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回复: 0

[散文] 亚历山大·罗钦可:眼睛的革命

[复制链接]

9075

主题

198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64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历山大·罗钦可:眼睛的革命

                                               ——观《亚历山大·罗钦可的视觉革命》后

             一

在这之前
我从未听过他的名字。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罗钦可,
1881—1956,
雕刻家,画家,摄影师——
构成主义的奠基者,
苏联设计的先驱。

我不由得想:
在那个年代,
要拍出如此鲜活的人物,
如此个性鲜明的影像,
需要怎样的勇气?

我继续查阅——
一个天赋卓越的人,
在创新与政治的钢丝上
小心行走,
却始终没有坠落。
他的肖像带着火焰,
带着诗意与忧郁,
那双不肯消退的眼睛。

老妇人,
头巾紧裹,
折叠眼镜压在脸上,
一只镜片罩住一只眼,
目光向下——
一个生动的老年形象
瞬间跃出纸面。

仰拍的姑娘们
高举旗帜,
她们的脸沉重,
毫无喜悦。
在那个时代
定格这样的瞬间,
何等大胆。

椅上的女子,
双重斜线,
格子光影落下——
一种几何的建构,
至今仍让人痴迷。

俯瞰的画面,
巨柱之下
一个女子行走,
渺小,却坚毅。
影像依然现代,
没有褪色。

他的肖像
每一个都如此鲜明,
仿佛就在眼前呼吸。
时间停下脚步,
这些人不再死去,
他们被保存,
活在影像之中。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天赋:
让我们感到美,
却说不出为何美。
就像音乐——
一个旋律,
一句乐句,
单纯,
却神秘地
永恒。

             二

面孔浮现,
从不匿名,
从未被人群吞没。
每一次凝视,每一道皱纹,
都是生命的痕迹,
一声可见的呼喊。

美,并非装饰。
而是斜斜的阴影,
椅背上交错的光格,
柱廊的节奏——
把寻常
化为几何,
化为诗意。

他让相机倾斜,
贴近地面,
又俯瞰苍穹。
角度打破常规,
对角线切开空气。
人在建筑下渺小,
却在意义上放大。

光成了结构,
不再只是照明。
它雕刻,它分割,
绘出平面与质感,
把空间
化为感知的设计。

在他的时代,
有人追逐自发,
追逐决定性瞬间,
追逐中性的眼睛。
而他追求建构——
让照片如同建筑,
让影像化为实验,
用设计重塑视野。

于是他伫立,
在政治与创造之间,
像走钢索的人。
大胆,毫不妥协,
他为二十世纪
写下新的视觉语法。

从设计到电影,
从海报到现代镜头,
他的回声仍在。
罗钦可——
不仅是摄影师,
更是一场革命,
在“观看”本身之中。



附:
【构成主义创始人之一 亚历山大·罗钦可的视觉革命 | 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Родченко-哔哩哔哩】 https://b23.tv/1AUH1wb




吴砺
2025.9.18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