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8|回复: 1

[散文] 游艺若镜堂

[复制链接]

20

主题

34

回帖

64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64
鲜花(7) 鸡蛋(0)
发表于 2019-8-31 09: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若镜堂,与相府为邻。六尺巷,懿德流芳。五十载晨烟暮云,花落花开,人生的际遇,仿佛都与那条古巷遇上因缘。

  往来于六尺巷,坐在若镜堂,与主人品茗,谈得最多的是他的学生们。人生一世,事业成败,大可不必在意有多少人去关注你,有弟子侍坐,坐则研摩古贤的法帖,以今人的审美认知去领会百代经典,引领你由陌生而至膜拜,这才是人生第一等赏心乐事。而授业近三十年,弟子无数,固有贤愚之分,但一个个谦恭有礼,学有所成,国亮先生说,此生足矣!

  若镜堂藏书万卷、书法千轴。楮墨飞动,流溢着中国艺术精神的万丈光华,师生无一日不乐在其中。师曰:乐所乐,不单单是你今天的字写进步了,而在乎你于感悟线条变化的那一刻,渐渐认识了一种艺术精神——道可道而无常道,此为通向自然的众妙之门。

  此一种艺术精神藉笔墨濡染着每一位弟子的心灵。譬如从若镜堂走出的弟子中,有些如今又成了教授书法的先生,在遥远的另一座市或僻塞的乡村,弟子们踵接先生的远志,薪火相传,师承的正是那一种可贵的艺术精神。

  授业先要传道。“道”在何处?国亮先生数十年一以贯之,坚守的是传统。法传统而“习艺”,更要“怀德” 。古贤的法帖,德、艺蕴藉其里,其要在各人的领悟。书法教学不只是单纯的习艺,德,充溢于字里行间,艺才能进精。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倘若您有缘走进“若镜堂” ,感染您的就是那一缕浓厚的传统气息。

周国亮书法作品

周国亮书法作品
(周国亮书法作品)

  据于德,依于仁,从不以说教教人。“若镜堂” 与“六尺巷” 比邻而居,生动的课堂近在咫尺。 一幅《六尺巷诗》国亮先生写了几十年。一届届前来习字的弟子,走出若镜堂,都要写一幅“让他三尺又何妨” 的作品,在习“艺” 中参悟“君子怀德” 的千古嘉言,以及“六尺巷” 背后的故事。

  数十年坚守,古老的“六尺巷” 故事又衍生出新的故事。

  己亥初秋,中央电视台《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摄制组走进了“若镜堂” 。这应该是一场酝酿了很久的现代传媒与传统翰墨的时空对话。

  “若镜堂” 翰墨芬芳,先生传习,诲人不倦;弟子端坐,学而不厌。《六尺巷诗》悬挂在讲坛,一首诗,就是一缕春风,润湿着幼小的心田。正草隶篆,各有所专,稚嫩的笔划像一棵棵拨节的禾苗,一遇沛然春雨,就会浡然成长。您看,展现在您面前的一首首诗,内容如一,书写风格各异,初具法度的一篇篇作品,共同传递着同一串文化密码。

  读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文字,美,无时不在浸润着你的心田,先生曾说:“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却不能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走进若镜堂,你就会对所谓的“成器”有着双重的感触,一是“习艺” ,一是“养德” 。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2 收起 理由
王曙光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李国春,男,1958年生,桐城人。皖雅吟社社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文史资料学术研究会会员,政协桐城市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227

主题

2724

回帖

4327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4327

我是老兵

鲜花(74) 鸡蛋(0)
发表于 2019-8-31 11: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文笔,感谢分享!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