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16|回复: 21

[影像文都] [转]【安徽·散记】桐城闲游

[复制链接]

500

主题

3510

回帖

913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5-2-11 09: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桐城市,属安庆市管辖,安徽省3个县级市之一,以桐城派闻名(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又以精明著称(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九个湖北佬,不如一个桐城佬)。它自古是文化之都,古往今来的大师和文人数不胜数,据说明清时期中进士的就有240多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中国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安徽.散记】一街一庙一巷一桐城

1.jpeg

12月趁着周末回了一趟安徽,给父亲过寿,也借机在周边的县市走走。对于我来说,乡土有着本能的亲切。桐城市,属安庆市管辖,安徽省3个县级市之一,以桐城派闻名(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又以精明著称(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九个湖北佬,不如一个桐城佬)。它自古是文化之都,古往今来的大师和文人数不胜数,据说明清时期中进士的就有240多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中国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这里走出了左光斗、张英、张廷玉等循吏名宦。从这里考取的进士有286名,举人更是达到640名之多。以至文庙被称为进士举人的摇篮,桐城有了“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父子双宰相”的美谈;京城更有了“一城冠盖半桐城”的美誉。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等。从合肥开车去桐城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早上的雾霾到中午就消散地差不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桐币 +6 收起 理由
无觅孙仲谋 + 2 很给力!赞一个!
sansan + 4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500

主题

3510

回帖

913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9: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2.jpeg
桐城历史上人才辈出,始建于元朝延佑年初(1314年是延佑元年)的文庙(文庙又称孔庙),是文人出仕前、后的膜拜之地,供奉孔子。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址,明清两代修葺凡十九次,为元明清以来桐城孔的礼制性建筑群。“文革”开始,1966年8月其门楼遭毁,1985年开始“整旧如旧”,进行了第二十次修葺,并立碑铭文以纪。
3.jpeg
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15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03平方米,以御道为中轴线,前为文庙门楼,中为大成门,后为大成殿。以大成门为界,前后两院落。前院依次建有棂星门、泮池、泮桥、后院设置“陛下”、月台、祭坛等附属建筑。连接前后主体建筑的是分建于东西两侧的崇圣祠、土神祠和檐廊围绕的长庑,且四周筑有“宫墙万仞”的外墙,使整个文庙浑然一体,构成堂皇宏伟、布局工整的古建筑群。  文庙门楼,三开间亭阁式建筑。砖木构架,其墀头、斜撑、额枋、象眼均饰以砖雕、木刻、梁枋撑挑以雕刻或墨绘饰以“入平仲学”、“侍席鲁君”、“可坛礼乐”、“李太白醉酒”、“陶渊明赏菊”、“林和靖观海”、“周敦颐爱莲”、“渔樵耕读”、“太公垂钓”、“文王访贤”、“孟母断杼”、“独占鳌头”、“威震寰宇”、“天宫赐福”、“魁星点斗”、等六十余幅花卉人物图。门楼正面镂花平枋悬有一长方形“文庙”金字额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书丹。远眺文庙门楼,正楼侧阁,飞檐层迭,蔚为壮观。门楼上面文庙二字是赵朴初题书,牌匾很小。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500

主题

3510

回帖

913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9: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鸟飞鱼 于 2015-2-11 09:46 编辑

4.jpeg

5.jpeg

6.jpeg

进了门楼就是棂星门,四柱三门冲天式石坊,柱头为云头纹饰,柱身属华表造型,1984年重建的。灵星是传说中的谷神,古代祭天时首先要祭的五谷之星,宋景定年间(1260~1264)棂星门开始置于文庙,说明古人以尊天之礼尊孔。后人认为灵星与孔子无涉,又见门形如窗棂,遂改“灵”为“棂”,称“棂星门”。接着往里面走,就是著名的泮桥,建在泮池上面。泮池和泮桥是明初的古迹。在古代,只有取得秀才以上学位的人,才能从泮桥上走过到大成殿祭孔,其他人必须绕泮池而行。传说明清时期,桐城的左光斗、方以智、张英、张廷玉、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等近千位名臣硕儒,成名前均从桥上步入大成殿祭孔,然后金榜题名,所以泮桥又叫“状元桥”。过去凡科举中秀才者称进学,雅称“入泮”。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500

主题

3510

回帖

913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9: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鸟飞鱼 于 2015-2-11 09:48 编辑

7.jpeg
过了泮桥是大成门。大成门把整座文庙分为前后两个院落。过了大成门,远远的就看到大成殿了。“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殿内开始恭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塑像,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形式。
8.jpeg

9.jpeg
大成殿门口上方是“与天地参”匾。“与天地参”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年(1737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章句》:“为天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朱熹注:“与天地参,谓以天地并而立三也。”意为孔子地位与天地并列,赞誉在宇宙中孔子品德与天地并列而同。再上方的“大成殿”三字匾应该是清雍正皇帝手书。最早是北宋徽宗于政和四年手书,今已不存。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500

主题

3510

回帖

913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eg


大成殿内供奉着一圣四贤十二哲的坐像。孔子塑像上方有三层方形藻井,与多数大殿圆形的也不相同。上端的“万世师表”是康熙御书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南巡江苏回京途中,专程到山东曲阜孔庙祭祀孔子。身为一朝天子的康熙皇帝对孔子极为尊重,进入孔庙大成门就行三跪九叩礼。在孔庙里,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并下旨在全国各地文庙内悬挂这块匾额。看看孔子的塑像,黑褂子红裤子,很时髦。据说他穿着的是天子服,其他在大殿里面陪着他的圣贤着的则是公侯服。孔子座像两侧后方,是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子)的座像。他们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颜回和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参的学生;孟子是子思的学生。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500

主题

3510

回帖

913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9: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eg


大成殿的西厢是严凤英艺术生涯展览馆。严凤英(1930~1968)是桐城市罗岭镇人,她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天仙配、女驸马等等),使黄梅戏跻身于全国五大剧种之列。展览馆里面的介绍中有这么一句话:严凤英成就了黄梅戏艺术,黄梅戏艺术也成就了严凤英。文化大革命时期严凤英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在绝望中自杀,年仅38岁,实在令人惋惜。其实对于我们来说,韩再芬、马兰、黄新德更加耳熟能详。只不过对于马兰的婚姻,呃......不个人就不发表意见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500

主题

3510

回帖

913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9: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13.jpeg

14.jpeg

12.jpeg

装修好不久的桐城派纪念馆,物件尚不丰富。桐城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创始人是方苞,继承发展者很多,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为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因此得名“桐城派”。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义法”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十二诸侯表序》,方苞拿来以论文。他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所谓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内容和形式相统一。从“义法”说出发,他主张古文应当崇尚“雅洁”,反对俚俗和繁芜。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进一步提出“因声求气”说,探讨了散文的艺术性。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以能兼者为
贵”。他还把众多不同的文章风格,归纳为“阳刚”、“阴柔”两大类。桐城派的文章一般不用骈句,不罗列材料,语言通畅清顺,很有特色。代表作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主要人物除方、刘、姚外,还有方氏门人沈彤、王又朴、沈庭芳、王兆符、陈大受、李学裕,刘大櫆门人王灼、吴定、程晋芳等,姚鼐门人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追随梅曾亮的还有朱琦、龙启瑞、陈学受、吴嘉宾、邓显鹤、孙鼎臣、鲁一同、邵懿辰等。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500

主题

3510

回帖

913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9: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六尺巷

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西环城路之间,长百余米,宽二米,鹅卵石铺就。据姚永朴《旧闻随笔》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意为名焉。”据考证,六尺巷当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张文端公,即清代名臣、文学家张英。康熙二年中举人,六年中进士,十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后升任侍读学士;十六年奉命入南书房,随从康熙帝晨入暮归,殷勤供职,康熙称其“有古大臣风”:二十八年擢工部尚书,再调任礼部尚书;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荣登宰辅。里人称其府第为宰相府。由于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宰相府屋舍多毁废不存,六尺巷仅为遗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六尺巷作为地方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受到重视,一九八五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安徽省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局部修复;一九九年始,桐城市政府遵旧制就地恢复原貌,并增设牌坊、照壁、山石、回廊诸景致,以弘扬前贤敦睦,友善之精神,表彰先辈谦逊礼让之美德,激励后来者大度做人,秉礼处世。

17.jpeg

19.jpeg

15.jpeg

16.jpeg

毛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只是后来我们看到的不是这个样子了。2008年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桐城视察,在与讲解员谈到即将视察的六尺巷时,吴仪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那时的吴家做得不太好。”引得周围人笑声一片。在六尺巷视察时,吴仪对六尺巷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看得非常仔细,临离开时,吴仪很严肃的说:“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世人:大度做人,克己处事。”2006年11月21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欣然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他说,六尺巷里曾诞生过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昭示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500

主题

3510

回帖

913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丰糕

桐城丰糕
这家的买卖就开在六尺巷的巷口,好大的一个,感觉类似发糕,估计吃不完就没买。回来后查了一下资料,是桐城的特色糕点丰糕。以前是春节间制作,寓“丰收步步高”之意。现在桐城的各家作坊每年10月份之后才开始做丰糕,一直到来年的二三月份。丰糕其实是一种制作程序较为简单的食品,家庭作坊式的店铺已经足以能够应付,但口味如何全凭各家的经验。制作时取上等籼米浸泡数日后磨成水粉,将水粉和面粉按比例搅拌均匀,放入酵母入笼猛火蒸煮。蒸熟的糕体晶莹如玉,香气诱人,口感细腻、粘滑、清甜。丰糕有荤素之分,荤糕放油,素糕放糖,风味各异。吃时可切片入笼蒸,也可油炸或煎。丰糕的来历传说和唐朝桐城县丞张孚卿有关。张孚卿为民求雨溺水而亡,人们为了纪念他,年年丰收后都要做一些米粑到他的享庙去祭奠,慢慢地演变成了这种独特的民俗。桐城当地的人家,正月初一就开始到各亲友家去拜年,主人都会端上一盘蒸得热腾腾的丰糕片和文蛋,客人哪怕肚子再饱,也要尝一点以表示接受了祝福。也有当作礼品送人家的,还要在丰糕上面写上“新年好”之类的字,很有喜庆祝福的味儿。“丰糕的松甜爽口,给春节期间吃油腻了的人们换一换口味。当然更受欢迎的原因,是和‘丰’与‘糕’(高)这两个字的寓意分不开的。好寓意,好口味。其实除了丰糕,桐城小花茶也很有名。桐城产茶历史甚早,有文字记载即可溯至隋唐,而桐城小花的成名史料证实应在明朝。史载明朝大司马孙鲁山(孙晋),乞休隐居龙眠山,在椒子崖下构筑了“椒园”。孙鲁山生性爱茶,宦游时得异种茶籽,植之“椒园”,用人参剩汤浇之,茶作兰香,进贡朝廷,称作“椒园茶”,与当时名茶“顾渚”、“蒙顶”齐名,跻身“贡品”之列。它除了具备花茶的各种特征,独具“兰韵”,如兰花一样的美好香氛。因茶叶尖头细小,故为小花茶。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500

主题

3510

回帖

913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3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9: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eg
孔城老街坐落于安徽省桐城市历史文化名镇孔城镇境内,距桐城市12公里。已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期,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太平天国时期,孔城遭到破坏,但不久即恢复,现有老街即太平天国以后建设的。老街绵延数里,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南北走向,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两条横街,另有三巷一弄。总长约3公里,街道宽度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总面积17万平方米。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栉次鳞比,兼具江淮水乡及皖南徽派建筑特色。孔城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显要,三国时东吴属地。传说吕蒙曾筑垒于此,故《桐旧集.孔城》有“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宋史.李显忠传》载,宋将张俊、李显忠曾败金兀术于此。宋《元丰九域志》:“淮南路舒州桐城九镇,孔城即九镇之一”。镇中有清代“桐乡书院”,举国闻名。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它为全国书院所奉崇,并载入《皇朝政典类纂》。镇东大沙河,平沙浩瀚,极目无垠,夕阳照射,宛如白雪,故有“孔城暮雪”之称。镇西南界荻埠河,碧波粼粼,平云接天, 渔歌唱晚,挂帆返棹,享有“获埠归帆”之胜。此二处,均列入“桐城八景”。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