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善行,有时在烈日之下
——桐城情系青草片2013暑期走访活动纪实
1
连日来,白天的室内气温都在40°以上,要是没有空调或电风扇,那家也一定跟火炉一般。而窗外,白色的阳光就像旺旺的炉火。
已经好多天没出门了,就怕一走出去,便会像雪糕一样融化。但情系有活动,我不能退缩。
去年的寒假,桐城情系不仅举办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感恩盛典”,向各界爱心人士募集了不少爱心基金;还组织了一次“送温暖”活动,为那些身在贫困家庭的孩子送去一个个红包和一串串鼓励;而今年的暑假,情系又开展了一次为期近20天的夏令营活动,切实有效地改变了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接下来,情系还要展开助学走访活动,将深入到桐城的每一个需要助学的贫困家庭去了解情况。
能为这样一个民间爱心组织出点力,无疑是件最有意义的事。
夏令营活动刚一结束,情系助学部就迅速招募暑期走访活动的志愿者。情系义工和一些热心人士立刻响应,踊跃报名。八月初,暑期走访就分片分组顺利开展。考虑到目前天气炎热,助学部告诫各位义工注意安全,谨防中暑,建议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之前的这段时间不要出门走访,要找适当的地方休息。
相比较而言,青草片算个大片,有七十多户需要走访,助学部按每天十多户的走访任务,给我们安排了五天时间,从13日至17日。最终,我们只用了三天(因有较多志愿者渴望参与,我实际只参加了前两天的走访),一是因为有十来户人家早已铁将军把门,我们无须再去,去了也能即刻返回;二是因为我们这一组除了我是六零后,其他全是七零后,精力充沛,热情高涨,没把助学部的告诫当回事,每天都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
2
13日早晨,还不到6:40,我尚未准备妥当,海港的电话就打来了,说他们已在陶冲街上等我。他们是从情系中心驱车而至,数十里的路程,至少也要四十分钟。我赶紧带上手机、相机,还有一些钱,迅速下楼,跑到街上,接着就看到心愿,看到过路的风,还看到喧嚣的尘世,最后看到海港。
确认早餐都已吃过,斗牛士一样的的过路的风立刻发动那辆由海鹰提供的黑色小车,像驾着一艘潜水艇,在炽热的阳光中穿梭。
车厢里空调一打开,车窗外的风景便格外怡人了。
碧绿的稻田一如大海,开阔之中还有沉静,因镀上一层阳光,又泛出欢悦的色彩。水泥公路两边,长满青翠的禾本植物,葱茏而繁茂的样子,则像赛道两旁激情助威的观众……
进了山区,感觉又有所不同,一方面,两边的景色更加丰富多变,一个转弯往往就是一重崭新的天地,而且,正逢大山意气风发,山上所有的植物都是一副最有活力的样子,还有鸟叫虫吟热烈欢快,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山路多半是被载重的农运车压出深深辙印的泥土路,任那过路的风再小心,也难免颠簸摇晃,让车厢内的我们偶尔亲密接触,也偶尔会听到一声“嘭”,显然是车底盘在跟地面作亲密接触,惹得过路的风说笑:“幸好海鹰没来。要不,这每一声可都会让他痛一拎。”
中午时分,我们显得特别孤单,似乎这整块地面,我们已成唯一,除了不能移动的植物,所有动物全都慑于骄阳的淫威,躲进自己的巢穴。
到了需要步行时,打开车门的同时,也如同打开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热气比任何记者都积极,瞬间就将我们整个包围,同时,还把我们的身体变嫩,并且嫩到出水的程度。我们的衣服收足了汗水,还带给我们一片凉爽,只可惜这凉爽只有一瞬,很快,衣服又干了,变成一种烧烤用具……以致晚上发现,衣襟的某个褶皱处多了块白粉,原来是盐霜。
更令人恐怖的是:半路上,车出问题了。过路的风为了让大家一进车厢就享受凉爽,人还随我们在车外跟家长交流,车却早早发动起来。只是还留着一扇车门未关,我误以为这是他的一个疏忽,关上之后,才明白自己已经闯祸——所有的车门都打不开了,只因为这些车门得钥匙打开,而钥匙正在车内。在烈日之下,我们将能想到的办法都尝试了一遍,最终还是无法进到车内。这时,我们真希望海鹰这辆车的保险性能不要这么好。
而我,除了内疚,也只能无奈,毕竟,我还是无车一族,对小车一无所知。
然而,没有人埋怨我一句,甚至连怨怪的表情也没有。
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之后,过路的风找来锄头,砸玻璃了。先砸了后侧的一块小的,但无济于事,又只好将前侧的车窗打碎。
终于又能坐进车里,继续我们的走访之路,而空调的效果已大打折扣。车厢内的温度虽然还是要比外面低不少,仍足以令我们不时流汗。
这一天,除了在饭店鲸吞牛饮之外,我喝了四瓶多矿泉水(还有一瓶喝了一大半,落学生家了)。而过路的风,据说喝了九瓶之多。
3
遵从心愿的安排,我们先跑陶冲这一块,再去三河等地。
心愿是青草片的片长,也是一名老义工,本职工作是一名幼儿园的园长,管理上百个小孩子。三十多岁的她像一朵白莲,清秀而不妖媚,热情又不失理性,似乎义工所必备的素质,她全具备。
在这次走访中,她除了带路,还负责填写走访记录。有些资料可以照相关证件抄一抄,像银行账号,需要的就是细心;有些资料涉及家庭情况,则需要通过询问取得,而询问的态度和技巧就很重要,既不能像某些警察一样公事公办,也不能像某些记者一样显得八卦,必须诚恳亲和,有礼有度,像一个亲人,也像一个朋友,既要取得那些必不可少的资料,还不伤及别人的自尊。
还有一些资料,不能当场填写,需要回去之后补充。再加上每天走访完毕,得将走访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上交。无疑,她算是同行的志愿者中最辛苦的一位。
实际上,作为我们这一组的唯一女性,心愿也是最不容易的一位,因为她不仅是位园长,同样还是妻子、母亲、女儿、媳妇,她需要付出的很多很多,能留给自己的非常有限。但她没有把这有限的一点点,用来偷闲享乐,放松自己,而是投身到情系的事业中,点亮了一个个曾暗淡的眼睛。
曾有人坦言:义工当中,最难坚持下去的就是女性。
而心愿,却一直坚持到今天。
我想:她应该是由三种力量所支撑,除了自己的爱心,还有情系的需要和家人的支持。
4
直到中午十二点,我们带着一身热气,走进古驿酒楼。一起吃饭的,除了我们五个,还有我校的一个初二学生,叫小玉。
小玉的家是我们上午走访的第六家。说是小玉的家,其实是她外公的家,小玉才几岁的时候,母亲就跟父亲离了婚,并带她一道回了娘家。爸爸好像是个游手好闲的人,自从跟妈妈离婚之后,就没再联系过她,更别说会给她什么。没想到的是,外公的癌症治好之后,母亲又患病了,既患有肺结核,还伴随心脏衰竭,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可以免费治疗,但心脏方面的用药还是需要自己掏钱,再加上其他费用,住院到底住不起,买了台制氧机放在家里,是因为心肺功能太弱,无法吸收足够的氧气。
我们去的时候,小玉的母亲正在房间内,对着电风扇,独坐在床边,样子很瘦小,脸色很苍白,鼻孔里还插着氧气管,说话的声音细小而无力,就像风中的蛛丝,得挨近了才能辨清。我的第一感觉:这还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孩子。
母亲的病不宜多说话,我们只能等外公回来。当外公告诉我们:小玉到街上的一家理发店学徒已经快三周了。她决定不读书,别人怎么劝也没有用。之后,她外婆(小玉喊“奶奶”)还提到:小玉想早点赚钱替母亲治病。
心愿在客厅跟外公聊天的时候,喧嚣的尘世还留在房间里,翻看母亲的病历,询问母亲的病况,并嘱咐母亲这种病情的注意事项,还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让她上医院的时候联系他,他有同学可以帮忙。
喧嚣的尘世是一名军医,医学知识很全面。乍听他是一名医生时,我还吃了一惊。因为我一向对医生没有好感,从来不想见他们,还以为他们之前就冷血,现在还势利。但喧嚣的尘世不同,样子耐看,目光清澈,戴着一副眼镜,谦和儒雅,文质彬彬,毫无傲气。
他最近回乡探亲,适逢情系助学部征集走访志愿者,就报名了,因为时间紧,只能参加一天。跟心愿一样,他也是一名老义工。情系的活动,他只要有机会,总要积极参加。平时,他还帮情系维护网站。
5
因为小玉要到吃午饭的时间才能回家,心愿带我们先走访了其他家庭,到中午的时候,再去她家接她到饭店,利用就餐的时间,来做她的思想工作。
乍见小玉,我哑然失笑:这么瘦小的人,哪里能干理发的活?不到一米五的身高,要给人理发,恐怕还得找块垫脚石吧!继而黯然:家庭的不幸,已然把一个孩子飞快催熟,并早早推向社会,而除了情系,又还有谁,肯去关心或帮助这些孩子呢?
才十四岁的小玉,看上去比同龄人还要小,像是有点营养不良。她无辜的眼睛里,暗藏浓浓的阴影,不怎么爱说话,偶尔说起话来,声音跟她妈妈相近,又细又软,像自言自语,不愿惊扰到任何人似的。
一开始,任凭心愿他们如何的苦口婆心,她就是不肯吃饭,问她什么,她也不说,似乎只会摇头,只会掉泪。还是海港更有经验,他让大家先不管她,聊点别的。因为他觉得:不能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因为这样只会让她紧张。毕竟,除了心愿,其他人对于她来说,都还算陌生人。再说,她也知道,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她重拾学业,而她之前就已选择放弃,到现在,暑假作业还一点没做,就是她还想回归学生,也必然有重重顾虑。
海港个头不高,口才极好,特别擅长跟孩子打交道。在他的诤言妙语中,小玉慢慢消除了顾虑,对我们多了信赖,对未来多了信心,不仅笑容多了,后来还主动找海港说些闲话。
6
一点半不到,我们又出发了,目标是三河方向。我们的走访队伍,已像滚雪球一样得到壮大,不仅加了一老,还加了一小。
一老即老夏,一个四十多岁的壮汉,从事摩托车修理与包裹快递工作,上午工作很忙,实在脱不开身,下午相对清闲,便向老婆告假,驾车过来了。
他快人快语,是情系出了名的“快心人”。提到以前,他还没有接手快递工作,修理摩托又相对自由,他总能随叫随到,甚至不叫也到。有一次,他听说某义工要来青草,便当即驱车前去迎接。本来,那义工没想麻烦他,已准备打车过来。
对三河这边,他比心愿还要熟悉,在陶冲和青草还是作为不同两片时,他是青草片的片长;两片合一之后,他虽然迫于工作压力,从片长的位置退下,但一时还不能脱身,得帮助心愿了解之前的青草片。
一小即小玉。午饭之后,心愿带小玉辞掉理发店的工作,还跟小玉家人说好,带小玉一起去走访,好让她认识到:就是陶冲这一块,不幸的家庭也不止她一个,而真正坚强懂事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总不放弃的人。
确实,对于小玉来说,不放弃才有力量,不放弃才有希望。而对于情系来说,也同样如此,只有不放弃每一个不幸家庭中的孩子,才有更多的希望之花能在最为贫瘠的土壤开放。
7
当我们从三河粮站的一户人家出来,已是傍晚七点。粗略的统计表明,这是我们当天走访的第22家。
太阳已经下山了,晚风带着丝丝清凉,心情像天上的云,浸染了夕阳的红光,明艳又舒展;身体却像脚下的土石路,有疲惫像杂草一样在两边生长,并抹着淡淡阴影。
晚饭之后,我在QQ空间的说说中写道:治疗失眠很简单,就是随情系去走访。然而,夜深人静的时候却发现:有乱七八糟的梦,搅得人睡不踏实。毕竟,那么多家庭的不幸,不免会让每一颗善良的心生痛。
无疑,对于孩子们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美好的家。因为家是他们最初的依托,他们都是在家里开出的花,别的地方再好,也未必适合移栽。然而,家庭又是那么的脆弱,一场从天而降的灾祸,一种突如其来的疾病,一对不负责任的父母……都可以把一个美好家庭瞬间毁灭。
不能说这个社会一点保障没有,但许多保障,既多么偏狭,又多么无力。那些最需要救助的地方,常常看不到一点保障的影子;那些深陷绝境的人,似乎也已注定,只能一步一步走向绝望。
想来,灾祸即使不可预测,遭遇它往往可以归咎于运气,却也可以全力补救,不能仅做表面文章,不能只图一时没事;
想来,疾病即使难以预防,治愈它往往要看综合因素,却也应该满足别人治疗愿望,不能让人住不起医院,不能任人坐等死亡;
而不肯负责的父母,虽然很少很少,也是因整个社会已受污染,才让一些心灵产生异化,不能只是发一张孤儿证,却不再给孩子一个家……
这个社会,真的只能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吗?
好在还有情系,像云缝中的一线阳光,在尽力穿越一方苦难,带给一些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
那染得简陋的墙壁一片霞光的一张张奖状,那捧着火红的录取通知书的一脸欣慰,还有那些患病的父母在情系人面前的开心一笑……无一不带着情系的反光。
8
14日,出发仍在七点之前。走访队伍略有变动,除了心愿、过路的风和我这三个是原班人马,又加了白云。
没想到他也是位六零后,而且比我年长,因为他看上去还像一个毛头小伙。
他爱表白,非常自信,似乎这世上的事,除了写文章,他就再没什么不可以试一试了;他很执着,认准的事一定要做,要做也总要做出结果,不会因为别人说三道四而改弦易辙,他还总想通过时间来证明给别人看:他是对的。他其实是个理性认真又不失单纯的人,他总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总是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也便淡化了年龄的影响,不曾丢失年轻与活力。
诚然,我和他有相像之处。我爱拍照,不管是面对一个人,还是面对一栋老房子,我总想拍出一些阳光的东西,一些优美的东西,至少也是不缺内涵的东西。
可在走访活动中,有些人或有些屋子,我不忍拍,也不愿拍,只因为我感觉那是病态的、畸形的、杂乱的、粗俗的,像某位父亲因疾病而扭曲的脸,像某位母亲因事故而残缺的手掌,像没人收拾的屋子,像晾在门前的内衣裤……
因此,在情系,我做不了一个称职的拍摄者,因为情系需要最真实的资料,而真实往往是不美的,是残酷的。
我跟白云的不同之处也在这里。我太感性了,也太主观了。就是在这篇文章,我对其他志愿者所做的评价,只是我的主观感受,是否精准,我不敢保证。我怕写那些不幸的家庭,不是我不敢正视那些不幸,而是我担心自己不能还原事实真相,会用主观想象误导别人。
其实,不幸即使是法力无边的魔爪,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把我们抓在手中。再不幸的家庭,也不乏开心一刻;再阴郁的孩子,也不缺粲然一笑。现实是残酷的,还有想象和爱心,可以把它超越。
也许以后,我会慢慢写出我对有些不幸家庭的观感,作为这篇文章的补充。
9
当14日的行程结束,我们再次走访了二十多家(其中有五六家是无功而返)。而15日,又有三位志愿者加入(小荷、山里的风、燕子),代替我们这些暂时退出的人(除了我,还有白云、海港、喧嚣的尘世),和战斗不息的心愿、过路的风、老夏一起,完成了剩下的走访任务。
随桐城情系走访的两天里,常常打动我的,远不止那些坚强的父母,那些可爱的孩子,还有我们的情系义工。
整个的走访活动,所有的志愿者,不仅没有工资,还要自行承担所有走访费用;每到一处,既不愿给任何一个走访家庭增添任何麻烦,也不肯接受学生家长一点点馈赠,甚至一支烟,一杯茶。不论天气有多炎热,不论走访之路有多艰辛,谁的工作都尽心尽力,谁的付出都不去计较。听说在其他片,有不止一名义工因中暑或劳累而进了医院。
更有这样一种义工,经常出乎天性慷慨解囊,又总是不声不响不求关注,使得那些秀慈善的人,在我的眼里,格外虚伪做作。
无疑,伪善仅仅给人物质,而真善将同时给人尊严;伪善常常表现在镜头前,而真善,有时在白雪之中,有时就在烈日之下。
显然,情系人的身上,凝聚的是真挚的爱心,折射的是人性的光辉。亲近情系人,就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就能提升自己的品德。
201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