岳(嵩、岱、衡、华、恒)之一的南岳衡山天柱山;大川四渎(江、河、淮、济)之二的长江、淮河,穿省而过,划全省为三个自然区。号称八百里的长江安徽段,又别称“皖江”。江水自湖北江西进入安徽省境内,它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南部十多个市县,至和县骏马河口进入江苏省境,干流长4l6公里,占长江下游计程的三分之一。长江在安徽境内流域面积为6万平方公里,占了全省面积的一半。虽然说安徽境内长江流域地形以山丘区为主,但两岸的圩区、湖泊地形占了全省同类地形面积的主体,所以安徽境内的长江流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又有“鱼米之乡”之称。皖江沿线的小孤山、马当、采石矶等景观,往往为历代府州县志细列详呈,两岸的形胜关隘更为前人所重视。例如今日我们看到的早期领袖陈独秀最早的一篇雄文――《扬子江形势论略》,有近千字讲皖江险要。清朝历史地理大家顾祖禹曾论安庆地势“乃吾观安庆一区,当长江委流,束约全楚,为东西门户,所以制江表而祸中国者,必由于此。”( d! h0 q+ b+ u. \3 }+ j- f& X
+ j- L) c d- H+ z0 u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全长一千公里,流经安徽省境内有四百公里,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8.5%。淮河横贯安徽北部阜南、颖上、霍邱、寿县、风台、怀远、凤阳、五河等县境和淮南、蚌埠两市,沿途经过有“淮河三峡”之称的峡山、涂山、浮山3个峡口。涂山是传说中的大禹王治水和会盟诸侯之地。《春秋左传》:“哀公十年,大夫对孟孙曰: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传说大禹奉舜命治理洪水,曾娶涂山氏女为妻。古今以来有不少学者认为地处蚌埠的涂山,为大禹治水的地望所在。例如《唐彭晁禹庙记》:“昔禹治水之日,会于涂山,则此地是也。今禹会乡因兹而立。今有禹家、夏家者,皆是禹之苗裔。元和十年彭晁记。”清朝《重修安徽通志•舆地志》记当时的涂山景况:“山下有禹墟及禹会村,山半有聚仙台、卧仙石,有灵泉澄莹不竭。下有荆山堰,梁时所筑。”据清《凤阳府志》:“淮河经怀远县之东南,昔大禹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其间水乃安流者,即此。”今日怀远城东南涂山之巅还有“禹王宫”等遗迹。近些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在禹会村附近双墩遗址发现的大量刻划符号,进一步证明了淮河流域还是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校歌之词,借用《诗经•小雅》之句:“鼓钟将将,淮水汤汤。鼓钟喈喈,淮水湝湝。鼓钟伐鼛,淮有三洲。”据朱熹所注,汤汤,沸腾之貌。湝湝,犹汤汤,三洲水落而洲见也。概而言之,安徽据江拥淮,“负江淮之胜,面潜霍之势,阖岳渎之雄也”;浩荡江淮之汤汤东流水,曾孕育中华文明多少故事! 1 l, j1 i' k* ?6 c+ |( F
! S) p3 J" q% X' i+ [" l. a4 ~- z3 ?; w2 p8 W8 z
夏商肇啟,雍容漢唐:传说中的大禹故事及其对夏朝建立的贡献,自不待言。旧时说法,商朝建国曾把都城建在亳,“汤居亳”。应该说“亳”在何处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是安徽亳州确有一处历史遗迹-商代开国帝王成汤的陵墓汤王墓。如果说夏商时代与安徽的联系尚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学术证明,汉唐时代安徽人对华夏文明的贡献有目共睹:西汉时庐江郡舒人文翁首兴郡县之学;东汉时怀远人桓荣是发达私学的名儒大师;在中国教育史上都是开一代风气之先驱。民国前学界常言:皖北出经师。见之于《汉书•儒林传》的安徽籍知名学者11位之多。淮南王刘安集宾客术士所成《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博大精深,为西汉道家之渊府,被近代学术大家梁启超称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淮北人桓谭反谶纬,著《新论》,“以烛火喻行神”一说被称为中国无神论的先声。在盛唐文明中,单以唐诗来讲,就有新乐府运动的大家人物和县人张籍、有“诗家之雄杰“之称的池州人杜荀鹤等。安徽的秀美山水还给了李白、白居易、杜牧等大诗人以灵感,由此留下有千古传诵的诗篇。
) o" q/ [- a1 m- E; I! Z1 F9 i% p
) w6 n' C& `' J' Q+ d 管仲蒙莊:此指在中国文化史上声名卓著的管子和庄子。民国时期安徽大学校长陈演生参与纂修《安徽通志稿》等安徽文化类著述,均推重管子、庄子为安徽先贤,撰文歌颂。出身淮河流域的两位贤哲无疑是中国古典思想黄金时代的经典代表人物。9 b0 y+ z% W: {
?1 x8 ]/ t$ r' b+ C2 ? 高文顯學,宋清孔彰:高文似指有清一代的桐城派。桐城派为清代一个以尊崇唐宋古文为号召的文学流派,其先驱者方苞“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刘大櫆、姚鼐等提倡义理、考据、文章兼收相济,讲求文统、道统,进而在清代形成“人不必桐城,文章则不能外乎桐城”的盛况,所弘扬的是以儒家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理念。宋明以来,理学盛行,朱熹为南宋徽州婺源人,虽然长期居闽,却自署“新安朱熹”,实际开启新安理学一脉传承的源流;世称“朱子”的朱熹,尊德性而道问学,是集理学之大成的划时代人物。而有清一代经学流派中,有吴皖二派;婺源江永、休宁戴震,世称“江戴”,其朴学,综形名,任裁断,推重实事求是;皖派经学,与吴派相颉颃,成为清代占学术主流地位的显学。
3 N3 @3 Z6 @" {4 p0 q9 R) t9 z' `6 N( v5 F! E
(陆发春作者系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本文原发表于安徽省人民ZF新闻办公室出版的《今日安徽》杂志2007年第一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