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梧桐书屋 于 2013-8-31 09:39 编辑
1.综述篇 别梦依稀天城墩,人行道边树成荫。 洗碗池塘跃红鯉,泥田种蔬汗如雨。 寝室门披梧桐绿,操场健体练强兵。 “四五”祭奠周公灵①,喜闻粉碎帮“四人”。 2.学农劳动篇 其一 到团结大队为桑树除草、采摘桑叶 团结离校五里余,师生步行至田头。 除草护苗桑树长,绿叶采罢喂蚕娃。 桑叶沃若肥且厚,青春汗洒此热土。 一片丹心谁得见,赢得天公重抖擞。 其二 毕业前夕赴文公大队修水库 丢弃书本与文具,扛起行李和农具。 徒步行至文公队,兴修水库灌禾稻。 热气腾腾人如潮,引得社员情绪高。 劳动数日功无多,弃智动体乃徒劳。 ———— ①1976年的清明节,首都百万工人学生市民到天安门广场自发祭奠人民好总理周恩来,后被“四人帮”所镇压,二度复出的邓小平亦被解职。
3.勤工俭学篇 其一 从大横山挑石头给学校垒围墙 高墩围墙“文革”毁,师生决心修复之。 周六一行“挑山娃”,登山尽览湖山景。 碎石两筐百斤重,肩扛脚步挪不动。 汗如雨注精神爽,归校红日已西沉。 其二 班级承包菜地给食堂种菜 湿地种蔬泥成坨,师生忙碌笑呵呵。 播下种子载苗秧,青青绿色蕴希望。 瓜菜茂盛丰收景,你挑我扛收获忙。 数季菜蔬垒成山,食堂付款数百元①。 毕业救济数同学,岁月惨淡情厚薄。 其三 挑塘泥 藕塘淤泥数尺深,挑上岸来做基肥。 一担泥巴百十斤,扁担折断骨头硬。 塘畔垂柳曾记否,脚踩烂泥汗满头。 一条白色毛巾递,擦下汗珠全是泥。 ———— ①我班负责种植的菜园约一亩,两年收获约数万斤蔬菜,每斤0.5分左右,计一百多元,毕业时逢张清明、聂英晖等同学父亲去世,每位救济15元,另外,给家庭困难的同学按甲乙丙的等级发助学金,我被评为甲等,获得4元。
4.学习文化知识篇 其一 做作业 “五.七”指示放光芒,不学ABC,只要身体棒。 批判林彪“孔老二”,斯文扫地尽文盲。 老师上课颤惊惊,害怕挨批遭毒打。 英雄黄帅张铁生,要靠“白卷”来接班。 其二 文章贴上宣传栏 为庆“十一”办墙报,模仿一篇新诗稿。 “山是脊梁河血脉”,他班同学争传抄。 其三 叶诗雅先生让我们上台试讲语文课 语文老师真儒雅,鼓励同学登讲坛。 吾讲事变“双十二”①,赢得好评如春潮。 其四 被评为“三好学生” 德育智育和体育,样样优秀乃三好。 能工能农复能兵,文明野蛮是要津。 投票评选颇公道,吾曾荣获最高票。 练得一身文武艺,报效国家看吾曹。 ———— ①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的12月12日,故称“事变双十二”。因为蒋介石从此停止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公开反共政治政策,使中共得到喘息机会,并因此逐渐强大而影响深远。 其五 作文被评为“很好” 一篇通讯“学大寨”,做成颇似新闻稿。 双应观之连声叹,老师批阅称“很好”。
其六 上数学课 数学老师踏雪来,例题书罢解不开。 室外严寒室内暖,雪映玻璃人气昂。 急得额头冒热汗,掀掉大衣手脚忙。 指数对数本清爽,思路清晰“踢却”①汪。
5.毕业篇 其一 毕业留影 学工学农复学兵,数十同学去参军。 家庭背景关系孬,踏雪归田扁担挑。 其二 毕业典礼 两载学涯多感慨,世外桃源乌托邦。 领导师生共建设,乱世难得觅知源。 付出青春红如火,书写惨淡新岁月。 ———— ①英文“老师”的音译。指汪长春先生。 其三 毕业情缘 适当十八成熟期,男女相慕萌情恋。 鸿雁密传浪漫事,丝丝情愫崇高洁。 其四 毕业离校 踏雪寻梅留幽梦,玉树琼枝两行印。 劳燕分飞苍穹里,续写人生凄美情。
6.悼亡篇 其一 回忆恩师孙绳如先生 孙翁原籍华阳镇,投身革命献青春。 命吾誊抄胡公信①,捎份资料助“登龙”②。 其二 忆叶公诗雅先生 叶公伉俪校园情,雍容尔雅杨外文。 双女皆凤齐飞起,惜不寿永瞰红尘。 ———— ① 天城中学的胡鸣岐先生的弟兄当时在七机部任职,在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即将具体情况写信告知其弟兄。孙绳如先生得知此信,索来观看并命我连夜抄录了一封,乃因事之重大和当时的人们的政治敏感性也。 ②1977年恢复高考,我因父亲刚刚去世,没有备考而落榜。78年夏季高考前,孙先生托人捎来一份《政治复习题》,让我省去了好多时间精力,并考得75分的好成绩,得以升入安徽师范大学安庆教学点深造,圆了我的大学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