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打开桐城市旅游局网站,老实说做得不错,内容还是很充实的。但我的一点欣喜在看到历史人物时很快就烟消云散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居然有阮大铖,这是题外话就不说了吧。 再继续看下去,很快就让我目瞪口呆了。很多文学大家的籍贯在明显有争议,且明显桐城证据更充分的情况下,旅游网非常大度的在括号里画蛇添足的注上今枞阳人,真是让人跌破眼镜。比如方学渐、方文等桂林方氏,人家一世祖居北大街凤仪里,祖坟、祠堂、故居都在城关,你非要说他们是枞阳人,让人很难理解。再如姚莹,典型的城关人,在旅游网居然也成了今枞阳人,他家自五世祖迁居县城,到姚莹已经是第十八世,简直要八竿子才和枞阳打得着。 这些还不是我最气愤的,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将和枞阳完全没有关系的刘开也送给枞阳,真是匪夷所思!刘开不是刘大櫆,他的故居现在还在孔城老街呢,他是地地道道的孔城人。这一点,刘开在《桐城刘氏支谱序略》早已讲得非常清楚,其先世重三公自婺源迁桐,“因爱桐城麻山之胜,遂卜居焉”。麻山,在今桐城大关镇。其子刘莹“中永乐癸未进士,莹子玺,复中正统辛酉乡试第一名,父子开桐城科甲之先声”。刘莹兄刘源于桐城为长,号思涌公。源生新,新生受,受之后“贤才接出”。皖兰公生芳轨,芳轨生世俊。世俊生元勋,明亡隐居孔城不出,人往依之。元勋之子名大猷,大猷生中芙,中芙生拔,拔生庭灌,庭灌生应台,应台生开(即刘开,居孔城第七代)。 从刘开自己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刘氏家族一直生活在桐城北乡大关和孔城一带。至于刘开本人,作为定居孔城的第七代,显而易见当是今桐城市孔城人!说大关人我还能勉强接受,何来枞阳一说? 进一步追踪溯源,发现这种错误并非只存在桐城旅游网,刘开枞阳人说似乎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始作俑者极有可能是《枞阳县志》,在该县志中,刘开的籍贯赫然写着“今陈洲乡”。巧合的是,桐城另一刘姓名人刘大櫆就是今枞阳陈洲人,或许枞阳县志办的同志据此就勇敢地推断出刘开也是陈洲人吧。这是很有想象力的! 其实刘大櫆和刘开还真有关系,都姓刘嘛。呵呵。刘开的先祖刘元勋的祖上迁桐一世祖重三公的前辈乙二公的弟弟乙三公,是刘大櫆的先祖,大家明白了没有,或许更糊涂了吧。刘大櫆这支刘氏世居陈(家)洲,所以叫陈洲刘氏,始祖是刘开先祖乙二公弟弟乙三公的元孙伯二公。 刘开的故居现在还在孔城老街,残破不堪,摇摇欲坠。希望旅游局和文化局的同志能关注一下。 这里再提一下刘开的先祖刘元勋。元勋字长人,号体仁,明代人,十九岁补县学生。《桐城县志》说他“好孙吴兵法,史可法巡抚安庆,选为标下听用官,代理都司职。后隐居孔城。明时,孔城有五百余家,后毁于兵火。元勋来居,居民渐聚,后饶裕如旧”。由此可见,刘元勋简直是孔城老街之父,建议有关部门在老街为刘元勋立塑像以示纪念。
桐城另一支刘氏——姥山刘氏,和刘开关系应该还是比较近的。刘开迁桐始祖重三公之子刘莹的玄孙应昌,万历庚子进士,其后裔徙居姥山,世为姥山刘氏。 关于刘莹,其实还是很有名的。莹字仲璚,可以算是大关人吧。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为桐城明代举进士第一人。曾任御史,出为直隶水平知府,调广平。为政平易,民歌之曰“太守政平,二郡皆平”。 [此帖子已被 桐川 在 2007-4-21 10:15:5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