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3|回复: 2

[转贴]三百多年前的一次桐“城”、怀“宁”之争

[复制链接]

1006

主题

507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40

2011年度优秀版主版主自我鼓励激情之星

鲜花(28) 鸡蛋(7)
发表于 2005-12-12 19: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本人无意挑起桐、怀之争,以开“窝里斗”之衅,各位大侠且慢拍砖。
  
   《明史》是清乾隆年间“钦定”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也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即使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雍正元年(1723年)至乾隆四年(1739年),清庭第三次组织人手修改明史稿,形成定稿的《明史》。因为这次修书总裁为张廷玉,因此现在通行的《明史》题为张廷玉等撰。
   明朝享国时间并不算太长,且康熙年间修《明史》者,可谓人才济济。有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朱彝尊、尤侗和毛奇龄等人,还有清初著名史家万斯同。何以一部明史就那么难以定稿呢,据山巴佬臆测,其间的主要原因是咱们安庆老乡阮大铖的历史问题作梗。(笑谈笑谈)
   在这次修史过程中,被列入《奸臣传》的阮大铖的籍贯问题产生了争议,桐城仕绅一口咬定阮大铖是怀宁人,而怀宁方面矢口否认。双方据理力争,各不相让,最后官司打到修书总裁张廷玉那里。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一号石巢,又号百子山樵,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初,因官职升迁受阻,始投靠阉党魏忠贤。其后,因畏东林攻已,曾两次辞官。崇祯元年(1628)起为光禄卿,旋被劾罢官,终崇祯一朝十七年废置不用,在安徽故乡和南京一带闲住。其间虽数次谋求起复,终为东林所阻。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杀,马士英拥立福王于南京,史称南明。阮大铖被起复重用,曾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与马士英把持朝政,党同伐异,贪赃枉法,横行无忌。弘光二年(1645)五月,清兵破南京,大铖逃到浙江一带,次年清兵入浙,大铖乞降,带领清兵攻打浙闽交界处之仙霞关,僵仆石上而死。
   阮大铖为人奸诈,首鼠两端,人品向为人所不齿。对于这样一个人,桐城、怀宁两地人都不愿意把他列为同籍,也就不难理解了。张廷玉是桐城人,自然不愿意让这个阉党余孽毁了桐城清誉,于是朱笔一挥,自此阮大铖落户怀宁,后来史学家论及阮大铖的籍贯,大多把他列为怀宁人。
   朝里有人好修史,此次桐、怀之争,以桐城人的胜利而告终。
   不过,修史者似乎并没有完全屈服于张中堂的威权,还是在《明史》里留下了蛛丝马迹。在《明史》里,阮大铖是附在马士英的《奸臣传》后面,有关他的籍贯是这样记载的:“马士英,贵阳人,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阮大铖同中会试,......同邑左光斗为御史,有声,大铖倚为重。”看看,破绽露出来了吧?首先,修史者并没有象惯例那样直书“阮大铖,怀宁人。”其次,修史者告诉后人,左光斗是阮大铖的“同邑”。同邑,比同乡的范围还要小,差不多就是同里。而左光斗是正宗的桐城人,桐城老街至今还有“左公第”遗存。那么,阮
  大铖究竟是怀宁人还是桐城人呢?这,可能就是史家的春秋笔法吧?
   于是,后来谨慎的学者在论及阮大铖的籍贯时,写的是:“阮大铖,安徽怀宁人,一说安徽桐城人......”
   有此“一说”,桐城人的胜利并不彻底。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06

主题

507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40

2011年度优秀版主版主自我鼓励激情之星

鲜花(28) 鸡蛋(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20: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光斗是今枞阳左岗人,现在横埠镇,阮大铖是今枞阳县松元乡阮家享堂人,现在藕山镇;三百年前同属桐城东乡。
去年听我在藕山的同学说阮大铖的墓被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06

主题

507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40

2011年度优秀版主版主自我鼓励激情之星

鲜花(28) 鸡蛋(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20: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散原老人评阮诗云:“不以人废言,吾当标为五百年作者。”极高的评价!
   实际上,真正能立于五百年之后而不朽的,则是他的戏曲。《春灯迷》、《燕子笺》,为他在中国戏曲史上赢得了与李渔同等的地位。
   张宗子有云:要如阮圆海之灵奇,李笠翁之冷隽。盖不可多得者矣!
   不以人废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