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6|回复: 0

[散文] 财富的尽头

[复制链接]

6236

主题

152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59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5-4-28 14: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财富的尽头
翻阅《财富的尽头》《ASI SEE IT》([美丁保罗.盖蒂)
这本书是美国曾经的世界首富保罗.盖蒂(1892-1976)83岁离世之年写的自传。也许英文书名AS I SEE IT更准确地表达这本自传的内容。
作为1957-1976年这二十年间的世界首富写的自传出人意料地有趣,有思想深度,我难得的一口气从头到尾地完整地读完了这本书。
“我所生活和工作过的这80年,是人类历史上最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的80年,同时也是跌荡起伏、令人生畏的80年”。
然而,也正是这80年中,人类社会陷入无数次悲惨恐怖事件的深渊。战争,革命,两败俱伤的你争我斗、种族灭绝的大屠杀,夺去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旧的政权被摧毁,新的政权取而代之,可谁也无法保证新的政权会施行仁政,政权交替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有些国家不复存在,疆土和人民被重新命名分配,在吞并蚕食之下四分五裂。长期建立的政治体系被执政者以种种原因或借口取缔。人人呼喊着推翻压迫人民不讲道义的旧政权,可新建立的政权往往比前任还要残暴野蛮。
“不幸的是,正如智者所言,人性表现出一种奇特的变态倾向——社会进步越快,人性倒退越快”
“简言之,这本书讲朴实了是在过去的83年中,我是如何观察这个世界的。”
这是一个曾站在世界一座峰顶上的人对二十世纪的感叹。
作者两次引出了亚伯拉罕.林肯的社会理想:
“欲谋繁荣,不可废弃俭德;扶助小民,不可打倒伟人;激励弱者,不可削弱壮士;优惠工人,不可奚落雇主;救济贫民,不可消灭富人;祛除烦恼,不可借着挥霍;增进同胞之爱,不可煽动阶级仇恨;欲谋安居乐业,不可专靠借债度日;进德励志,不可消除独立创造之心。”
作者认为这亦是自己人生的信条。作为世界曾经最富有的人,对林肯这段箴言体会肯定极深。这也是从十九世纪中期到现在近二百年人类最为纠结的两端:如何分配社会财富,智力,野心,如何解决平庸的大众和有才华少数人之间矛盾。
林肯解决方案:中庸,折衷。事实上中国现在基本走上了这条道路上。孔夫子的伟大学说之中的中庸学说也许在未来仍将呈现其伟大:人类不需极端。
“人们往往对‘最’之害的词感到心醉神迷”,“世界上最矮的侏儒一现身,世界上最大的蠢人观光团肯定会把马戏团的账篷挤得水泄不通。”作者无论是当年世人“最”想了解和观看的人类马戏团中的一个演员。中国人在文革中也是用“最”字频率最高的民族。
“平等并不存在。”
作者对“平等”论述,也许是我们这个年龄感受最深的常识。
“所有的现实主义者,都会认识到社会不平衡的现象比比皆是。假如有十人,乃至一百人,为争取奖牌奋斗。他们身高和体质相似,训练也差不多,可是最终只有一个人能够摘取桂冠。有的人只能屈居其次,根据成功程度依次递减,到最后总有一个张三或李四只能无奈垫底。”
“我们会看到,众多的艺术家,雕刻家、画家、芭蕾舞演员,最初在各自的领域所展示和才华是相似的,勤奋程度也相似。然而最终只有那么两三个人,会在各自的领域获得成功,赢得荣誉和金钱,大部分人则碌碌一生。”
“作家,政治家也不例外。自然界杂乱随意、无法解释的不平衡原则在他们身上也发挥着作用,他们获得报酬也不尽相同,有些作家,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却无法养家糊口。而有些作家的创作水平要逊色得多,他们却收益颇丰,有的甚至还通过转让电影著作权而获得百万美元的丰厚报酬。”
“我们都知道,很多有政治报负的人,他们天赋异禀,性格无可挑剔,工作兢兢业业,深受人们欢迎。然而,即使占尽天时地利等种种有利因素,大部分只能获得诸如市政府议员的小职位。相反,有些不够聪明,不够勤奋的人却在政坛混得风生水起,迅速成为参议员、国家议员、内阁大臣、州长甚至首相或总统。有人会说,成功都具有超凡的独特魅力,能够获得公众的喜爱和支持。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无疑是成立的,但并不尽然。不论是哪个民族,都能看到一些不善言辞、蠢得像块木头的人却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获得了重要的职位。这恰恰也是自然界的不平衡法则在起作用一种体现。”
“该原则也适用于商人、商界。”
“在我对商业显露出特殊的兴趣的时候,或者说决定投身商业的时候,我都快满22岁了。在那之前,我还在当作家还是当外交家之间举棋不定。”
“从商伊始,我并不那么心甘情愿。尽管如此,我24岁的时候已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美元。我对此很满意,觉行今生已无忧决定就此退休。”
作者因为是独生子,22岁时父亲劝他大学毕业后第一年尝试当一年商人,若失败则他作为儿子可从事任何他想做的事。结果第一年,作者就挣了一百万美元,作者的父亲是开石油的,想儿子继承家业,但他的方法显然十分民主。
作者认为若他不是独生子,也许永远不会走从商这条路的。然而,他37岁时,父亲离世。“他的去世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岁月的流逝亦不能抚平这份伤痛。”
“在我看来,牛津大学是理想的学习之地。”“他们的基本理念是如果学生渴望获得教育,就不需要无休止的令人厌烦的监督。”
作者有五次婚姻,1957年作者第五次婚姻结束,未再婚。
“即使如此,有五个妻子也不完全是错了。他们中的一位和我离婚之后说:‘保罗,你适合做很好的朋友,可不适合当老公’。”
“从某些方面说,我想我是幸运的,比我认识的大多数离婚的男人都幸运。因为婚约被撕破后,我的前妻们重新成为了我的朋友。”
这是世上最乐观主义者言论。只是最让人奇怪的是作者五个妻子从照片上看几乎一样脸型,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尽管这些女人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此间跨度17年,与作者相差年龄都约20岁。总是一见钟情,快速结婚。可见一见钟情并不保证婚姻长久。
“长久以来,我把周围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对你生活有帮助的人,从他们那里你能获取信心力量;另一类是使你偏离正常生活轨道,使生活乐趣减少之人。”
“我的意见是,拿我和老约翰.洛克菲勒相比,就好比是燕雀对比雄鹰。这并非谦虚之谦,而是对事实的客观陈述。”
“詹姆斯.布朗奇.卡贝尔曾这样写道:‘乐观主义者宣称,我们生活在最美好的世界里,而悲观主义者则害怕这是真的。”
“如果我是贝多芬或霍基.卡麦可,我一定会为这些语句谱上美妙的曲子,并作为我的人生主题曲。”
最奇怪的是作者83岁写了这本书,实现了少年时代当作家的梦想,可这本书出版之前,作者却离世了。
八十三岁是很长寿了,可我们这一代人离这个年龄也不远了啊。
吴砺
2014. 5. 4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