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0 f) q( Y' B Y: H 现在的安徽国家级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是“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从2001年开始筹建。就我个人认知,筹建的动因无外乎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通过几届市(县)委、市(县)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努力,桐城的民营经济已崛起于皖中大地,在安徽省列第一方阵,而且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发展遇到了瓶颈——工业企业遍地开花,分散在各个乡镇,没有一个现代化规模集约经营的基地,土地、环保、科技、运输、供水、供电不能集中高效利用。据我所知,建设经济开发区,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能为企业优惠提供工业用地和其他一些政策,吸引各种资金和实体投资办厂、办公司。由于开发区内配套设施齐全,具备招商引资条件,能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极大地带动和提振当地经济发展。当时合安高速即将通车,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论证后,果断决策,选择在合安高速到跨城区“合九”铁路之间的近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开发区(总控制面积68平方千米,一期规划面积10 平方千米,二期规划面积10平方千米),这是大手笔。但是开发区不是说建就能建成的,20世纪90年代初在桐城南山路那里也尝试建过开发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建成,有过教训。所以这一次市里决策建省级开发区,全市上下都有不同声音,主要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加上财力物力有困难。面对一张白纸,看看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正蓄势待发,市委、市政府果断拍板:迅速启动开发区建设。- R1 F W9 j1 V3 Y
省级开发区设立需要省政府审批。建设之初,机构尚未设置,我还在土地管理局工作。为了取得省政府批文,我多次陪同分管副市长频繁跑省发改委、省政府。2001年9月7日,省政府《关于设立安徽省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的批复》(皖政秘【2001】135号)终于下发,正式批准桐城设立省级民营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冠以“民营”二字,在省内好像是独一无二,这恰恰反映了当时桐城民营经济十分活跃的特点和优势。 ) C- X3 h/ K$ Z. | }; F 5 ?1 i' a/ U x# \3 Y9 P6 J& m, }% F8 w
组建管委会
9 K. u' O* `+ P* B! {
开发区由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紧接着,中共桐城市委、市政府呈文安庆市,请求批准组建管委会。 2001年10月24日,安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庆编字【2001】9号),同意成立“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桐城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同时批准了编制、级别和内设机构。2002年3月底,我正式走上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岗位。, w/ P* `* h* M7 S, }6 U( s9 p
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后不久,我就去安庆市委党校学习。为了尽快启动开发区建设,时任桐城市委书记孙爱民同志专门向安庆市委组织部为我请假,把我从党校召回来,临时抽了五六个人,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向村民租了一套小平房(现华盛公司)做临时办公室,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艰苦工作,筚路蓝缕,甘苦备尝。 ' U! h: G3 f! d 2002年5月12日,桐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桐编【2002】03号)批准并印发桐城市民营经济开发区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设立“中共桐城市民营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局(招商局)、国土建设局、社会事业局,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2年5月28日,安徽省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开工典礼暨授牌仪式隆重举行,位置就在现在的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桐城市几大班子领导以及市直、乡镇主要负责人悉数出席。时任安庆市委副书记赵晓和亲临现场祝贺并授牌。 * e6 z- c( D4 T) ^6 F 8月30日,桐城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决定》(桐发【2002】18号文件)。9月17日,桐城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建设动员大会。12月25日,省委书记王太华视察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12月30日,桐城市政府作出《关于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金库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金库”正式揭牌运行。 6 f+ F8 s' v9 j8 V# w( B 2004年5月全国开发区整顿,统一名称为“经济开发区”。: e, Z8 ~: r( F) d/ P3 G1 R! K- P. B
$ a" s m4 @- I
实干五年
( {5 v! g8 t; e {
我是2006年底2007年初离开开发区的,属开发区艰难创业和起步发展时期。回顾前后五年时间,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3 E& ~8 p1 Y: Y0 g
编制高规格规划。当时省政府批复的开发区范围为10平方千米,请了同济大学专家规划设计,起点高,而且注重了开发区的规划框架和城区衔接,这么多年框架没有变过,足见当年市里主要负责同志的卓识远见。当时的安徽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大致是这样的:一、在沪蓉高速公路桐城入口处两侧兴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技术先进、开放型的工业园区,加速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二、同意东西以龙腾路、南北以龙池路的纵横轴线的布局结构,根据城市干道依次安排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四个工业小区,以及仓储组团、市政组团区;三、确定 1.72平方千米的起步区建设作为核心发展区,在起步区中心区域布置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邮电、交易市场等设施。立即着手起步区建设,征地拆迁,拉开道路框架,实现四通一平,为企业早日入园创造条件。 1 L j9 @5 P* h) A, p3 J 建设一个高效的开发区,体制是关键。首先是实行封闭式管理,减少外界不必要的干扰。当时市主要负责同志果断决策:要建就建最好、最新、最独具特色的开发区,实行自主管理、自主运作,财税单列,这一决策得到市几大班子领导坚决支持。市直相关单位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和帮助,尤其在起步阶段,相关各部门一路绿灯,特事特办,真正体现了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改革勇气。开发区实行封闭管理,一般事项都能在开发区内解决,的确给园区内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便捷,办事高效,企业满意。最值得称道的是,开发区设立独立财政金库,有利开发区良性发展。虽然当时钱不多,但独立的财政体制减少了管理层次,开发区财权决策权统一,对后来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是其它地方开发区所不具备的条件,堪称“桐城特色”、改革的“试验区”。) V+ A7 {3 b( c6 _3 l
主要的机构都建立起来了,可建设资金仍有缺口。当时市政府只给了200万元启动资金,光是编制可研报告和规划就用了近100万元,即将开始的征地、拆迁、道路建设等等急需大笔资金,怎么办?市里决定成立发展公司,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贷款搞建设。2002年4月3日,根据桐城市政府《关于在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设立国有独资公司的决定》(桐政秘【2001】21号),成立“桐城市民营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02年4月9日,中共桐城市委决定:我任桐城市民营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向工商银行、徽商银行等几家银行申请贷款,基础设施建设才得以全面铺开。 9 b* Y* F) t: t+ _. p: z5 ]4 O! c 开发区建设之初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充分动员规划内园区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开发区建设。我动笔写了《致开发区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送到村民手中,在信中,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村民描绘了园区未来发展美好蓝图,让村民荣耀地认识到,不久的将来,他们都是桐城的新市民。这封信对村民的宣传发动起到很好的效果,村民们纷纷表示支持。我要说的是,真要感谢起步区的村民群众,他们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当时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标准低,征地是15000元一亩,其中修路只有10000元一亩,房子300多元一平方米。大多数群众都给予理解支持,房屋拆迁时不少群众自己抡大锤拆房子。那时核心区的村只有钱庄和兴元两个村,后来发展到了包括大王和桃源在内的四个村。十几年过去,回过头来看,当初的愿景已变为现实,一些熟悉的村民见到我,连连称“好!好!”。如今开发区发展为新城区,村民真的变成了市民,变成了工人。- [3 c. o7 H: T! g" T. d5 X
开发区热火朝天地拉开了框架,入园企业翘首以待早日入园。管委会经请示市委、市政府,同意一边建设一边抓企业入驻和招商。管委会一手对接本地企业的入驻,一手抓外企的招商引资,如养和公司入园就起到示范效应。在抓招商的时候,严格选择环保企业,拒绝污染企业入驻。2002年8 月19日,进区企业开始陆续动工,园区规模初见端倪。% @+ a5 `( H& x- H' Q$ u1 H7 |7 K
- ^- l- L, U# ~5 r8 }5 s
开发区精神
, E! T* y) X K% J5 m; C- l6 Q) Q) ^ 万事开头难。开发区建设初期,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开发区管委会一班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硬是闯出了一条路子,也培育出了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真诚服务的“桐城开发区精神”。 4 V, v% `! @6 r2 t. \* y 我总结了一下,“开发区精神”主要有三个方面。 t* @& _! Z% g+ n- `- V- F N 改革精神。开发区创建离不开桐城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和审时度势的敏锐思维以及正确研判的决策胆识。桐城民营企业如火如荼,星罗棋布于各乡镇,如何集中资源,形成规模产业集群效应,以利可持续发展,建设开发区是最好的路子。再如,规划时就划定20平方千米园区范围,以大手笔描绘蓝图,为开发区未来发展制定框架、奠定基础。这都需要改革的精神,管委会一班人自上而下都凭着一股改革的精神去开创性地工作,一张白纸,绘就新图,改革创新是原动力。 : O3 J+ G9 R4 v' q8 J6 M/ N无私奉献精神。开发区全体工作人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吃的苦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的。那时管委会没有车,大家都是骑着摩托车满工地跑,我本人先后骑坏了两辆摩托车。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除了春节能休几天假外,平时节假日几乎都没有休息过,而且没有任何的补贴。征地拆迁关键时刻,很多同志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到深夜。当时外界对开发区能不能建成,不少人持怀疑态度,我们就是靠着一股劲,一步一步往前走。随着建设逐步推进,入园企业一年一年增多,我们对开发区建设的信心就更足了。我对同志们说,人要有一点精神,我们要创造开发区精神,将来等我们老了,来这片土地转一转,一定会有成就感的。成就感,这句话后来成了开发区人的口头禅。 " f; |( F Z6 D; `* P* }全方位服务精神。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园区内行政、财政、税务、建设、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设置齐全,就是个“小社会”。功能全了,服务内容多了,与各类人员特别是企业人员打交道频繁了。这就首先要树立一种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制订服务流程,形成规章制度,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最终目的。为企业服务要做到真心实意,做到不去打搅企业,摒弃企业最深恶痛绝的“吃、拿、卡、要” 恶习。想想当时,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一心为企业、为群众办事,严格做到不受礼、不吃请;征地拆迁要还给老百姓一个安居环境,不能苦了老百姓,拆迁的时候遇上酷热,我们甚至给老百姓送清凉油之类防中暑的用品。一件事一件事地做,真心服务,不抱怨,开发区形象在群众心中一下子树立起来了。 7 X( ]8 E0 A" p' k - ^; r0 b! B& j* i5 }
展望明天
8 h1 \; G r1 }+ b3 \: D 前不久,我回到开发区,高兴地看到,当年亲自参与建设的开发园区,如今呈现出一派新气象。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发区已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控制面积68平方千米,一期规划面积10平方千米已全部建成,二期规划面积10平方千米也将陆续建设。与老同事们座谈,听到许多好消息,确实令人振奋。回来后,浏览了国家级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5月8日网站,一组组数字令人兴奋:目前全区入驻企业300余家,四上企业165家,其中外资企业1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 4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46家,上市挂牌企业9家。按照“七通一平” 的标准,现已形成工业加工、仓储物流、综合服务、休闲居住的合理布局。双创产业园、4A级国际物流园、电商园、公路客运中心站、城市综合体、银行等服务配套设施齐全,为投资创业者提供宜工、宜商、宜居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在服务上,实行投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度,设立投资服务中心,倡导“最多跑一次”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网格化、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荣誉纷至沓来,先后荣获“省级印刷包装产业园”“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环保装备)”“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省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循环化改造园区)园区”“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看到这些骄人的成绩,我们这些当年的建设者们感到由衷欣慰。改革开放催生了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改革深入使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具发展优势。相信未来开发区会建设得更好。 1 z' G: `. p# ~' j( }/ U6 |, ?, f) K0 S
2 O c1 s. J/ T- w# `# `3 ]8 ~2 W - T$ R1 C4 Q9 r( i. f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