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开明 于 2016-9-23 11:10 编辑
【桐城历史地理】鲁谼山——古桐国文化的摇篮 以鲁谼山为中心周围约50华里半径的今桐城市地区相继系历史上的古“桐国”及“吕亭左县”的中心地带,其东北—西南一线方向即与今巢湖市相毗邻的原新店乡而至桐城市西南“边陲”的青草镇,囊括今桐城市东部、南部、西南部的全部辖乡镇,我认为,即今仍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界学术观念较激烈争论地区——秦汉与三国时期的“居巢县”的行政区划部分地带。 我且认为,桐城市历史地理学史上的曾经“居巢县”,与今巢湖市连为一体,后来由于古巢湖的萎缩,以及两晋后战争造成的全国人口的巨幅南迁,桐城历史上的行政区划范围水涨船高因应扩张而使古居巢县的行政区划中心东北向抬至今“巢湖市”。 这一问题,95年版《桐城县志》上有已故的吴筱霞(女)先生的专题撰文,可惜她至死也未能解迷。 另外,鲁谼山地区系我国语言学界一致公认的“桐城官话”的发源地。我认为,桐城官话的“原产地”并非今市区中心,而恰在今天的鲁谼山一带。 鲁谼山腹地有处地名叫“鲁王墩”,其正系历史上的“吕亭左县”之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即古“吕亭左县”县城遗址。江淮官话子片其一的“桐城官话”的“蓝本”系中原洛阳方言,其正是在桐城历史上的原“吕亭左县”时期即今两晋时期鲁谼山一带初始萌芽及形成的。特别唐代佛教才始于桐城大规模传播,佛教徒们在古桐城县的遍地传法无意中促使他们成了中原官话在桐城的“推广”信使。 如此,桐城官话在唐宋时期初步形成。主要在元、明代后,由于桐城与下江地区特别中原官话盛行的南京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与官、民、商、兵、学等的往来日盛,今天的桐城官话才在城区基本完成定调、定型而成为今天这样。 (2016年9月23日于嬉子湖畔朱家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