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6|回复: 3

生命如霞存大美[ZZ]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8-1 08: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7-8-1 11: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点击收藏,然后就可以放大看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08: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桐网对照片又有限制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5

主题

233

回帖

32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2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8-4 18: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如霞存大美
——追记市优秀共产党员、地方志办公室主编吴筱霞

    她走了,走得很匆忙,没有等到自己主编的《桐城市志》正式出版的那一天。
    她走了,走得很旷达,没有给孩子留下多少私财家资,但在全省地方志界留下了崇高的声望,也给桐城文化留下了一笔灿烂的学术成果。
    她是谁?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副主任科员、《桐城市志》主编、副编审——吴筱霞。
    今年6月24日上午,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病房。与癌症抗争了9个月的吴筱霞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吐字艰难地叮嘱同事方宁胜:“要按原定的编纂方案,高质量地完成二轮修志任务……”。在谈话期间,为减轻病痛的折磨,吴筱霞还找护士要了数个冰块清润喉咙。见身体极度虚弱、心中只有工作没有自己的吴筱霞屡劝不止,方宁胜数次借机溜出病房,擦去夺眶而出的眼泪……。
    方宁胜和同事们都不曾想到,那次谈话竟成了吴筱霞的遗言。6月25日上午9时许,吴筱霞溘然辞世,时年53岁。
    噩耗传出后,省、安庆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地方志界人士叹惜:“吴筱霞同志的逝世使我省方志界失去了一位良材,是桐城地方志事业的重大损失!”
    回望吴筱霞短暂而厚重的一生,人们发现,那是一段清贫相随、寂寞相伴的生命旅程。自1973年从安庆师范学校毕业后,吴筱霞在龙河初中任教11年,在市方志办修志23年,虽然年年坐的是冷板凳,日日钻的是故纸堆,但她以苦为乐,干一行专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了令人敬仰的业绩:由她主编的首部《桐城年鉴》(1998卷)分别获全省第三次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二届全国地方年鉴二等奖,《桐城年鉴》(2003卷)获得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单项特等奖;主编和参与主编《桐城市志》、《桐城县志》、《桐城掌故菁华》等地情专著20多部(卷),先后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地方志》等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地方志、桐城派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10余篇。丰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使她被年轻的同事和同行们尊称为“吴老师”,当选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理事、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翻开1995年9月出版的《桐城县志》,一篇不到2000字的附记--《居巢考》,让同事们对吴筱霞的治学严谨和求实存真精神叹为观止。为厘清桐城历史上是否有“居巢”城(县)以及“古居巢”位置,吴筱霞冒着酷暑,赶到省城图书馆查阅相关著作10多本(卷),搜集古今有关资料并摘录下来,所做的笔记多达20余页,再经整理后成文,作为“建置沿革”的附记载入了志书。由于晕车,吴筱霞历时三天的考证工作在呕吐中开始,又在呕吐中结束。
    “资治、存史、教化”是地方志功能的传统定义,今天的地方志功能已经提升到“资政、资商、资教”的新境界,“抢名人、争归属”的风波因此在少数地方愈演愈烈。2005年,有人提出“《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桐城人”一说,经相关刊物转载后,此说很快流行学术界。吴筱霞再次“较真”,在完成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采集后,认真撰写了《对吴承恩籍贯的考证》一文,以确凿翔实的资料证明:“桐城的吴承恩是(河南省)新野县的县令,而非《西游记》的作者。两人虽同名同姓同时代,不容混同。”这篇饱含学术良知和历史责任感的论文一经发表,很快止息了这场“历史名人之争”。
    虽然吴筱霞是事业上的“女强人”,但她仍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她热爱自己的事业,更热爱自己的亲人和同事,比她年轻的同事们通常喊她“吴大姐”。
    和吴筱霞共事时间较长的何骏回忆说:“每次出差,吴大姐都会提前把路线、食宿安排好。搞田野调查,吴大姐不顾年高,帮小姐妹背包。由于单位经费紧张,不能报销的餐费,吴大姐总是抢着结帐。”
    比起生活上的关怀,吴筱霞在工作上给予同事们的帮助,让大家终生受益。1985年9月,吴筱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方志专业,在两年的专业学习期间,她整理出50多本学习笔记。时任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桐城县志》主编的潘忠荣说:“这些笔记为《桐城县志》的编纂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桐城方志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最具权威的理论教材。可以说,《桐城县志》的编纂工作是从抄吴筱霞笔记、听吴筱霞讲课开始的!”
    作为全省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的方志工作者,吴筱霞不仅长于执笔编撰,又善于组织攻关。在编纂《桐城县志》、主编《桐城年鉴》、纂修《桐城市志》的过程中,吴筱霞承担的工作总是其中任务最重、技术最难的部分。为减轻同事们的工作任务,勤于学习的吴筱霞还把相关资料做成剪报、索引卡片,分门别类地分发给每位同事。同事们有问题要请教,吴筱霞总是起身相迎,细心指导,离座相送。但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先评优和相关待遇上,吴筱霞从不为自己评功摆好,争而居之,而是能让则让、能拒则拒。2005年7月,吴筱霞服从组织安排,退居二线,完全可以远离“青灯黄卷”。但她和往常一样,天天按时上班,风雨无阻,为同事们分担纂修《桐城市志》的任务,直至2006年10月,无情的病魔拽住了她坚实的脚步。
    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无论工作多么枯燥清苦,都不会扼杀他(她)的生活情趣。
    绿色是吴筱霞最喜爱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吴筱霞曾对同事朱美丽说过这样的话。在蚌埠就医期间,吴筱霞接受了同事们的第二次探视,当时还能下地行走的她,身着刚买的绿色羽绒服,微笑着迎接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们。身处绝境、心中爱美的她想用这种方式,给同事们留个完美的想念。
    读书、写作、旅游是吴筱霞三大乐事。她想在自己退休之后,乘火车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一次出差途中,缓缓后退的火车站台勾起了吴筱霞难以忘却的记忆:20多年前,在合肥火车站,进京求学的她隔着火车窗,与给自己送行的丈夫、两个年幼的女儿告别。她对同行的华晓虹说:“当年,每一次送别都是一次心灵的煎熬。退休后,我们全家一起外出旅游,就不会遭这份罪了!”。令人遗憾的是,正当这美好愿望触手可及之时,吴筱霞却猝然病倒了,给家人留下了无边无际的遗憾和伤痛。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苦耕不辍的吴筱霞不仅在学术上颇有造诣,还以高洁品质和拓荒精神,多次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安庆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先后获得了省志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中国地方志协会的表彰。
    “有为有守,无私无瑕,高风亮节垂世范;既精既博,亦史亦文,嘉言懿行裕后昆”,这是桐城人民敬献给吴筱霞的挽联,也是对吴筱霞短暂而美丽的人生作出的最恰当的评定。                詹思海  吴茂松  陈俊   来源:桐城报道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