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先师潘季野故宅 一九八一年暮春,至桐城毛河,寻访先师潘季野故宅 看山最喜看龙眠,皖水来寻晒网轩。 野岸槐花三月雨,疏林荒草一溪烟。 遗篇都付秦時火,补缺空思汉室贤。 衰朽眼枯徒怅望,空山欲泣托啼鹃。 注:先师潘季野,名潘田,字筱林,清初中国著名诗人潘江后裔。桐城派文学家、著名经学大师、教授、诗人。民国十七年任安徽大学教授,民国十九年任安徽通志馆总纂修。有《房山楼文钞》四卷。诗集二千余首。中国當代美学大师朱光潜于其《朱光潜全集》自序云:“我得益最多的良师是潘季野。”如同朱光潜一样,亦余平生受益最多之良师。曾批吾《仙人塔记》云:“文章之淒逸奥衍,几欲抚手前贤,具此才而不为人知,吾亦不禁为作者叹也。” 龙眠为桐城名山,有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山庄”及清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墓诸名胜古迹。 答汪福润并呈院中旧友 汪君福润约予至阜阳师范学院,共修《汉语大词典》並 寄《锦堂春慢》词一阙 , 赋此以答並呈院中旧友。 君歌一阙锦堂春,胜读陽春白雪吟。 纵有昔年心似火,哪堪今日发如银。 霜摧蓓蕾枝犹在,春到人间叶又新。 若问故人相忆处,舒台月下雪湖滨。 注:汪福润吾安大学生,潜山梅寨人,任阜阳师范学院教授,阜阳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當代中国语言教育家,民盟盟员。一九八一年邀余参与编修《汉语大词典》。 读舒芜《倾盖集》后感赋 舒芜表弟寄来《倾盖集》,集中多载文革后感伤之作 ,读后感赋。舒芜有天问楼。 莫信苍天真可问,贾生犹屈圣明朝。 霜飞六月神州遍,云掩长安紫气消。 宣室虚谈怜《鹏鸟》,燕台新咏似《离骚》。 喜看门外千枝柳,摇曳春风拂画桥。 春日南湖漫步望天柱峰 矗立东南万岳宗,青天一朵碧芙蓉。 峰高远映湖光翠,云外遥添夕照红。 策仗喜逢花烂漫,垂纶常在柳阴浓。 坡公爱此湖山美,曾上烟峦第几重。 注:天柱山是黄帝以前就封为中国南岳的千古名山,直至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将中国南岳改封于湖南衡山,历时3400年。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对这座千古名山无不仰慕之至,纷至沓来。如唐代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诗仙李白、诗人白居易、宋代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朱熹等无不被天柱山的奇丽风光所倾倒。写下大量讴歌天柱山的光辉诗篇而居全国名山之首。使天柱山名闻遐迩,于唐宋时期达到顶峰极致而灿烂辉煌。 宋海潮注;1982年天柱山被国务院首批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授予天柱山5a级旅游区称号。2011年9月18日安徽天柱山荣膺联合国“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赠画家张德祥先生 十载腥风《行路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孤舟海上风兼雨,回首人间辛与酸。 墨染烟霞惊国外,笔生花卉艳尘寰。 画中天柱钟灵秀,片叶织条百度看。 注;张先生曾有画传至国外。 悼念台湾张轶群表妹逝世三周年 (赋长句)以寄其姐漱菡表妹 相依慈母尽芝兰,风雨吴江别故关。 艳质独隨秋日落,天涯更痛雁行残。 昆阳踏雪留芳影,夜雨挑灯掩泪看。 针线药炉伤往事,清风明月莫凭栏。 注:张轶群为余相府学生,是张漱菡胞妹,一九四八年同去台湾,一九八七年于台湾患脑癌去世。 寄怀苏雪林老师 文章海内早知名,江上弦歌雨露恩。 政美三唐难及汉,书成数卷已归秦。 喜人魍魉加奇祸,傲雪梅花吐异芬。 因是门前旧桃李,春风隔海倍驰神。 注:苏雪林是上世纪二、三年代卽与冰心齐名的中国四大才女之一。现代国际著名女作家、文学家、诗人、教授,是余安大老师。抗日战争期间以个人薪金(黄金五十两)捐献抗日,时为国人所敬仰称颂。安徽太平人,原名苏梅,笔名绿漪、灵芬、杜芳。一九一八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院,一九二一年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学院,后入法国里昂国立艺术学院。一九二五年回国任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教授。为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终身教授。台湾尊为「国宝」、「国瑞」式人物。其百岁诞辰,台湾《中央日报》、《联合时报》、《中华时报》等各大报纸均以特刊整版报道祝贺。103岁回安徽家乡登黄山观光,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安徽电视台、《人民日报》及各省市大报均以显要位置予以报道。一九八六年通过学生张漱菡与苏老师取得联系,苏老师先后寄赠香港出版发行的《灯前诗草》诗集及《山水画册》以为纪念,故感而赋之。 奉和张先翥先生赠诗原韻 天涯明月空相忆,时望江云雁影频。 玉宇喜无风鹤泪,神州欣见物华新。 淹留海外饶归兴,莫恋名都染客尘。 五亩园中波映绿,百花村里酒香纯。 注:①张先翥桐城宰相张英之后,与张漱菡为亲兄妹,于一九四八年定居台湾,八十年代初恢复通讯联系后,寄赠七律一首,故奉和原韻回赠。②五亩园,桐城相府五亩池,有水榭亭台,曲楹回廊,鱼虫花鸟,碧波荡漾。为相府有名之园林。③百花村,桐城诗人姚兴泉有诗云:“桐城好,春在向阳门,溪水绿堤连石步,小红桃雨隔烟墩,经过百花村。” 赠江兴元先生 桐城江兴元先生留饮即席赋诗以赠 吟诗喜在江淹宅,北牖还如五柳家。 岂向樽前嗟白发,更从枕上玩黄花。(先生枕畔有菊花盆景) 不辞绿蚁盈觞醉,应惜关山别路赊。 盛世龙眠交会友,竹林彩笔尽飞霞。 题江兴元同志《且闲齐诗集》 南湖秋老雁飞时,喜读江郎彩笔词。 吴越烟霞留客袖,龙眠苍翠入书帷。 清风明月陶家酒,绿水青山谢眺诗。 自叹残年无一是,皖山西望雨如丝。 和潘寿田学兄八十抒怀原韵 一 江干常驻安仁宅,寺畔曾倾北海樽。 诗詠梦熊皆戌岁,宵寒立雪共师门。 独浮绿蚁邀明月,协撰词书启后昆。 三十年前同罹难,悠悠世事与谁论。 二 劫后重逢花落初,绿阴芳草话菱湖。 春风桃花千株茂,夜雨青灯四载余。 今喜凤城崇俊彦,豈容骏骥服盐车。 暮年江上耽风月,半榻银光一卷书。 宋海潮注:骥服盐车,《战国策·楚策六》;“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自知己也。”宋·黄庭坚《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云;“骥服盐车不称情,轻裘肥马凤凰城。”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让骏马驾盐车,比喻用人才不当。骥;千里马。服;驾驭。 移居 一, 移家北郭小桥东,一面波光一面松。 更有桃花添喜色,窗前先放数枝红。 二, 草堂近市又山隈,分得墙阴一树梅。 欲入诗篇添雅趣,频随明月送香来。 送詹君承久赴香港省亲兼呈其父詹冲先生 一 烟波万里访庭闱,喜见人间老莱衣。 海外淹留双鬓白,十年风雨雁书稀。 二 杂花生树鸟争飞,春满江南君未归。 闻道暮年诗兴健,故园桃李为增辉。 注:詹沖,黄埔军校毕业,曾任赣北少将司令。1948年赴香港定居,擅诗词,于香港《天文台》诗刊发表诗作甚多,有诗集《塞上古风》传世。 喜姚宜润表妹见访(用内子韵) 细雨霏霏湿绿苔,黄花今日为君开。 家贫莫厌无兼味,天柱遥遥送翠来。 注:姚宜润,美籍华人,桐城中国经学大师姚仲实孙女。1948年赴台湾,后由台湾入美定居。其长子为美国某财团总裁、次子是美国卫星专家、女及女婿皆为美医学专家。姚宜润与内子为姨表姊,其母与内子之母,同为桐城派殿军,中国海内外著名经学大师马其昶之女,内子母居长,其母居三。一九八七年由美回国探亲,专程来访。 喜台湾吴叔厚表侄见访 西风江上雁南飞,海峡扬帆旧雨归。 剪烛西窗堪话旧,恐教清泪湿征衣。 注:吴叔厚,安徽桐城人,西北农业大学毕业,1948年去台湾,与台湾原内政部长吴伯雄为同宗好友。1987年两岸首次开禁探亲,吴叔厚是安徽省第一位踏上归国故土的安徽人。为此《安徽日报》予以两次头版报道。当其第一次回故土时,于合肥一下飞机便驱车直达余所,探亲访问以叙阔别四十余年之离情,并合影纪念,赋诗以赠。诗云: 历劫重归谒崇堂,黯伤无语话沧桑。 欣瞻玉体犹双健,矍铄神怡景福常。 诗兴寄情抛忧患,文章垂史志乡邦。 钦仰书香续门第,春风桃李满芬芳。 闻北京舒芜表弟来访赋此迎之 天柱奇峰近我家,书窗日日染烟霞。 千里文旌须久驻,多教山色入京华。 注:舒芜表弟一九八五年于桐城参加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随全国代表游览天柱山并专程驱车至余所探望,以相聚畅叙离情。 哭碧涛儿 一 检点儿衣衣尚温,耳边犹绕读书声。 家山不信今埋骨,岁月悠悠隔死生。 二 十岁天教喜画山,画山又喜画江南。 灯前检点儿书箧,重睹丹青泪不干。 过仙姑井 古井夭桃依旧开,花飞曾共昔时杯。 十年旧梦随流水,今逐桃花入眼来。 注:仙姑井为桐城投子山,唐代大同禅师于此开山建寺,曾收养一女婴,长至十二岁命其下山曰:“遇柴则不止,逢何而归。”正好山下柴巷口有一何姓人家,女孩便栖身于此。。何家门前正是山民挑柴进城必经之路。女孩成日看见卖柴人饥饿焦渴,心生佛性,终日诵经祈福而就地涅槃。圆寂之处,顿诵一泓清泉,甘芳清冽,胜过佳酿醍醐。樵夫渔翁饮之,便觉精力胜常,人民为了纪念她,尊称其为何仙姑,掘泉为井,名曰仙姑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