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8|回复: 0

[散文] 与七九二通讯(二十一)

[复制链接]

8527

主题

192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70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15-3-4 16: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七九二通讯(二十一)
(一百四十七)
这一周CCTV9播发了十集共五小时的回忆上甘岭战役的采访记录片。
二十多年前我看过一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长篇报告文学谈上甘岭战役,其中几个情节印象较深。山甘岭战役总指挥是王近山将军。
一次一支部队趁夜色去上甘岭增援。黑夜中山上被炮弹炸过后土层与冰雪相凝十分光滑,部队只靠土层中突出残留树干爬上山去,进入山上坑道。第二天天亮后,这些部队出坑道一看,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山上几乎寸草寸木不存,昨夜爬抓的“树干”全是冻立在土层中人的断臂断腿。
志愿军十五军先守上甘岭,没多久,一个军几乎全军覆没。十二军换防时,十五军没剩下多少人了。
上甘岭战役打得太残酷,打了四十多天后,双方都觉得自己在犯傻,不值得为那几个破山头如此拼命。打不动了,大家都歇着,直到停战。
停战前两小时,双方几乎都将所有炮弹向对方阵列倾销。停战时间一到,整个战线所有枪炮嘎然中止,连蚊子声音都没有,像世界末日一样一片可怕的寂静。第二天天亮后,美国大兵从自己战壕中走出,大大咧咧地来到志愿军阵地,见到中国士兵又是拥抱又是欢呼还送上巧克力和香烟,让一直受仇恨美国人教育的中国士兵目瞪口呆,傻看人家不知道如何回应。
五十年代中国拍《上甘岭》故事片,摄制组走访当年参加战役老兵,了解这场战役残酷,结论是不能按真实场面拍,否则没有人愿当兵了。电影拍好后,摄制组请当年总指挥王近山将军去看。王流泪并拒绝了,对摄制组感叹了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前几年国内热播的《亮剑》据说就是以他为原型,只是剧中主角没有参加朝鲜战争。从朝鲜回国后,王近山当然作为英雄到处做报告,自然成了女孩子眼中英雄和明星。很不幸的在读大学的才貌双全的小姨子爱上了他,王近山自己也是一个情种,不用说两个人掉进了情网,这打翻了在部队中当护士长的王近山老婆的醋瓶子,她一怒之下向军委告状,于是火爆脾气王近山向组织申请离婚。彭德怀大怒,要王近山收回离婚报告,一切如常,否则革去军职。结果是王近山不从,被送一个农场当副场长,而那个小姨子在巨大压力下逃之夭夭。王近山先生为情丢官,却没有如愿赢得美人归,只是这个故事结局仍是戏剧性。王近山家当保姆照顾小孩的一个年青的村姑此时坚决要求嫁给他,并随他去农场当了农民。
上甘岭长不过二千七百米,宽不过一千五百米。中美双方各占山岭一面,双方战役只是为争最高点的山岭。志愿军先后投了三个军五万多人,美军与南朝鲜军构成第八兵团共投入六万多人。美军有一千八百门大炮,志愿军六百门大炮,整个山头被炮火轰掉了几米。
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的儿子在战役前几天驾机轰炸平壤时阵亡,满腔悲痛的父亲决心地好好教训志愿军,而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只能靠坑道战术与之对抗,采用所谓“添油”战术:一两个人在坑道口边,被炮弹炸没有了,坑道再出去两个人。这是拿人的生命作为那不灭的灯油。
还是那篇报告文学说:朝鲜停战两年后,有中国记者团重访上甘岭,随手捧了一把山上的松土,用力吹去尘土,双手中剩下的一半是被当年炮弹炸烂了的人类骨头的碎片。
吴砺
2013.03.18
(一百四十八)
暑天到了,在外面走一圈衬衣全汗透了。福州这几年已排到中国火炉城市前三名了。因为整个城市属于盆地结构,热很自然。
忽觉得现代社会,人类不应当这样地放任城市这么热,我们公司前面一两里路就是鼓山山脉,其平均高度海拔八百米左右,整个暑天山岭上的温度比山下福州市低五到十度,因为鼓山山岭另一侧的峡谷一直通到长乐海边,鼓山山岭上有从长乐海边吹来的海风。
我不由想,若从鼓山岭上顺山坡建一个几米见方的密封空气通道到山下,山下再在地下建一个排洪通道一样空气通道横贯整个福州市,同时每隔一段用大功率排气扇向福州市吹入从鼓岭山顶上送来的海风,若整个福州市主要城市街道温度降五度,从城市空调省下的电比这个通风管道所需电力可能要大几个数量级啊。
如此说来,全世界海边城市也许都可以这样做,尤其有地铁的城市像美国东部纽约,可以建一个大型通风通道到海中半公里,一公里,然后这个通风通道与纽约地铁相连,从海上用强力风扇向地铁通道灌风,再从各地铁出口向城市吹出低温的海面上空气,冷空气密度高也自然地覆盖在地面上,尤其像东部高楼很多很密地方,这方法降温应立竿见影。
中国的上海市地铁也变多了,若从江上或海上抽风通过地铁降低整个上海市主要街区温度也许是一种伟大的设想。
在没有地铁的城市如在美国西海岸海水常年都在十几度,若在加州海边城市海边海水中建立数公里金属空气冷却隧道,将海面空气送入这个金属空气冷却隧道冷却再通过保温输送管道输入海边城市主要街区,再用塑料管道像煤气管道一样送入办公大楼和居民区,可以通过散热片方式或直接释放气体方式降温,这样的冷却系统及传送系统建立和运行也许可节省加州巨大的用于空调上的电力能源。
像旧金山这样半岛式楼房高度集中城市这样致冷方式成本会更低。
若全世界海边城市都能通过海水冷却空气作为海边城市空调,所节省的能源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真正是绿色环保的。
在内陆城市,也许可在城市中建若干个像类似迪拜大楼高度的空心通天塔,利用高空温度低在空心塔中自然抽起地面热空气形成空气对流,形成人工风洞将郊区地面上的低温空气抽到城市之中降低城市温度;必要时引入强力风扇向上空排去城市高温气体,以降低整个城市区温度,或许排除城市地面高温气体所需的电力比整个城市空调所用的电低得多。
在密集区的居民,也许每几百米可建比四周楼房更高的楼房,每四幢高楼之间架上钢绳,上面可以窗帘卷布式每天电动拉上超薄超强反光布网,布网上有网络状布条,布条两个边相连,两边开放,有风有雨之时自然漏风漏雨。若一张网两百米宽两千米长,覆盖在一片城市六层楼居民楼挡住太阳光盛夏会节省多少空调费啊?
在城市居民楼上方像覆盖地膜方式覆盖反光布也许是一种极为廉价节能降温的方案。现在化工布料结实、轻盈,只要采用布条网络状解决抗风抗雨的问题,成本也很低。
过去一百多年,人类发明了空调实现了房间中的低温舒适,但空调电力同时又增加了整个城市街道上的温度和热量。现在也许到了利用大自然自身的条件为整个城市降温的时代了。
吴砺
2013.05.29
(一百四十九)
早上看到天气预报说福州今天有暴雨。下午出门时天空阴黑,我刚上了公交车,暴雨已开始倾倒雨水了。只是半小时后公交车到金牛山公园终点站时,雨刚刚停歇。
每周末下午我都乘车到金牛山公园再沿闽江步行一两个小时到元洪城附近再坐公交车回家。今天江边公园中行人稀少,天空仍是半黑着脸,看来还是要下雨。
走了近一小时,天又开始下雨了,我忙着从江边往公路上赶,因为天空已很黑,明显又有暴雨将至。雨越来越大,我却没有看到公交站,只好快速走到马路边一顶巨大乳白色帆布拉成的避阳亭台中躲雨,那里已有十多人聚在那里避雨。
这个避阳亭是典型的现代式的亭榭结构,约十米见方亭顶中间有圆柱形立柱支撑,有四张钢绳紧拉亭的四个帆布边,亭边不远处有刻“闽江公园”字样的石碑。亭中帆布顶有半米见方的破损,雨点从这破损处不规则飘下。亭边上亦有雨水随风飘入亭内,水磨石的亭地面四周水珠四溅。
尽管雨打湿了我的制服短裤一点,背上亦被雨水打湿了一点,因风不大,我暂还没有感到冷意。四周全是暴雨构成的雨幕,我心中闪着一种奇怪念头,若人类没有发明房屋,也许就没有现代文明和现代的人类的进化啊。
首先没有房屋,人类一定会经常被淋雨,因为大自然没有那么多山洞供人类居住,人类身上防寒的长毛就不可能退化。若人类现在还像黑猩猩和猴子们一样长了一身毛皮,人类自己将是多么丑陋啊,人类一定发明不了艺术。现代的人体一定是大自然美的最高境界的体现,也许是人类产生艺术创作最原始冲动的源泉。
因为有房屋人类可以保存粮食,保存生产工具,保存火种,有了这些,人类自己生产繁衍才能稳定;有了房屋人类就可以适应地球各气候状态,而不像猩猩们只能在雨带的一小片森林中才能存活。
南方闽江对岸高楼之间刚才露出的黑云与地平线上方黄色的天幕相切景色已消失,遮阳亭高耸的四条弧形边缘衬出的天幕都已成了灰蒙蒙的雨幕。
我也是第一次在这样高大亭榭之中倾听雨声。亭子有两个穿背带连衣裙的女孩,一个身着黑色,一个身着浅黄色,她们用伞为道具由一个小伙子在不停拍着各种身姿的照片,以充分展示着她们姣好的容貌和亭亭玉立的职业模特儿的身材。
西方不远的天空上划过一道极为耀眼的闪电,接着是一声极为夸张地惊天动地的雷声,雨下得更浓了,四周都是灰蒙蒙的。
半小时后,雨变小了一些,天空渐渐形成了黑白不均的天色,西北一角黑色云层连到地面上,像天上有一个更大黑色亭布被人硬拉住一角扯到地面上。多么壮观的雨景啊,我不由自主的想,今天也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初夏闽江边暴雨中的风景。过去我们年轻时总认为死亡是别人的事,是与我们自己无关的事,现在我们知道它也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随时可以在这有壮丽的美景世界中消失。
身上湿了一部分衣服让我感到一些寒意,我换上了背包中随身备用的T恤,顿感全身轻松多了。
雨快下了一个小时,那两个女孩也在一刻不停地让那个小伙子拍了近一个小时的照片。我再次注意到那个穿黑色连衣裙的女孩。她胳膊上的皮肤是丰满结实的,不胖不瘦刚好,两个小腿修长,很美,她的面孔匀称姣好,无缺陷,披肩长发,额前齐眉日式剪发,眉头稍稍化妆,最让我疑惑的是这个女孩子的面部表情,她的面部是饱满自信充满内心力量的,既没有知识分子女性的纤弱,也没有一般无文化女性的空洞。她来自何方?什么背景?她呈现出的精神世界像雨中一株含苞待放的紫红色玫瑰花蕾般结识充实,以致于我觉得我的目光无法穿透她的内心。我不由再次意识到我的生命我的内心已变得十分空洞了,像一颗衰老的大榕树,树干已空了。我熟悉这女孩从内心深处洋溢在她面容上的生命力和自信,三十年前我自己也许像她一样……,没有骄傲,没有轻浮,青春在向大自然无声绽放着光芒和活力,——这一刻我似乎意识到这也许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女性永远吸引着任何年龄的男人,她们会使男人忘记一切,仿佛自己生命又得以重生。
吴砺
2013.06.02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至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