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瞬间
我第一次恋爱的火焰因大学毕业分配离开学校而不得不骤然熄灭了。我在大学时代末期萌生的一次生命中最强烈的初恋,如同秋末冬初时无意落到大地上的种子,刚从地面绽出第一片嫩叶就被初冬的一场暴风雪埋在厚厚的积雪之中。除了在校时与那个女孩匆匆见过几面,写过几封信和收到几封回信的记忆外,没有更多的内容留下。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暴风雨没有来得及开始,就被命运之神用时空分开的方式给扑灭了。虽然合肥与上海相隔仅只有几百公里,但对当时的我而言已是远在天涯了。无论初恋带来的真空或想象中痛苦有多大,我在连续两三个月写出一系列信没能有得到回应之后,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这单恋的热情是没有希望使恋爱获得成功的。使初恋骤然而起的热情如此快平息下去的另一个原因亦是来自我青年时代所特有的一种力量:自卑。在那所著名的学府中,自己连研究生都未考上,怎么配得上自己心目中的公主呢?这种心态反过来亦抑制了失恋带来的痛苦……,然而,当时的我虽上了五年大学,毕业时仍才是刚二十岁的少年,我个性中所特有的顽强便把这种绝望和痛苦转化为希望赋予了未来——等待两年,重考研究生考回学校,再去找这个女孩。
同大多数从学校刚走向工作岗位的青年人一样,新的环境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同时失恋所产生的强烈痛苦与绝望变成了动力,使我在一个月之内第一次写下了约二万字自传性的散文。这篇散文诗般的自传试图平静而真实地记录自己在大学最后一学年心灵的历程,尤其是第一次初恋所经历的心灵历程。即使我现在到了中年再读起当时这篇神来之作时,依然感到其语言质朴,亲切和优美,它超越了当时的自己。这是以卢梭自我批判式的风格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文字——我深信任何青年人读后很难不对其真诚和文字质朴优美产生很深的印象。这篇散文第一次强烈地表现出一个极为敏感的少年在第一次发现了大自然后与大自然进行心灵交流的心得。我亦从这篇散文中本能地看到了一个未来诗人的心灵和一个未来作家的影子,一个非现在不自信的自己……
我将这部仅写了一半的自传,两万字左右的散文,寄给了在学校中读书的云,以试图表明心迹和打动云,同时希望它成为种子埋在云的心中,等到自己两年后再考上研究生重返学校时,再体面地去找自己梦中的姑娘(要知道,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云才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寄完这本日记后,我真正地放下了不断写信的笔,使这不得回报的绝望得到了暂时的中止。
多么奇特的少年,他多么像动物世界中的把代表未来的卵生产在蛾身体中的寄生蜂,他把表现自己才情的日记像种子一样寄存在自己所爱姑娘心灵中的一角,希望有一天它终会发芽……
我真不知自己是怎样度过大学毕业后最初的时间的,但对爱的希望拯救了我,虽然我不再写信给云,可一想到在学校中的云,我心中充满了希望与暖意……,你看少年时代是多少奇怪的时期,他竟能以这样的方式寄望着生活中的奇迹……。
在郊区县城一角的研究所中,我开始了与在大学时代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只是自己心灵为人所不知的角落中开始被爱的阳光和对未来的希望所弥漫……
我对刚工作时郊区研究所已无太多的印象了,但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傍晚,我准备从田间小道走到两三里外分配到县城中另一单位的大学同学住所。我没走多久,原野中涌起了浓浓的雾,我在上海郊区所特有的沟渠纵横的田野中怎么也找不到穿越一条小河的桥。田野中只能看到几步路远,我在我仅走过一两次并不熟悉的田野小道中探索了几个小时,才好不容易返回了我所在的研究所,更不用提去同学那里了。小河的对岸只有几步之遥,你却怎么也迈不过去。那雾中的狂躁和绝望,似乎成了我整个青年时代的象征……
并不是说我工作以后没有变化,至少这一段时间,弥漫在整个大学时代中的绝望似乎暂时地消失了,过去那种对生活的畏惧也变淡了。我感到自己脚有些踏到了实地,生活虽平凡,但似乎变得更充实了……我记得周末我常与朋友们漫步在春天大半人高的大片黄花灿灿的油菜田中的情景……一晃竟有二十多年了,真是让人感到人生如在梦中……
我不知道我给云在信中的许诺对这个时期的自己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我可以告诉你,一次我几乎爱上了一个到我实验室做硕士论文的女孩,这是一个年龄非常小,非常聪明和活泼的女孩,但对云的承诺似乎阻止了我……你看,我们青年时代有多么傻,竟会为一个对方没有回应的许愿而放弃眼前可能的幸福……
一年很快过去了。夏天回故乡探亲返回上海时,我又路过合肥。买好火车票后,离开车时间仍有几个小时,我又来到了处在暑假期间的母校。大学时代那种在校园那种郁闷和绝望之感已消失了,那心中无名的彷徨烦燥也近似消失了,大地变得充实起来了。夏日的校园出现了大学时代从未有过的宁静和充实,甚至带着淡淡的诗意……一定是我自己变了……
又见到了夏日阳光之下的校图书馆了。图书馆前为绿树围起的花园在下午的阳光下变得十分安详。仅四层楼高的图书馆,因楼前一小段斜坡和两侧两棵高大伞状郁葱的松树陪托而在楼顶上方蓝天的背景中呈现出感人的气度和威严,透出了时间上永恒的气息。一层薄薄的泪花突然湿润了我的眼睛。是的,左边那葱郁的松树旁我曾第一次看到那凝视着自己的大眼睛的少女;也是这个松树旁那个少女对我说,假期她要回家乡……
我走在图书馆前的阶梯上,再次仰望图书馆顶上那淡紫色的蓝天,我已感到时间那种特有的不确定性了……图书馆一层大厅依旧,只是没有见到过去众多的人流,一种寂寞让人感到这里十分的空旷。我又来到了二楼阅览室,我在阅览室门口伫立了一会,我仿佛又看到了一年前准备交自己平生第一封情书的自己……走廊外太阳已经斜照在有一半暗影的图书馆后面的花园中。假期真是宁静啊。二楼的阅览室已变了模样,原来平放长条形书桌的空旷大厅被门两侧排放的书架构成的走廊一分为二,显得书卷气更浓了一些,窗外阳光衬照着的大厅变得更为幽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诗意般的宁静。打磨的水泥地面显得大厅的空间更为清冷——这是只有读书人才爱的另一种空间,另一种充满时空意识的空间……
我信步走进了大厅,无意识地透过走廊书架向大厅中扫视了一眼,突然右前方大厅书桌上出现了我曾非常熟悉的那个女孩子背影,我的心脏狂跳了起来,一股热流冲进了我的心中,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样被洪水般的暖流排山倒海地袭击了全身……,这几乎不可能,这孩子怎么可能暑假不回家在学校用功读书?眼前那孩子身着带红色小圆点的白色连衣裙,身材是那样苗条,黑色长发流水般披在背上,那样全神贯注于书中,在那空旷只有几个人的大厅中显得那样楚楚动人,让人怜爱。大厅一侧是宽阔的玻璃窗,你能感到窗外散射的阳光衬印着大厅,更透出了大厅中宁静甚至空灵的气息,窗外大地上阳光只是增加了这样的沉静。清凉的世界,冷静而辽阔……
这一刻大厅中女孩的背影永远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我默默地退出了大厅,生怕云发现了我……我想起了我的诺言,我一定要考取研究生才来见她……,此刻我不愿打扰她……
这是只有在诗人咏叹的史诗片段中才能出现的浪漫经历和圣洁的情感……
任何戏剧性的语言都是多余的,这大厅,这女孩子的背影构成了一幅超凡脱俗的非人间的巨大油画,时间因此而获得了不朽。看到如此勤奋而美丽的少女,爱变得圣洁和超越了凡尘……
我带着心中洋溢着的静静燃烧的爱情和希望离开了校园……,期望着一年后在校园中的重逢……
2005.06.12
吴砺
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瞬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