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8|回复: 1

[其它] 西行记忆之六 黄帝陵,风雨华夏五千年

[复制链接]

304

主题

1363

回帖

3200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200
QQ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29 12: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73F1655.JPG


     拜谒黄帝陵,一直是心中萌生已久的愿望。
  这次我到西部去,黄帝陵也是必选的一站。由于从青海湖和金银滩游玩后回到西宁已经是晚上了,加上日程安排的仓促,只好选择乘坐晚上的火车去西安。这样到西安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十点多钟,来不及稍事休息,只能马不停蹄地往黄帝陵进发。大约在下午二点钟左右,车子终于到达黄帝陵。
  中国人的祭祀一般都是上午,而我的下午前来却违了定律。这也不能怪我,但我能去的虔诚之心,大概黄帝的在天之灵也是能够原谅的。这个下午,天气出奇的热,一下子把我从西宁经历的寒冬带到了黄帝陵的秋天。阳光在头顶明晃晃的照着,给人以一种光芒永照华夏的启示。我迎着阳光,以一种敬重的心情走入黄帝陵。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中华民族对于黄帝陵的祭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这可以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得到证实。从这以后,很多的帝王将相都来这里祭祀。远的不必说,单说近代,1937年,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国共两党都派代表去公祭黄帝陵,毛泽东派了林伯渠代表他去祭祀,他写的祭文大气,其中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就反映着领袖的宏伟韬略。到了我们现今,无数的海外华人、港澳台胞甚至国家领导人,每逢清明和重阳都会来这里祭祀,这让我们作为华夏子弟都是龙的传人,都倍感自豪和荣耀。
  进入陵园,必经沮水,这沮水由西向东,流经黄帝陵时,三面环绕。从山巅看它,山引水流,水牵山转,仿佛一条玉带从陵边飘逸而过。它若干斯年以来都这样地环绕着陵园,是否喻示着中华民族长盛不衰,源远流长呢?
  走过石桥,“轩辕庙”三个字就赫然入目了。抬头仰望,轩辕庙质朴、凝重、素洁,给人以俯视天地,注目苍生之感。重阳虽然已过去多天了,但庙廊两面六根石柱上依然披裹着黄幔,横幅上任然写有重阳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几个字。从这寥寥几字里,我仍能感受到那天祭典的隆重气息。从中我也知道,在中国所有的陵墓祭典中,也只有黄帝陵,才能享此殊荣,才能接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公祭。
  入庙门,迎面就走来一棵高大的柏树,让人心动目凝。只见它高9米多,7人合抱有余,相传这是黄帝所植,称轩辕柏,为中华第一柏,距今已有五千年了。这棵柏树,是黄陵8万多棵柏树中唯一有着特殊的地位的树。想一想,黄帝为中华文明鞠躬尽瘁,或许他栽下它,就是为着荫庇子孙的。那一条条粗线竖纹,一块块疤痕树结,仿佛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千年的沧桑和华夏民族古老的文化。它静静地立在陵园里,俯视着人间巨变,一年又一年召唤着天下炎黄子孙前来拜祖祭祀。我怀着尊敬的心情膜拜它,不敢有一丝的亵渎。黄帝故去已有五千载了,而其还独傲然于天地风雨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精神,一种象征了。
  走过柏树,就是碑廊,那些历代石碑铭文均陈列于此。这里有孙中山先生的祭陵词,也有毛主席撰写的祭文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而蒋介石和郭沫若书写的“黄帝陵”三个字也同样勒碑树立于此。这些自古至今的碑文表明,无论什么朝代什么人什么信仰,对黄帝功绩的评价和对黄帝的景仰都是共同的。这因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我国最早的农业、畜牧业生产,最初的舟车、房屋、服饰、文字等发明创造,均始于黄帝时期。黄帝和黄帝时代,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无以估量的丰功伟绩。黄帝,早已成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意志力量的象征,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出了碑亭,又是几棵高大挺拔的柏树。在柏树浓密的树荫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上有一巨大的脚印,传是黄帝的脚印。仔细看,脚印非常大,有一尺多长,可见那时黄帝的身高是多么的高达了。在石头的旁边,是一棵巨大的古柏,树上斑痕密布,似有断丁在内。每年清明节前,这棵古柏枝干上流出的柏液凝结为球状,就像挂满了珍珠宝石,闪闪发光,晶莹夺目,经阳光反射尤为壮观。然而清明节一过,柏液中断,古柏从枝到杆又恢复了原来密密麻麻的甲痕。这棵树据传是汉武帝挂过铠甲的树,也叫汉武挂甲树,是黄帝陵柏树之奇。
  绕过香火旺盛,香烟缭绕的巨大香炉,心怀虔诚的心,并在心中祭起一拄心香,我走进人文初祖大殿。黄帝高大的浮雕像在正中央,两边垂着金黄色的绸缎,在金黄色的映衬下,黄帝的像显得那样的神圣和庄严。雕像的两边,是巨龙腾空画,从其张牙舞爪,吞云吐雾,漫天飞舞的画中,可以想象当年黄帝升天的故事。据说黄帝活了118岁,后被玉皇大帝派一条巨龙接走,百姓感其德,不愿意黄帝离去,就扯下黄帝的一些东西,葬在这个地方,就叫黄帝陵。这个神话可以看出,黄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他无愧于中华民族始祖这一称号。
  轩辕殿,是一座气势恢弘的具有汉代风格特点的建筑,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式场所。它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十根巨大的汉白玉石柱支撑起来,显得是那样的宏伟,庄重和圣洁。整个大殿设计独特,四面没有墙壁,大殿的正中天花板没有封顶,呈一个圆圆的空洞形。一抬头就可以从空洞处看到蓝天,这就是所谓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了。站在这里,感悟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缅怀始祖,我有一种神圣的归依感,那是一种回归的亲切和朴实,是一种心灵之舟静泊故乡港湾的宁静,更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泱泱中华,悠久的历史,伟大的祖先,作为龙的传人,我怎能不引以为骄傲和自豪呢?
  阳光正正地从空洞中射过来,我的身上全部落满了阳光,或许这是我的虔诚之心感动了黄帝的在天之灵,让我享受到如此殊荣吧。迎着阳光对着那方圆孔上的蓝天望去,那蓝天上似乎昭示着一种神秘,于是,心中不禁有疑问,那些渺远的东西,何不从深邃里走出来?现在的天空,已经不是五千年前的天空了,五千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了,没有谁能告诉我,这就是黄帝带领先民披荆斩棘时的那一片天空。
  我走出大殿,看见周围的古柏都沐浴在阳光里,是那样的成熟和沧桑。然而,我从中却读出了先祖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行。情不自禁间,孙中山先生为黄帝陵写的祭文就脱口而出:“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千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我先。”
  拜谒黄帝陵,阳光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8

主题

246

回帖

4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79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29 17: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