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4|回复: 0

[散文] 《20世纪的雕塑大师——亨利·摩尔》(上)

[复制链接]

6148

主题

149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351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9-9-25 13: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的雕塑大师——亨利·摩尔》(上)


翻阅《20世纪的雕塑大师——亨利·摩尔》/何政广 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世界名画家全集)

    我突然有了好奇心,过去看到的中国现代城市中不多的城市雕塑作品几乎全是毫无新鲜感的,这次我想了解洋鬼子们现代雕塑是怎么玩的,会不会让我耳目一新……

    这本英国人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 -1986)的画册,或许会给我一次电击……

    这本画册的主编何广政先生在序言中对亨利·摩尔的作品评价极高:“亨利·摩尔的作品,在内涵上,致力于表现强烈的人性,一个热烈而突发的生命力,快数世纪迷失方向的雕塑艺术,得到新生的新途径。”

     第一页是画家的老年时左手轻托左脸的照片,沉思默想,带着一些忧郁,眼前看着前方,其实什么都没有看,只是在沉思。这一个温和的老人,方脸,头发有点少……

    这本画册第一幅让我印象深的是《蛇》(1924年),蛇的节奏感和神态刻画的很不错。

    翻读完这本画像,我对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对其中有几分之一的作品有十分的感觉,看到了一种空间流畅的韵律感,让我感觉悦目赏心,如同听到伟大音乐家让人心情顺畅的旋律……不需说为什么,就是看的感到顺,感到美感……

    我对亨利·摩尔所谓的抽象雕塑很有感觉,我甚至觉得他很多灵感来自动物和人体骨骼……想想博物馆中那些鲸鱼巨大的骨架,多是十分流畅的旋律和线条……

若是让我做抽象雕塑,我会在工作室放一万件不同动物的骨头,用电脑扫描三维立体图形,然后,开始我的伟大发明:裁剪各种曲面,在电脑中重新组合,用电脑软件自动光滑连接的断面……再观看立体效果,好的,用三D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用不着几年,中国城市公共地带,或许我的作品就像亨利·摩尔在公众场合的大型雕塑一样多……

     从照片上看,这本画册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我不喜欢,干瘪的,是不流畅的……或许看到实物感觉会不一样……

    《斜倚的人体》(19341935),这有点像肥皂塑料盒堆了奶油一样的形状,有点味道;

    《人体》(19331934年),这只有嘴巴和乳房连体块,打破了常规,很有新意;

    《头盔》(19391940年),这外貌像古代骑士头盔内部,像人类骷髅般的眼睛空洞和鼻孔空洞,还有牙床的组合体,让人感觉十分诡异……

    《三尖体》(19391940年),这像是三角铁皮,三个角翻转,角尖相对,像是戒指式的空篮,就是有一种视觉效果上的愉悦感……或许它的开口空间开放的形状愉快感十足……

    《羊首》(1952年),其简约到极致的愉悦……

    《王与后》,头部变形,有一个洞代表眼睛,让人大出意外,鬼魅般的存在——人类历史特别的描述,气势颇大……

    《母与子》(1953年),寓言式的有趣……

    《巨大胴体:拱门》(19621963年),这应当是从人体的骨盆骨获得灵感并改造变形构成206cm高拱门形状的雕塑;

   《契合造型》,这应该是从动物骨关节之间的契合获得灵感的……

   《刀状物》两体组 1962年,这两个饱满圆润的造型,很悦目,创造性在于,雕塑家果断地用了切断面……

    若我是雕塑家,受到这样的启发,我会将海狗,海狮之类的流线造型动物模型切成合适块状,重新组合起来,或许就可以创造伟大优美的雕塑……

    似乎我总是看到了亨利·库尔的灵感来源——他将大自然动物形体,骨骼,砍头去尾,重组概念股……

   《原子体》(19641965年),似乎是人类头骨上半部,又似原子弹蘑菇云的上部,用几个类似手指支柱轻轻托起……这是震撼人心的简洁雕塑……

   《母与子》(1967年),仿佛是两段人体躯干段式一大一小部分放在一起,真正的创新……

    《头盖骨》(尖体两组件)(1969年),这似乎将动物头盖骨打成碎片,随机拾几块迭出来……

   《椭圆形双尖体实验模型》(19691969年),这似乎用鲨鱼张大嘴巴形状,但中间加上两个牙齿横过相对……

    《着衣的斜倚人体》(1978年),这出色的表现是,将人体的前额和后脑壳砍去了,新意顿出……

    三次元作品第2号:射手》(1964年),似乎几个关节截断搭配,让人耳目一新……

    《绵羊素描册作品》,羊身上的网络画得十分的迷人……

    亨利·摩尔的一些雕塑,肯定是将毕加索绘画作品中的立体艺术,应用于雕塑,比绘画作品中的立体艺术更自然和易驾轻就熟……亨利·摩尔的一些雕塑是分段雕塑,是创新,只是更自然。


吴砺

2019.9.25



附录一:20世纪的雕塑大师——亨利·摩尔》摘要

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 -1986)20世纪伟大的雕塑艺术大师。在世界各地许多重要建筑前或公园里,可以见到他的巨型人体雕塑,在公共艺术观念普遍获得重视的今日,亨利·摩尔更是一位现代公共艺术的先躯。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他成功地把人类的生活经验,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强调人体造型的作品,显示了深刻的人性,赋予生命一种内容和涵义,带来时代的信息,对现代艺术影响很大,同时他也是英国现代运动的先锋人物。

亨利·摩尔1898730日生于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产煤小镇卡素福特,父亲是矿工。他在家乡接受中小学教育,阅读欧洲出版的《工作室》艺术杂志。第一次世界大战应征人伍,在战争中中毒气受伤回到家乡。战后1919年至1920年就读约克郡立兹艺术学校,1921 年至1925 年进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1925年得到奖学金游学法国、意大利。1926 年至1931 年执教伦敦皇家艺术学院。1932 年至1939 年担任切尔西(Chelsea)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他阅读罗杰·弗莱(Roger Fry1866 -1934,英国美术批评家)的著作,受到非洲和哥伦比亚早期雕刻的影响。1928 年在伦敦举行首次个人展。从1932 年至1938 年发展-抽象构成艺术,受布朗库西、阿尔普的影响。这一时期作品都以人体形态为主题,如两个或三个人体形态。1938 年至1940 年,尝试创作铅丝与木材的形体作品。1943 年至1944 年作圣马太教堂的《圣母与圣子》雕塑,开拓现代宗教艺术的一个新方向。

1948年亨利,摩尔荣获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雕塑大奖。50年代以后,亨利,摩尔多次赴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地,制作大型雕塑并举办展览,声誉如日中天。晚年也到过亚洲的香港、东京、福冈等地举行雕塑回顾展。1986831日逝世于英国佩里,格林。他晚年艺术声誉达到巅峰,摩尔将自己作品分别赠予加拿大安大略美术馆200件雕塑和版画、伦敦泰德美术馆30件雕塑、立兹市美术馆一所雕塑研究中心、大英博物馆一套素描。并把他的雕塑室,房含和收藏等产业,全权  0委托基金会托管,成立奖助学金,促进艺术事业的发展。

亨利·摩尔的抽象雕塑,一贯以人体为主,忠实于西欧传统。但是造型的原理,则从自然物出发,人体造型以自然形态做原动力。他说:“现在的物体研究,是空间的研究,注意人与自然的结合,完全采用新技法新材料的相互结合。”他认为雕塑给观者的第一个印象应是稍有保留却寓意深远,使观众继续欣赏和思索,而不是一目了然,艺术有其神秘和深藏的一面,而非可以匆匆一瞥便一览无遗。

亨利,摩尔的作品,在内涵上,致力于表现强烈的人性,一个热烈而突发的生命力,使数世纪迷失方向的雕塑艺术,得到新生的新途径。P000

里德的评论则予以肯定:“15世纪的雕刻在英国已不复见,在欧洲或许也已经失传,整个文艺复兴时期对雕塑的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只是勤奋地临摹古希腊、罗马经典作品的外貌。我们说,雕刻艺术在英国已经死亡四百年,一点也不夸张。同样的,我们说,雕刻艺术因亨利,摩尔的作品而重生,一点也不为过。”P030

“雕塑最让我感动的是,单纯而完美,并且全然的完整。它的构成形式是实体,但却处理成抽象的团块。并非只是表面雕痕呈现的那样;它不完全对称,它是静态的,然而强烈又生动,散发出无可限量的活力。”摩尔一直强调雕塑是有生命的。“对我来说,雕塑必须是气韵生动的,透过物体的形式,传达出温暖、悲伤与情感。雕塑有它自己的生命,与其给人一种从大块石材切割成较小对象的印象,不如让人感觉自其内部散发出来的能量。雕塑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和形态以后,就会变得生动而张力十足,看起来要比原来的石材或木块大上许多。无论是雕刻还是塑造,都会给人一种由内向外自发成长的感觉。”P035

摩尔在审视自己的雕塑时,仿佛置身一趟旅行,每次回返后都觉得看见不一样的东西。雕塑是三度空间的事,观看的角度无限,每一个角度都重要,处处都在传达意念。雕塑家和画家不同,他得具备像鸟一样的眼力,随时俯仰全景观察。所以他要求自己的雕塑,无么角度看,都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于是放弃以素描打草稿,开始练习直接从小型雕塑模型着手来制作雕塑,小型雕塑模型有如雕塑初稿,既可把玩,又可以进行三度空间的观察与修改。等到对手掌中的作品满意了,就把它放大4倍,作为雕塑蓝图,然后再放大15倍,做更大的雕塑。P039

摩尔说:“天空和大自然是我的雕塑最好的背景。”他认为,“雕塑就跟人一样,它们需要空间,也必须呼吸。它们本该如此,忍受冬日的寒冷,夏季的温暖,雾气、阳光,无论白日、黑夜。在室内人工光源的照射下,它{门会窒息…,P040

摩尔的作品,其意象多取材人体,因为他认为,人是有生命的动物。“我对女体造型的兴趣胜过男体,我的素描和雕塑几乎都是以女体造型为主,女性有着丰满的腹部和胸部,比例小的头部,才能强调出身躯的硕大。如果头部比例较大,将会破坏整个雕塑的构思。而脸部,尤其是颈部,比较近似于一个坚挺的圆柱体,而非柔软圆滚的女性颈部。”他之所以偏好女体,可能和他深受原始艺术影响有关,因为,石器时代的女神,就是以圆浑丰满的形态强调女人生育的能力。P062

亨利,摩尔成为英国二战后的知名的艺术家,人人希望拥有他作品,尤其是官方机构。摩尔乐于接受大型委托案,“我做雕塑的目的,当然有可能只是自娱、消磨时间或是转移注意力。我大可不必公开展示我的作品,期望售出,并安置在私人产业、公共建筑或城市露天场所里。然而,我这样做的目的,不只是表现自我满足的感觉与情绪,而是想要将这些感觉与情绪传达给大众,雕塑要比绘画更适合作为公共艺术。”P081

亨利,摩尔语录

人们通常不太了解什么是抽象,他们以为抽象就是脱离现实,其实正好相反,脱离视觉诠释,较接近情感上的理解。当我说抽象时,意思是,我试着去体会自然,而不是模仿自然,并且,我会斟酌我所采用材质的特性,体验我希望从该材质释放的意念。我做雕塑至今已经超过70年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并且想要了解这些让我感兴趣的新鲜事。既然我都要花那么久的时间去了解,那么,一般人在观赏我的作品时,短时间的凝视是无法看懂我的作,品的。

人们借助绘画、雕塑、小说、诗传达对生命的看法,有些平淡无奇,有些却能为他人开启视野。艺术就是如此,它丰富了我们的人生。艺术家通过艺术表现遂其所愿,自然而然地发生,而非责任驱使。如果照顾一个孩子只是责任使然,他不会从你那儿得到什么;你若因为爱而照顾他,那么他的收获就大不相同了。

作为一名雕塑家,其过程是缓慢的。当你完成一件作品,不觉得满意时,就好像没有得到回报。你不是因为想得到赞美或认同而做它。如果你对它感到全然的失望或厌恶,那就很可怕了。但若其中仍有一丝丝你的经验和优点,那它还是好的。如果不是这样,就停止吧。创作进行得不顺利,我是不会沮丧的;雕塑即将完成时,我通常会高兴,因为我又可以开始做新的东西了。

当然,还是有我觉得很伟大的艺术家,例如前辈大师乔托和米开朗琪罗。他们是很好的竞争对象,但你不会期望超越他们。那就像在3分钟内跑完1 公里,你不预期会成功,但是你仍然努力尝试。

你若说自己的作品是一只乌时,你是希望人们联想它就是一只鸟。如果,有人认为那是一种动物(而它并不是),之后,他们就会试着找出其中没有的东西来。我相信如果我说某一座《斜倚的人体》是马,人们就会认为它像马,马这个字引导了人们的想法和眼睛。人们的想法也会影响艺术家,如果人们不思考,就不会对你的作品有先人为主的观念。我在作品完成后才决定标题,不会在开始雕塑时就定下名称。文字无法解释一切,它们为你指出方向,但仅止于此。事实就是如此,艺术本来就有其神秘的一面不管是生命或艺术,总有你不知道的部分,你不可能全盘了解。自然与人体是我们最熟悉的,作为一位雕塑家,我努力扩展人们的视野,让他们去认识之外的空间、了解熟悉事物背后的神秘部分。

木头来自活生生的树,雕刻之后依然有生命。木雕或石雕,工具不同,方法不同,但将其自大块的对象切凿成小件的东西,理念相同。木头的断裂不同于石材,它不易雕刻。木材的纤维结构使得木头虽薄却强而有力。大多数的木头我都喜欢刻,榆木、橡木及果树的木材,是我最容易取得的雕刻材料。樱桃木、李树和苹果树的木材,纹路都很好。木雕让我获得极大的满足。这些来自树干的形体,表达了我的理念,也诉说了这些材质的特性。P122

雕塑是一件全力以赴的工作,并且须全神贯注。我曾经一天工作20个小时。艾莲娜亦如此,她总是配合得很好,让我安心工作。你不能每天只在早上9点到 12点工作。创作已经形成我的生活态度,我生活在三度空间的世界里。这并不是说我现在要做雕塑,或我把所有的东西都当作雕塑,而是此种状态能够让我的思绪自由自在的体悟现实。这才是雕塑家所能做的。

人体是我最注意的题材,也是我们最常见的。柔软、平滑的肌肉,坚硬的骨胳,所有的能量,都禁闭在我们的身体之内。古希腊人深谙此理并深入观察人体,因此以洞察、理解与感受从事雕刻。因此,最好的希腊雕刻是如此的美好。他们知道表象之下的东西,故而能将生命力释放出来,使作品有力量和活力。我们可从其雕刻经验中发现更深一层的事实,而非仅仅雕刻表面所传达的信息。

对我而言,作品必须要有其本身的生命力。我的意思不是雕塑本身是动态的,它正进行某种动作,如舞者;而是它暗藏了一种能量,一种张力,一种凝聚的生命力,独立于其所呈现的个体之中。作品一但有了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就不会想到美这个字眼。我的作品就没有后希腊或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想要表现出美或是传达出力量,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前者满足感官,后者具有生命力;依我之见,后者的内在能量比较深沉,比较富于想像。P124

我的《斜倚的人体(两件组)》  (1959 – 1960),让我想起阿戴尔石和修拉(Georges Seurat)绘的《埃特哈达岩块》。这件特别的雕塑,将斜倚的人体和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暗喻了人与土地的关系,这种意象也只有诗能表达。

漂亮女孩让我心动,但我从不将明艳动人的女子入画。大多数妇女围绕着孩子、丈夫、家务事过日子,她们必须能干而体格强健,这也是为什么我雕塑里的女性总是体积庞大看起来像男人。

我喜欢石雕,因为它严谨而必须综合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发觉,空气无法在三度空间的世界里流动,于是我在雕塑上面打洞,前后贯穿。对一座实体而言,洞孔的喻义很多。我的想法是,我尝试让雕塑成为大自然。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启示,是伟大的智能结晶。它的高难度在于理念的实践,而非体力上的负荷。技巧娴熟的雕刻师可以用大理石雕出锁链,雕工精美,但是雕塑家无需做此事。P128






吴砺

2019.9.25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