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角之味,辉光之殿
——观《13首音乐片段让你爱上巴洛克音乐》后
一
十三段巴洛克音乐, 我只熟悉八首—— 刚刚及格, 勉强点头。
但这个世界的音乐, 风格千万, 美感无数。 而巴洛克—— 像是学者之作, 严谨的笔法, 在沉默中构思, 用对位法争辩, 而非拳头。
每次走过广场, 听到那些大妈跳舞的音乐—— 总觉得有些感慨, 那旋律喧闹、重复, 却也有一种 不顾一切的快乐。
如果说美妙音乐 可以切成一百份, 她们大概只尝了一角, 甚至更少。
但这并不妨碍她们欢笑, 也从未剥夺 她们的生活热情。
她们仍旧转身、挥手、跺脚, 也许不在节拍里, 也许不合旋律, 但每一下, 都跳在自己的高兴之上。
一个博学的大学教授, 读过万卷, 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 在田间晒着太阳微笑——
谁更幸福? 谁更接近生命本身? 没有答案。 也无需答案。
因为真正的音乐, 未必藏在总谱里, 它也在空气中, 在某人的笑声里, 在某人跳舞的脚步声里, 如泉水涌出, 无需被懂得, 只需被活过。
二
这不仅是播放清单—— 这是一段音乐编织的长廊, 一条烛光照亮的回廊, 通往一座 由声音建造的 大教堂。
巴洛克, 诞生于理性与启示交织的年代, 以黄金般的语言说话—— 华丽却不过度, 精密却不冰冷。
它的目的不是取悦, 而是唤动灵魂; 不是呐喊, 而是缓缓展开。
赋格是一座螺旋阶梯, 协奏曲是一片立柱撑起的天空, 即使是一支舞曲, 也在喜悦之下 隐藏着建筑的骨骼。
这部视频知晓那种平衡: 亨德尔的戏剧性, 巴赫的逻辑之光, 维瓦尔第绘画般的风暴—— 它们不是以注解而来, 而是带着呼吸。
在这里,音乐 既是思想,亦是脉搏; 既是纪律,亦是飞翔。 它不急迫, 也不哀求, 它只是建构, 然后绽放。
在这个被滑动与喧嚣充斥的时代, 这样的音乐, 原本就是 为时间而写。
石头变成声音, 光线被雕刻成节拍, 情感穿越秩序的滤网, 而秩序—— 开始歌唱。
附:
吴砺 2025.7.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