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梧桐书屋 于 2013-8-29 07:06 编辑
美国的肖申克监狱,理应成为法律的公平、公正精神的象征。然而,为何却有大量的冤狱出现?是法律自身的缺陷?司法程序与执法机关出了问题?或者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痼疾?既然貌似公平、公正的法律机制却在大量的制造冤假错案,那么,真正需要救赎的人应该是谁?
典狱长诺顿,他是一个不苟言笑貌似铁面无私的法律执行者,骨子里却贪婪无度,实为残暴的独裁者,他将监狱变成了他滥施淫威的“独立王国”,为阻止对安迪(杜弗仑)冤案的平反,他指使海利暗杀汤米;他草菅人命,巧妙敛财,视法律为玩物,最终落得个饮弹自尽的下场。对于为权力、金钱等贪婪的欲望所引诱而堕落的诺顿之流来说,他们的灵魂真的需要救赎!
然而,老布却因50多年的囚禁,习惯成自然,他已与监狱融为一体,当他刑满释放重获自由,失去了监狱和监狱里的被管制的囚徒生活时,老布已经无法适应正常人的自由生活,他的命运归宿同样带给人们以启示:我们今天奔波于各类场所:聚会厅、餐桌、会议桌上的人们,是否也属于另一类“囚徒”呢?另外,当下正流行的所谓“房奴”、“钱奴”、“性奴”,难道不是另外一层意义上的“囚徒”吗?
至于那些在狱中依然不思悔改,品质低劣,真正的犯奸坐科的囚徒们来说,他们早已堕进地狱的灵魂,又岂能得到救赎呢? 瑞德、杜弗仑获得了救赎,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被冤屈的。瑞德是叙述者,他高度赞扬了杜弗仑的操守,坚强的意志力,博学多才和高度的专业精神,有胆有谋有识,且有仁者之心(这从他对汤米的循循善诱的学业辅导可以看出)……这种基督教的原旨主义精神,在上个世纪中叶曾经引领着美国在世界大国的竞争中,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杜弗仑的信念和追求,他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同样是正在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人民所渴望和追求的目标。
青年朋友们:人类应该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自由平等美好的生活理想是能够实现的。可是,人类这一崇高理想的实现,又得经历冤屈、磨难,还得付出勤劳、汗水,需要用拼搏的汗水去交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