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98
- 积分
- 3146
- 威望
- 20080
- 桐币
- 927
- 激情
- 845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89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5-13
桐网嘉宾
- 积分
- 3146
鲜花( 2) 鸡蛋( 0)
|
[size=4][color=#ff0b00]回乡偶记之一:新房子[/color][/size]
[size=3]
离开桐城已有十六年了吧。偶尔回一趟桐城,总是行色匆匆。梦里的故乡,总是草房居多。当然家道殷实的人家房子,多是盖有小瓦的。只是土坯砌的墙,倒成了油菜花开季节蜂儿居家的所在。于是我们掐一截油菜花放在玻璃瓶里,掏出墙缝里的蜂儿关进瓶里,也关进了许多童年的故事。
小车载着我们下了高速,经开发区转弯后进入那熟悉的石子柏油路。开发区那现代化的厂房没有留住我的眼神,归途中路两旁的各异小楼房倒激起了我的兴致。楼房的周围丘陵上,大片大片的草儿,虽然一片枯黄,但可以看出它们曾经的丰茂。不由就感慨,想起以前在家时,常和小伙伴们背起篮子砍柴,田野、圩堤常被砍得溜光。如今乡村可能不再有砍柴郎了吧?丘陵上的成片的松树长得又高又粗,也不象过去那样的稀疏、矮小、无精打彩,尽管是隆冬,却显得挺有生机。
正想着,车子已进入镇区熙熙攘攘的新街,满街的年货,满街的喧闹,以及孩童们此起彼伏炸响的鞭炮,不断渲染着过年的气氛。新街开阔气派,中间还有花坛,两边一般是两层以上的楼房,也许是统一规划过的吧,装饰大致差不多。尽管街道较宽,但由于人多,车子开得还是很慢,穿过金神大桥的东环路,人也越来越拥挤。东环路街道比新街的资格要老5年左右吧,但两边的房子要高大一些,主要是过去在这里留下了粮站、供销商厦、工商所等部门。再往前走,就到了东街了。东街是相对金神老街的传统称呼。记忆中的草房与小瓦房几乎都不见了,一路上看到的尽是新盖没几年的漂亮楼房。这些楼房一般是两层,三层以上的也很多,建筑风格各异,有的盖得很气派,高高的院墙,红红的铁门,显示了主人家的富足。
车子停在大哥家的门口稻床上。母亲、大哥、大嫂与侄子、侄女早已围上来。妻子与女儿晕车,女儿快到桐城时终于忍不住吐了,一直懒洋洋的,看到奶奶,她一扫疲态,扑到奶奶的怀里甜甜地笑起来。我打量大哥的房子,虽然也是两层的小楼房,但与周围相比,显得矮一些、旧一些。大哥笑着说,“别看我 房子不如他们新,但我是这一块最早盖楼房的,已经有十多年了。我是在家里劳动盖起来,而别人大多是子女在外打工赚钱回家盖的。”
我把行李放回家,就兴奋地在村里子转起来。看到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心想家乡人的日子比以前要好过多了。但我也发现,有不少房子是盖在印象中的稻田、棉花田里。单个房子看起来漂亮,但整个地看起来,显得杂乱无序。而且垃圾、厕所随处可见,树木也栽得非常零乱。我在村中来回走了走,有不少熟人就出来与我打招呼。与一位小时的伙伴握过手后,便问他家的楼房花了多少钱?他说六万多。我笑道,“太便宜了吧?城里六万大约只能买十几个平方吧。”他说,“城里地皮贵吧,我们地皮不要钱的。”原来村人盖楼房的地皮大多是他们的自留地、承包地,或与别人交换的承包地。
过年这几天,我跑了周围几个村庄,总体情况大致差不多。农村家家户户建了新楼房,改善了居住环境,但缺乏科学规划设计,面积大而功能不全。我跟大哥说,农村这样的乱盖房子,要浪费多少土地啊。大哥开玩笑说,你总不能盖一幢25层楼房,把农民都迁进来?
我无语。田野中的油菜已有巴掌大了。我不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那些采蜜的蜂儿,嗡嗡叫着去哪里寻找他们栖身的墙缝?儿时的草房、小瓦房早就淡出农村的历史了。但谁来牵个头,帮农民朋友规划一下,让农民住进相对集中的规模社区里来,让各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真正配套起来?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