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0591
- 积分
- 846
- 威望
- 18
- 桐币
- 196
- 激情
- 95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61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5-18
荣誉会员
- 积分
- 846
鲜花( 6) 鸡蛋( 0)
|
安徽高等教育之源在安庆,赫赫有名的国立安徽大学是其代表,一批著名学者在安大执教或主持校政,其中就有桐城人桂丹华。2006年版天中校志有他小传,摘录如下:
桂丹华(1901 ---- 1958),安徽桐城双港镇桂家壕人,教授。 桂丹华民国二年(1913)毕业于桐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天中前身)。民国13年(1924)进入北京平民大学学习。翌年赴莫斯科马列学院求学,后转法国都鲁斯大学。留法期间与巴金、詹剑峰交往密切。民国20年(1931)回国后任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讲授国际法、比较宪法等课程。后应邀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安徽省督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临危受命任安徽省立第四临时中学(当时简称四临中)校长。民国27年(1938)8日率领四临中师生艰苦跋涉到湖南省洪江县并入国立第八中学(当时简称国立八中),任该校第三高中部校长。民国29年(1940)10月因病辞职赴重庆就医。民国31年(1942)年8月任教育部特邀编辑,后入国立政治大学任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大学在安庆复校,他兼任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国37年(1948)任该校训导处长。
1951年2月,桂丹华任教于安庆师范,教授国文及教师的俄语。1951年5月被羁押,20个月后由安徽省公安厅释放,发给《无罪释放证书》,成为无党派人士,任安庆市政协委员。1958年10月4日病逝于南京。
“桐城西北环山,民厚而朴,代有学者;东南滨水,民秀而文,历出闻人”。这是民国版《桐城县志略》原文。桂丹华先生诞生地双港铺正是桐城县滨水的东南之区。
桂丹华先生1901年旧历正月13日出生于双港铺桂家壕。他与族弟桂凝露、桂丹午等早年皆在族产资助下完成学业,学业优异、处世底调、与人为善是他们共同品质。
这是一帧深躺在上海市档案馆内的老照片。照片上人物从左往右,分别是:巴金,桂丹华与詹剑峰,摄于1928年春天法国小城沙多·吉里,时值巴金创作处女作《灭亡》。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历史影迹。
照片中三人,两位是安徽人,一位四川人。当时婺源仍在徽州六邑之列,桂丹华是桐城人,詹剑峰是婺源人,巴金是浙籍四川人。
巴金对今天人们来说,不需赘述。詹剑峰是哲学界长者,圈内人共识。桂丹华是巴金“寂寞的朋友”。三人中,桂的人生际遇最坎坷,有人称他为“一位被历史埋没的学者”。
桂丹华1921年在安庆六邑中学毕业,以全校第一名成绩保送北平师范大学就读,因其他因素未能如愿,由老师介绍给陶行知先生,考入北平私立平民大学经济系。未等毕业于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马列主义学院经济系学习,1926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就读国立都鲁斯大学法学院。这期间有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与同为桐城人的姚崇舜为同学。桂丹华在此结识安徽同乡詹剑峰。因为詹结识巴金。巴黎拉丁区一个阳光难照的房间里,三人相互勉励,带着寂寞与痛苦,巴金完成处女作《灭亡》,桂丹华、詹剑峰是第一读者。
有趣的是,《灭亡》第八章是“一个爱情的故事”。故事源自桂丹华,桂丹华在信中向巴金和詹剑峰诉说自己与一个法国少女恋爱故事,以此巴金写出《灭亡》第八章。小说中把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运用到“袁润身”这个人物身上。小说中的袁润身是个“穿漂亮西装口衔香烟”的大学教授,长着一副细小的近视眼,戴着一副镶黑边的圆眼镜,“向右分开的、梳得极其光滑的头发,盖着那涂满雪花膏的、白中透黄的圆圆脸。微厚的嘴唇上有一撮日本式的胡子。”袁润身在小说中是个令人讨厌的、丑恶的人物,而桂丹华是一个善良的人,巴金有些过意不去。希望今后能纠正这个美丽的错误,为桂丹华那个美丽的爱情故事,重新写一篇作品。1928年12月,巴金回国后不久,就根据桂丹华的爱情故事创作了一篇名为《初恋》的短篇小说。
在法国获得法学硕士的桂丹华终因经济原因,未读完法学博士学位就于1931年夏回国赴任国立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这其后他经历了抗日烽火的颠簸流离,跋涉于安徽、湖南、重庆、南京,先后担任徽州中学、芜湖中学校长,湖南国立八中分校长、安徽省教育厅督学、民国教育部特约编辑以及中央政治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政治系主任、训导长。解放后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1年任职安庆师范学校开始他新人生。时值中年本可以继续续写事业辉煌,遗憾的是,全国镇反运动时代背景下,他投入了完全不同于巴金、詹剑峰的历史轨道中。1951年5月被公安部门收押审查,缘由是其解放前夕担任国立安大训导长期间,进步学生受特务迫害,后经学生证实与此无关,至1953年元月由安徽省公安厅无罪释放。同年3月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病逝以及工作的失去和精神上的多重打击,桂丹华步入了人生的低谷。在忙于生计的抑郁之中走到了生命的终点,1958年10月因肾脏病引发尿中毒病逝南京工人医院。桂丹华的英年早逝,使巴金、詹剑峰这两位昔日意气相投的好友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
建国后运动,桂丹华学术与事业没有发展空间与长足进步,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仅有《怎样推进各种社会运动》、《中国社会行政》等专著问世。但当年他在异国他乡和教育界澎湃激越的身影,我们同样看到他怀抱忧患赤子之心,命运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迭宕难料使人们在欣赏阅读中思考和回味。
桂丹华在民国期间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思想进步,多次保护进步学生,与上层社会陈立夫、何因,杨廉、邵华、程天放、顾毓秀,陶因、杨亮功为部属关系,与重庆师范学院教授陈东原,南京农学院教授余孔章,台湾立法委员汪少伦,北京民革总会李平衡、合肥民盟范治农因同学、同乡、同事关系过从甚密。
桂丹华幼年的他就读清末教育家阮强倡办的公立天城两等小学堂(天中前身),1945年参与创办天中,是十三位筹委之一。筹委中另一人是他族弟桂凝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