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20|回复: 42

[诗歌] 爷爷变蝴蝶了

[复制链接]

429

主题

3022

回帖

7358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7358
QQ
鲜花(42) 鸡蛋(0)
发表于 2014-3-15 17: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魅 于 2014-3-16 10:45 编辑

  愿我的爷爷:高大野先生一路走好!

1909941_948771.jpg


QQ图片20140225133455.jpg


店里飞来一只蝴蝶
绕在电脑前旋转了几圈
褐色的双翅  黑色的双眼
环顾着我
和我店里的一切
他是要告诉我什么
我不懂它的语言


它就这样叮在试衣镜上方
一动不动
四天静悄悄的过去了
我怕它会饿死
轻轻的捏起它的翅膀 让它放飞
谁知它不走 轻飘飘的坠落在地
傍晚 它死了
我很心痛


第二天傍晚
妈妈打来电话说  霞
你儿子的爷爷  病逝了
我听后泪流满面


对不起 老人家
离开您的家庭 十年了
我没有尽到一点孝道
这让我好无奈 心如刀绞
读您在《桐城报道》上发表的每一篇文字
那是我最大的心灵慰藉
看着看着 就有一种欲哭无泪的辛酸


回忆填满了心头
十九岁那年 我走近您的家庭
您眼神矍铄
总是一副慈祥的笑容
工作之余
我喜欢给您送来一杯热茶
给您整理一下书橱 稿件
您总是说 不需要整理 我会找不到的
您要我多看书 学习


95年出版《桐城县志》
您已是离休的老人
还和同事们不辞劳苦下乡采集各类资料
书房卧室都是您采访回来编辑的稿件
您视它们为珍宝
后来书籍出版了  有多少荣誉追逐如潮
您说名誉是别人的  有多少后起之秀


07年 您的《三秋草》出版了
您说  您的文字是一种生活爱好
就像河边钓小鱼  茶余饭后的小麻将


您热爱花草
爱家庭中每一位成员
您也热爱家乡的一切
多少文字中体现
您是一名游子
夜里魂牵梦绕的
依然是故乡的村庄和小河


对不起 爷爷
冥冥之中您来看我了
而我却不懂
愿我的爷爷一路走好
愿漫山遍野春暖花开
我会把您的文字继承下去
像春天的蝴蝶  翩翩飞舞

                                                                                                                2014年3月10日16时51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 桐币 +4 收起 理由
sansan + 1 + 2 情真意浓,令人唏嘘~
远航小诗 + 2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4-3-15 17: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大野先生个人简介



  高大野(1929.8-2014.3),笔名里予、田土,桐城人。幼孤失学,青年时代当水兵漂大海,驾卡车爬云贵,中年开始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1986年离休后,先后受聘于桐城市志办、《桐城报》社。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国学功底,高洁的性情品格,使之治史为文颇有建树,曾著文集《三秋草》。2003年,先生回家颐养天年,仍笔耕不辍。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4-3-15 17: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大野作品小辑之

我是一株四叶草

  

     我抓住植物白色的根须,想让时间停留片刻,可是植物的叶子依然疯长。到了收割的季节,我突然发现,我是一棵草,除了四片叶子,箩筐里一无所有。前些时,叶子倔强地停留在我经风历雨枝条上,抱成一团,迎风摇曳。
  我多么强烈地爱着绿色,心诚意切,不愿就此枯萎。


  但那新鲜的绿色,也始终挣脱不了最后的结局。世上有很多种颜色,却有一个共同的结局,憔悴、变灰、变黑。尽管这种变化迟早要来,我还尽可能躲避风吹霜打,就像西山夕阳,把影子拉长一些,因为影子里还残存着早晨的露水。


  炎夏,露水很快被风吹干了,还是舍不得关上窗子。案上有一盆兰草,没有潮润,叶子就要干枯。


  小广场上,一个年轻人抱着一棵树哭泣,为了刚刚与他分手的恋人。可是离开这棵树,走到那棵树的时候,笑容就重新回到他的脸上。年轻人本身就有着极快的自愈能力。年轻多好,有时光可以尽情挥霍。他们有未来可以傍依,未来就像他们心底的一道彩虹,一座美丽的桥,连着今天和明天,月缺月圆都在他们的歌声里。


  佛说,人只有常常朝下看看,才能看到更通透的自己。我有些近视,看不到远处的树,只看到眼下的草,曾经,我枝繁叶茂,如今只剩一根独茎顶着四片叶子,一片用来遮风,一片用来挡雨,一片用来泡茶,还有一片用来做纳凉的竹席。四片叶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都闪着晶莹的光,也算美好。


  有人说,少年是童话,青年是诗歌,中年是小说,老年是散文。吾已老矣,与童话、诗歌、小说、散文都不相干,只听风吹叶子的声音:如箫如笛,动听养神。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4-3-15 17: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大野作品小辑之

闲看山岩不老松



  风、云、雨、雪,苍鹰和野雀,都能听懂不老松的涛声,只有人听不懂。

  山岩上的草和荆棘、野花和石头,都没法阻挡不老松对生命的挚爱,它斜斜的枝条从石缝里探出头来的那一瞬,就选择了向阳和坚硬的方向,好似懂得天生的残障必将成为一生的负累,但这种艰难的矫正过程,人从来没有注意过。人在山下的村庄里出生了,长大了,老了,故去了,一辈又一辈,眼里看惯了山,看惯了树,看惯了旱涝和饥饿,当然也看惯了不老松歪斜的根系和它弯曲着又蓦地伸长的枝条。无数蜷缩的自我造就了不老松挺直的性格和弯曲的身躯。


  人在地里种粮,在山上砍柴,抬起头来,眼里的不老松跟天连成一体,好像是贴在天上的一朵窗花,看久了,老眼昏花,模糊一片,分不清天地。风吹过,松声如涛,一群鸟雀飞起又落下。老眼收回余光,才发现天还是天,地还是地,树还是树,人还是人。


  人带着疑惑回到村庄,看见几位白胡子老汉坐在石头上晒太阳,他们一人装了一袋烟,有滋有味地抽着。


  烟雾迷漫的村庄,烟雾迷漫的面孔,老气横秋,如梦如幻。头顶上活了千百年的不老松,还是一棵树的样子。草的、花的、鱼的、虫的、树的、人的,一时、一日、几十年、上百年,都在土里生,土里长,风里走,雨里行,说易也易,说难也难。


  春天,不老松皱褶丛生的皮肉里开出嫩色的花,像人老了悟出新的禅机。蜜蜂停在花上唱歌,小虫和苔藓在自身里醒来。人老成呆,树老成神,村里有了新人、喜事,便在不老松的枝条上系上大红的布匹,新的红遮了旧的红,旧的红衬出新的红。只有不老松知道,再好的红都要褪色,再年轻的人都要老去,江河湖海,山川大地,所有物体都会凋零。轻轻的叹息从鲜艳的红布后面传来,有些沉闷,有些凝重。风吹拂着看痴了的人,像吹一片瑟瑟的树叶,蝴蝶飞舞,无数鸟雀扑啦啦掠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4-3-15 17: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大野作品小辑之



像一棵树那样安度晚年



  清朝名士张潮写的那本《幽梦影》,深得我心。日月星辰,花开花落,飞鸟鱼虫,被描绘得那么雅致和生动,现代人所淡漠和忽略的事物,在张潮眼里都是情趣盎然的。六十多年前,林语堂介绍具有东方情调的生命方式时,只引用了《幽梦影》中的一句“花不可以无蝶”,就让众多的西方读者倾倒了。
  《幽梦影》说:“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水,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大地之文章”,不入俗情,透着高雅。现在许多人热衷于旅游,那么多人涌向景区,只是浮在“人挤人”的表面,没有获得真正深切的心灵愉悦,自然是肤浅的。


  关于饮酒,《幽梦影》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一幅锦灿华丽的饮酒图,一份悠远绵长的意趣,依稀就在眼前。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这样的句子,怎不令人神思飞扬。


  张潮曾坎坷下狱,但他并不抱怨和悲伤,他让自己的匆匆脚步慢下来,静静地欣赏生活里的美。蝶,翩然飞过,他想那是飘逸的才子;花,灿然开放,他想那是生动的美人。他在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舟,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他以为,美人的好是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秋水为姿的。


  像张潮那样生活,人生是可以不老的。我也希望自己是一棵树,浸润着东方情调的美好,舒展而葱绿地安度晚年。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4-3-15 17: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大野作品小辑之

陶的深情厚意



  陶,来自远古,来自农村,来自母亲留下的那只胞衣罐。
  陶的朴拙、温厚、柔软、粗糙的纹理,是怎样在心间轻轻流淌?起初,肯定是一位祖先为了给在田畈里劳作的亲人送去一种能盛热饭热菜的容器,经过几千年苦思冥想,在一个名叫栲栳尖的地方架起了窑,点燃了火,几经周折,终于在一个青烟色的黄昏含泪捧出了陶。

  陶,承载了多少岁月沧桑。见证过几许悲喜哀乐。在生命的版图上,你找不到没有陶的村庄,暗红,或深褐色的马肝土,一点也不精美,一点也不华丽,却安放着耕读人家的鱼米。简单的村庄,质朴的炊烟,没有陶,怎么会有那么多烟火日月?父亲在河滩上耕地,母亲把食物装进陶里,就装下了一生的温暖和全部青春年华。父亲吃饭时看着母亲的脸,这一看,怎么就过去了那么多年?一只崭新的陶罐老了,甚至那条老牛也眼神浑浊,哞声悠远而苍凉。


  装在陶里的日子也那样短暂,泥土经过了燃烧,土陶经过了日月浸润,这往下的日子还是一晃就是一天。日升了,月落了,村前小河里的水涨涨跌跌。一个人的一生装进了陶里,被封存,被储藏,会不会也在某天化为泥土,还原成一方水土呢?


  离家不远的铁山有窑,我是从陶里走出来的。战火与硝烟,困苦与劫难,易碎,却依旧从容。少年时,常听得“补缸、补锅、补碗”的吆喝声,踏着暮色而来,一位挑着补锅担子的老工匠走到了村里。那年月,缸可补,锅可补,碗可补,分崩离析的岁月也可补,老工匠是全能的。他小心翼翼戴上花镜,把脚放开,把破损的陶夹在两腿之间,经过一阵凿、敲、黏、补之后,陶就恢复了圆圆的口,厚厚的底,壮壮实实的腰身。我想那是农村母亲才有的胸怀吧,把苦难和风雨咽进肚里,把亲切和宽容挂在脸上,让子女在温暖的陶里成长,而她在漫长岁月的某天,悄然破碎,甚至找不到一点可供回忆的碎片。


  金木水火土,陶是乡间土著。每一个陶都有自己的来路,是河滩,是山丘,还是来自于一抔远古的泥土,那上面还蕴含着祖先的气息,手是乡间的手,也只是土生土长的手,才能把陶的岁月扭转得那样流畅。孤单了吧,衰老了吧,都不说,把易散的光阴凝聚在一起,放进一座时空的熔炉,土就硬了,釉就光了,即使通体透着原始与单纯,也预示着将要包容下乡村的冷暖。我相信,每一个烧陶的人都是虔诚的,只有把血肉与灵魂在烈焰中烧灼,才能修得完整的身心,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一些小小幸福之果。


  母亲留下的那只胞衣罐,埋在土里,看不到怎么样,我只看到老屋的变迁和落漠。陶走了,母亲走了,往后,装在陶里那些冷冷暖暖的日子怎么过下去,我一点也不知道。


  一个人从远古的岁月孤单上路,见惯了太多的风雨沧桑,世事轮转,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唯有陶的深情厚意永记心间。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4-3-15 17: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大野作品小辑之


舒心草

  老伴上老年大学,见我一人在家有些孤寂,便在我的案头置一山水盆景。夏天,盆景里生出一棵小草,茎如丝,叶如珠,绿如翠,煞是夺人眼目,报社一位常来的朋友问及小草的芳名,我一片茫然,又不甘心,遂随口应道:舒心草。
  也许是心理作用吧,打自给这小草赐名“舒心”,每每看它,心果真舒畅起来。这襟袖之间的风景,是象征性的玩意,是游不得的,若说游,倒是它每天在游我,游我含泪含笑的目光,游我亦悲亦欣的情怀。那石,是不具吸吮功能的“顽石”,嶙峋丑陋,遍体孔洞,拙劣的匠人在上面安了一个蓝色琉璃小亭子,又植了一株文竹。但不久,小亭子因碍眼被我断然毁弃;文竹呢,两涝三旱的,很快也就枯死。就在我以为要告别所有景物的时候,盆景自己育出了一株灵异的小草。


  这小草,可真没有枉担“舒心”的美名,它自己舒心,也令观者舒心。


  它长在半山腰的那个孔洞里,大概里面藏了一点儿土吧,这就够它立命了。它那么老实,水浇得勤了懒了都不在乎,有时我一连几天忘了给它水喝,歉疚地提着喷壶去看它时,发现它不但没有枯萎,还在顶端冒出了一芽新绿,最初它仅有一根柔弱的茎,宛如一条绿丝线,打几个丁点儿的结,可怜兮兮地在山体上垂挂着,后来它几乎是遵循了某种美学原则,陆陆续续抽捻出一线线嫩绿,并在那嫩绿上精心点缀一串米粒大小的小白花,几行玲珑的美诗就那样参差着,押着惬意的韵脚,精妙地演绎着生命。


  这小小的草,它是担着使命来到人间的么?它是要为我滤掉一些东西?生命的负累太重,与这株轻灵的小草对视时,我为自己的沉重而羞愧,我也要学着它的样子,删繁就简修剪自己的欲望,以期让我的心能坦然地面对它的素心,让我的生命之树上也长满叶子。可是它们多么容易飘落啊!一件沮丧的事能让它飘落,一句辜负的话能让它飘落,甚至一点点曲解,一丝丝误读,都可以让它悚然惊心,生命的叹息那样真切,爱的叶子瞬间失了颜色,悲鸣着扑向泥土……我的舒心草怎么就那么从容淡定呢?似乎从来没有什么窝心的事发生在它身上,阳光爱抚它时,它舒心,阳光背弃它时,它也舒心。我怀疑它心中是不是揣着一颗隐匿的小太阳,自己照耀自己,自己温暖自己,不怨艾,不忧戚,在这被别的植物厌弃的地方意兴盎然地活出自己的精气神。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4-3-15 17: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祭母


  母亲去世七十七个年头了。

  母亲留在我童年最初的记忆是一座坟。坟头长满荒草,一块故考妣高母方氏的石碑在草丛孤立,坟前有一棵矮小的松树,稀疏粗壮的枝丫向四周艰难地弯曲着,形不成苍翠伟岸的姿势,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力。

  母亲害心口痛的病三、四年了。痛得不行的时候就趴在床上,让大婶用洋钱醮酒刮背心骨,刮出一道道紫痕,痕里冒血。有时让父亲用拳头擂,声如闷鼓,床脚晃动。那时乡下人还不知道有一种致人于死地的东西叫癌,只知道痛。治痛的方子只有这些。

  母亲临死的前几天,叫人把窗子打开,屋里有风、有光。她眼睛闭着,没有睁开的力气。她问父亲孩子他大,天黑了吗?父亲说孩子他娘天还亮着呢。母亲不再说话。她的眼睛对光没有反映了。我们还在亮中,她已提前沉入黑暗。亲邻七手八脚扶母亲上大椅。母亲垂着头,焦黄干枯的毛发遮住惨白的脸。她不忍心抛下跪在面前的小儿细女。一会昏厥过去,一会苏醒过来,迟迟不想上路。

  满屋人都围着母亲哭,我也哭了。我是被吓哭的。我还没有将死亡与睡眠区分开来的思维能力。我趴到母亲身上:妈,你起来吧,我好怕啊!

  那年,母亲四十三岁。

  在往后的岁月里,每逢清明冬至大人都带我上仙凤岗祭坟。我渐渐懂事了,有了死亡的意识。我明白母亲永远不会起来了。一坯黄土将我们母子隔在阴阳两界。娘是那边一堆枯骨;我是这边一个孤儿。一边音容俱毁;一边肝肠寸断。亡母之痛,钻心入骨。

  关于母亲与父亲那段感情纠葛,我一无所知。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母亲牵我去见外公。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戴着礼帽、眼镜,伸手摸我头。外公家住枞阳其林桥。他不是文人,但职业与文化有关。他用一般人不知所以的罗盘给人家测门向、勘坟向。门向坟向比什么都重要。风水好被认为是荣华富贵的根基,不好是死丧破败的缘由。仿佛人的一生吉凶祸福就捏在外公的手里。外公在三教流中的地位是靠前偏上的。人家看重他,他也洋洋自得。

  其林桥与仙凤岗山脉相连,近在咫尺。我父辈、祖辈中许多人过世后都是外公择基安葬的。定河之隔的方、高二姓素有红白喜事的礼仪交往。棺材出门,花轿进门,生与死,喜与悲,红与黑在村头交错。我父亲当时是私熟先生,母亲是学生,他们的结合,虽有师生之非议,亦为情理之必然。

  母亲一生为情所羁,为爱所累。父亲不是一个好丈夫。他看破红尘,痴迷佛教,谋生乏术,四大皆空。几次外出经商血本无归,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母亲清脆的笑声渐渐被长嘘短叹淹没了。有了儿女之后,母亲不得不割舍自幼钟爱的诗书,以针代笔,以线为文,书写自己的人生悲剧。

  母亲禀性聪颖,针线活艺甲一方。她无师自通,制作大人小孩四季衣裳剪裁合身,针脚细密,经磨耐穿。不少人都请她做上门工,也有人把布料送来做计件。邻里姑娘出嫁,老人过世嫁衣、寿衣的剪裁制作更是非母亲莫属。十几年了,母亲一针一线缝补全家柴米油盐;一针一线连缀自己酸甜苦辣。她熬干多少灯油,守过多少更鼓,费了多少心血,抹了多少眼泪,谁也不知道。

  劳累、失落、苦闷、忧伤种下的病根,利刃般插入她的胸膛。她曲着双腿,胸口抵住桌拐,一声不吭,额上冒出黄豆大的汗珠,任凭痛的煎熬。一会又扶着桌子坐下,飞针走线不止。

  母亲才艺过人,命不如人。在娘家她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唐诗三百首背诵如流;嫁入高门痴心不改。她创作的诗词用毛笔写在本子上,放进衣柜的抽屉里藏了,她的内心世界也藏了,她的痛也藏了。我们永远摸不着,看不见。

  母亲爱读《水浒传》、《西厢记》、《红楼梦》,爱读李清照、苏东坡、朱自清、张恨水。苦于老天不给她时间,她只能在锅门口、临睡时翻几页。她的文学爱好如浅草流萤在无边黑暗中一闪而过。

  母亲走了,走在我无知的童年。

  对母亲的养育之恩我无以回报。

  映山红又开了,清明节又到了。我踏上年年走过的那条山径来到母亲坟前,将坟标挂在母亲坟前的松枝上,双膝跪在母亲坟前的草丛里。

  妈,你等等,儿子看你来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4-3-15 17: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昏的牛

  在遥远的《诗经》故乡,黄昏是一首古老的田园牧歌:“群子于役,不知其期,昌至哉?鸡栖于榭,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当蛙声四起,炊烟弥漫村头,鸡入塞,羊进圈,那条依栏而望,心事重重的牛又要度过一个孤独的黄昏了。飞越头顶的子规鸟用浓浓的乡音呼唤:“胡不归?胡不归?”牛听懂了,眼里噙着混浊的泪。所谓“对牛弹琴”,分明是人的自以为是。你不是牛,怎么知道牛不懂琴声鸟语呢?

  牛的不眠之夜肯定比人多。月移花影的时候,他想到的不是美人,是通往田畴的那条塘埂路。路上他迈动儒雅的四蹄,欣赏田园风光,青山绿水隐秘着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世界,虽然近在咫尺,却是那么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及。只有一对家雀能体会人间温情,从屋檐飞来,落在他背上窃窃私语。塘埂像一首诗,牛在诗行中行走,走进阡陌纵横的诗页。

  置身林泽田园,我想起自己也是一条牛。年轻的时候,我在白兔湖滩吃草,在北大荒犁地。天很蓝,云很白,草很绿,鞭稍卷起的皮肉很痛。应该有过很多抵犊角斗的时刻吧,那奔腾的血流是怎样渐渐平息的?我已全然忘却了。

  被忘却的还有那挥鞭人,他在哪里?

  黄昏时刻,我依栏怅怅而望。

  牛与人是一次天意的相遇。从此,牛有鼻串,人有牧鞭,一部驱役与被驱役的两极进化史不容改写。

  牛清楚这些,一生忍辱负重,从从容容;

  人不懂这些,一生趾高气扬,急急匆匆。

  人与牛从村头出发。人走的路很短,从屋前到屋后的土堆;牛走的路稍长,从牛栏到城里的菜市场。

  牛身后总要留下一张皮、两筐肉作为对这个世界的最后回报;人身后只有一阵真情滥竽着假意的哭声,此外一无所有。

  在牛面前,人第一次放下了万物之灵的架子,口口声声要以“老黄牛”为榜样。谁知这是发自内心,还是一件时尚的外衣呢?

  面对虚伪的世态,我沉默不语,栏边堆积着几声狗吠,黄昏从远山漫上我的肩头。

  黄昏是一盏灯,一次长久的等待;

  月色是一池水,一次灵魂的归来。

  一次,只有一次。因为归来之后,便不再离去,如方以智之归于浮山居,从此爪发入土,骊歌罢唱。

  夜晚来临,大地沉沉睡去。我的游魂在茫茫荒原上行走,背负故乡的明月,蹄踏异地的风云。

  我躬起脊梁,挽住轭套。我想挽住时光,时光从我背上流走了;我想挽住运气,运气从我背上流走了;我想挽住安乐,安乐从我背上流走了。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什么也没挽住。落在肩头的,只有鞭痕、疲惫与衰老。

  黄昏时刻,我依栏怅怅而望。

  乡思是长长一根纤索扯住我的鼻子,无论我身在何方它都不肯放松——村落、田园、河堤、小船、牧牛女……

  打鱼人啊,请荡起你的双桨,把你鲜活的爱划回家吧。“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我的归期未定,请不要等我。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早晨,我在塘边饮水,牧牛女在塘边洗头。看她浓密的黑发一点一点抖开、跳动、束起。她在我侧面甩一下头,划一个流畅优美的弧,露出水生生的脸,带着塘里荷色的甜润。我走过去轻轻顶了一下。后来我看到牧牛女走来走去都拖着一条腿。她带着终身的伤残一如既往牧于家乡的草地。我很伤心,偷偷抹了好些眼泪。

  黄昏时刻,我依栏怅怅而望。

  终于等到了冰雪消融的季节,我踏上了归程。遥望大灰尖卧成一尊佛,丝毫不为尘世所动,黄柏岭、北峡关、鲁王河、吕亭驿如散落黄尘古道上的枯叶从我蹄下一一飘去。我铭记耕读传家的“耕”,奉献鱼米之乡的“米”。我为家乡撑起了半壁江山,“甲天下”的辉煌里留下了我的累累蹄印,但不知我要走的路还有多远。

  走进家园深处,我感觉自己丢失了好多东西。我的鼻串呢?我的绳索呢?我的鞭子呢?我奋起四蹄,自由自在地在河堤上奔跑,体验信马由缰的感受。风声、雨声、雷声从我背上滚过,又借着逆行的风势呼啸而来。

  自由是一种错觉。

  有鼻串时我不自由,无鼻串时我不自由,犁完了那二亩五分责任田,卸下轮套我还是不自由。在永无尽头的耕作中,我听到残阳叹息,月色低吟,星星呢喃,小草私语,还听到那熟悉的挥鞭的响声。我顿住四蹄,躬起脊背,做好承受鞭稍再次撕裂的精神准备。猛昂头,我惊愕地发现,挥鞭人原来是我自己。我顿时明白只有自己鞭赶自己,才能四蹄生风,一步是幼,二步是少,三步是壮,四步是老。四步,仅仅四步,就把一生的路跑到头了,一次性投宿的时刻到了。

  黄昏时刻我依栏怅怅而望,磨砺着很老很老的牙口,反刍鞭子、绳子、套子的滋味。与从前不同的是,累不累?痛不痛?苦不苦?于我都不再是问题了。近些年来,我走过一片又一片碧云芳草的湖滩,耕耘另一种阡陌纵横的小块土地。逢盛世之机遇,享伏枥之天年,养在其中,为在其中,乐在其中。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4-3-15 17: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缘份


  人老了,生活中多了一件麻烦事,四年换了六个保姆。如此频繁地进进出出,磕磕碰碰,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家保姆融入你的家庭生活是带着缘份来的。存在于保姆日常家务劳动中的缘分不是有没有,是你能不能感受到。感受不到,缘份不辞不别;感受到了,缘份也就到了。

  今年九月八日,第七个保姆走进了我的家庭生活,她叫吴梅丽,三十上下,个子蛮蛮实实的,两只眼睛嵌在平常农村妇女的脸上,透着纯朴、善良、幽深和亮丽,见到我老两口点头笑。话不多,得体:我初来乍到,情况不熟,请二位老人多多指教。说完,转身随老伴去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洗衣的水池,晾衣的阳台,走走转转,摸摸看看。立马系上围裙,挽起袖口,拖地、抹桌、洗菜、烧饭。忙而不乱,举止自如。一开始就把她的利落、老到、勤劳、肯干的印象写在了我们的初见里。

  吴梅丽家住城乡结合部翻身村,离我们住处十五里。丈夫在外打工,家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她每天在家吃过早饭,把女儿送进幼儿园,骑电瓶车赶到我家干活,进门七点半,中午十一点十五分回家,下午两点来,五点走。风雨无阻,守信准时。

  我好困懒觉,早上老伴上老年大学去了,我才起床。小吴拎来热水倒进脸盆,待我嗽洗完毕,又去厨房张罗早餐。一碗六谷糊,一碟炒鸡蛋,香喷喷、热乎乎端到嘴边。“饭来张口”是无奈,也是享受。中餐通常是“青草香”米饭,青菜豆腐,黄干炒青椒丝。最拿手的还是小吴端来的那碗红烧肉,色香味俱全。观之馋涎欲滴,食之喉润胃开。晚餐一般是饺子或肉丝面,那是小吴回家前就做好了,不必细说了。

  茶者,龙眠山之重峦叠翠,鸟语花香也。此生只喝茶,不嗜酒,是身心健康的一大要素。小吴来了,每天早上把我的茶盏洗刷干净,连同一瓶刚开的水一并送到书桌上。于是我就融入其中,化作那最浓的一盏。茶的品性,随人而遇,遇境而生。那亦俗亦雅,亦野亦文的茶味道逾来逾浓了。

  我家有三间卧室嵌了地板,搞卫生的时候,她不用拖把,是蹲下身子,用湿毛巾来来回回地擦,像洗脸一样细心周到。这种异乎寻常的动作,让我老两口很受感动。

  我患有腰间盘突出症,小三子买了一张“喜来健”按摩床,我每天理疗四十五分钟。小吴总是按时来到床前,帮我掖好被子,扶卧扶起。在保姆兼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我好多了,又能上老年大学讲课了。

  农村妇女,也各有自己的生活情趣,有的爱鸡,有的爱狗,小吴爱打五角、摸一块的小牌。有时三缺一,偶尔叫她凑一个。她乐了,有说有笑地坐几个小时。平时沙发靠椅像长了刺,屁股不沾边。手脚不停忙着那些枯燥无味的重复劳动。在一些人眼里,那是低下的,被人瞧不起的。而她都同打麻将一样,乐此不疲。

  小吴有个妹妹在“名仕苑”楼下开餐馆。妹妹要她到餐馆帮忙,小吴也有此意,说餐馆里猪食水很肥,一年能养两槽猪;又说我老两口待她不薄,舍不得离开我家。是去是留,有些举棋不定。

  吴梅丽,留下来吧。我们的情况你是知道的。人老了,下人不在身边,想走好人生最好一段路,不能没有你的搀扶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