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111
- 积分
- 715
- 威望
- 8432
- 桐币
- 128
- 激情
- 464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6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2-26
桐网贡生
- 积分
- 715
鲜花( 0) 鸡蛋( 0)
|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号曼公。(桐城学者考订认为方以智出生于桐城县城凤仪里 ,枞阳学者认为今属枞阳浮山人,待考订。)方孔子。少年时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城 等参加“复社”活动,时称“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的(1640)中进士,因其父败于张献忠 ,被杨嗣昌诬谧下狱,为父辩诬,怀血疏号泣,膝行于长安门外两年,其父被开释,以智亦 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被执。后逃出投效福王。马士英、阮大铖加害东林 党从。乃穿道士服,逃至天台、雁岩间卖药为生。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桂王朱由榔在肇 庆建立政权,以知任右中允,充经筵讲官,旋迁待讲学士,次年迁礼部待即、东阁大学士, 不久被太监王坤排挤罢相,后称疾屡诏不起。永历四年(1649)奉诏入史局,移居平乐。次年 清兵攻隐平乐时被执,清将马蛟麟迫其投降,命左置官服,右置刀剑,任其选择,命左置官 服,右置刀剑,任其选择,以智毅然站在右边。马蛟麟为之折服,允其为僧。遂改名宏智, 字无可,别号药地、浮山愚者、愚者大师、极刃老人等。晚年定居江西庐陵青原山净居寺。 康熙十年(1671)冬被清廷逮捕,在解往广东途中,路过江西万安惶恐滩头时死于舟中。其博 涉多通,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书画等多有研究。其于自 然科学方面的居就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所著《物理小识》里,为继承发展古代科学技术作出卓 越贡献。另著有《通雅》、《药地炮庄》、《东西均》、《禅乐府》、《四韵定本》、《医 学全通》、《浮山文集》、《学易纲宗》、《切韵源流》、《五言古诗》等。
钱澄之(1612~1693) 原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号田间,别号西顽。清桐城(今属枞 阳古塘乡)人。明末诸生。弱冠时以拦巡按御史车驾,揭发其贪污枉法及其秽行而闻名。后 漫游吴越,结识陈子龙、夏允彝等,组织“云龙社”,与“复社”相应和。弘光帝时,阮大 铖迫害“复社”文人,遂避走吴中、浙江、福建、广东,经黄道周荐给唐王,授彰州推官, 改延平府。桂王时(1646)授礼部仪制司主事。永历三年(1469)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编修知 制诰。曾在吴江起兵抗清。清兵攻陷桂林后,一度削发为僧,后还俗归隐故乡,改名澄之。 其博学多才,诗文尤负重名。著有《田间易学》、《庄屈合诂》、《藏山阁文存》、《藏山 阁诗存》、《钱饮光全集》、《钱饮光遗书》5种。
张 英(1637~1708) 字敦复,号乐圃。清康熙二年(1663)举人,六年进士,十二年,授翰 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待读学士。十六年内迁设南书房,奉命入直,得康熙器重 。二十年,因葬父乞假归里,居4年召回京师,迁兵部待郎,调礼部兼管詹事府,充经筵讲 官。二十八年,擢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仍管詹事府。再调礼部尚书,兼管如前。 后因祭文“未详审”被革尚书之职,仍掌翰林院、詹事府,教习庶吉士。三十一年复官,相 继任国史馆《国史》、《大清一统士》、《渊监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 总裁官,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瘘礼部尚书。晚年归里,卒谥文端。世宗即位,赠太 子太傅。乾隆初年,加赠太傅。著有《笃素堂诗集》、《笃素堂文集》、《笃素堂杂著》、 《存诚堂诗集》、《南巡扈从纪略》、《易经衷论》、《四库著录》、《聪训斋语》,《恒 产琐言》等行于世。
戴名世(1653~1713) 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南山,别号忧庵。“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 。20岁授街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应级试,二十六年,以 贡生考补正兰旗教习,授知县,因愤于“悠悠斯世,无可与语”,不就。漫游燕、越、齐、 鲁、越之间。四十五年举应天试,四十八年,中进士第一,殿试中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编修 。五十年科,左都御史赵申乔,据《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参2戴名世 “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祈敕部严加议处,以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 发,被录下狱。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杀于市。著有《四书朱子大全》以及大量散文。同族后 人戴衡搜集整理遗文,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编成《戴南山先生全集》14卷,光绪时刊行传世。
方 苞(1668~1749) 字风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桐城派创始人。32岁参加江南乡试中举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第四,因母病,未参加殿试。五十年,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两年,后经李光地营救免死,编入汉军旗籍管制,以白衣平民入南书房,后移养蒙斋, 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元年(1723)赦还原 藉。九年,授左右允,次年迁待讲学士,十一年,迁内阁学士、礼部待郎,充《一统志》总 裁。乾隆元年(1736)充《三礼义疏》副总裁,七年,因病辞归,赐翰林院待讲衔。治经以宋 儒为宗,尤致力于《春秋》、《三礼》。论文提倡“义法”,认为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 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以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后桐城派的文论,以此 为纲领加以补充发展。著有《周官集注》、《周官辩》、《周官析疑》、《考工记析疑》、 《仪礼析疑》、《丧礼或问》、《礼记析疑》、《左传义法举要》、《春秋通论》、《春秋 直解》、《春秋比事目录》、《离骚正义》、《方苞文集》等。
方观承(1698~1768) 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清治水与植棉专家。式济子。少年因《 南山集》案牵连,祖父、父亲被流放黑龙江,他与兄观象寄居于江宁清凉山僧寺。因书法被 平郡王福彭赏识,任症郡王记室。清雍正十年(1732)随福彭征准噶尔,十三年,补内阁中书 。乾隆二年(1737)充军机处章京,累迁吏部郎中。七年,授直隶清河道,后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山东巡抚、浙江巡抚、直隶总督。二十年,加太子太保,署陕甘总督。闪年仍任直隶 总督。总督直隶20年,重视治水、兴修水利以及棉花生产,先后治理永定河方略数下疏,延 赵一清、戴震辑《直隶河渠书》130余卷。三十年,绘制《棉花图》(又名《木棉图说》)16 幅进呈乾隆,系统地说明从种植到制成棉布的过程,总结了每个生产程序的生产经验,并在 当地推行。病卒后,谥恪敏。蓍有《述本堂诗集十八种》、《述本堂诗续集》、《薇香集》 、《燕香集》、《问亭集》,另与秦惠田同撰《五礼通考》。
张廷玉(1672~1755) 字衡臣,一字砚斋。张英次子。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授检讨 ,直南书房,迁洗马,历庶子、待讲学士,内阁学士。五十九年,授刑部侍郎,旋转吏部侍 郎。雍正元年(1723)擢礼部尚书,为诸竽子师,加太子太保,继调户部尚书。四年,授文渊 阁大学士,六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七年,加少保。八年,清廷设军机处,受 命为军机大臣。历任乡试同考,会试主考,屡充朝迁阅卷大臣,选拔人才甚众。清廷开馆编 修《三朝实录》、《玉牒会典》、《治河方略》、《国史》、《明史》时,均受命为总裁。 尤以《明史》一书,为史学界所推重。另著有《澄怀园全集》、《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行于世。谥文和。 汪士慎(1686~1759) 又名慎,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天都寄客等。寓居扬州,为“ 扬州八怪”之一。平生酷爱梅花,所画枝桠繁茂,千花成蕊,冷香清艳,潇洒秀劲。亦善画 竹,工诗及八分书。54岁时,左目失明,为人画梅,作八分书皆妙于未瞽时。57岁双目皆盲 ,然展纸作狂草,神妙未减。篆刻金农称“浑得两京遗法”。著有《巢林集》7卷。 刘大 (1698~1780) 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清桐城(今属枞阳陈家州乡)人。少年业 师于吴直。20多岁至京师,为方苞推重。雍正七年(1729)、十年两登副榜,先后经方苞、张 廷玉荐举博学鸿词科和经学,试皆不第,遂不复试。60岁后任黟县教谕,数年后弃官归隐枞 阳。姚鼐、王灼、吴定、张惠言皆为其门下北子。论文强调“义事、书卷、经济”主张在艺 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是继方苞之后桐城派的中坚人物。著 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论文偶记》、《翕县志》等。 姚 鼐(1732~1815)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早年随伯父姚范和 刘大 学习经学、古文,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兵部主事, 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三十六年会试主考官。累官刑部郎中、三十六年会试生考官。累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参与纂修《四库全书》。主持梅花、紫阳、敬敷书院40年。桐城 派的义法论和声气论经其发挥和深化,成为一套较系统的古文理论。他提倡义理、考证、文 章三者的合一以“相济”,总结文章的阳刚、阴柔两大类风格,认为两种都是文章所需要的 ,不能偏废。其散文简洁清淡,纡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诗有清拨淡远之致,尤工近体。著有《惜抱轩全集》88卷,包括文集和诗集,又有《法贴题跋》、《左传补注》、《 国语补注》、《公羊传补注》、《谷梁传补注》、《九经说》、《老子章义》、《庄子章义 》等。选编古文辞赋集《古文辞类纂》75卷及《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 姚 莹(1785~1853) 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幸翁。桐城派作家。清嘉庆十三年(180 8)进士,先后任龙溪、台湾、武进、元和知县。后由两江总督陶澍、江苏省巡抚林则徐推荐 ,任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与台湾总兵达洪阿通力合作,1840年起至1842年,选 后5次击退英舰进犯,炸沉英舰3艘,生俘英军150人,缴获大批炮火装备。以功赏二品顶带。1843 年5月遭诬陷,以“冒功”罪入刑部狱,6天后获释,贬往四川、西藏。1851年复任广西按察 使,署理湖南按察使,以积劳卒于任。散文刚健雄址,长于义论。擅诗。对中外地理颇有研究。著有《东槎纪略》5卷、《康 行纪》16卷、《唐大食国界》、《痕都斯坦即中印度》 、《英卧儿即北印度》、《俄罗斯方域》、《海国古今异名》、《四大洲》、《英吉利》等 地理专著。另有《中复堂全集》98卷、《东溟文集》10卷、《小识录》8卷、《寸阴丛录》4 卷、《东溪奏稿》6卷行于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