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滴残墨 于 2013-7-24 16:22 编辑
做一只快乐的大鹏 ——“自由写作”让思想在文学世界飞翔 光婷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题记
文学是神奇的世界。这里有庄子的奇思妙想;这里有孔子的循循善诱;还有汉赋的华采文章、唐诗的神来之笔、宋词的豪放婉约,元曲的小桥流水……它伴随了我二十几年的成长,有儿时“床前明月光”的清脆童声,有少时“大江东去”的慷慨激情,有离家求学时的“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一声长叹,有如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惜时之感。我和文学成了朋友。我从文学中感受到了快乐。
以前,初中刚毕业的我,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却徘徊门外而不得入,在一次次作文低分,语文成绩不好的打击下,怀疑过语文是门枯躁的学科。那时的自己已经慢慢把视线从曾经的爱书转到了其它事情上,比如不得不面对的数理化习题。
识了后来的高中语文老师,朱新敏老师。我性格开朗活泼,就常和朱老师聊天,那时只是对这位清瘦的老师有很好的印象。没想到老师也可以这么平和、亲切,还会开个玩笑什么的,谁知道,高一第一节语文课,朱老师走上了讲台。给我上的第一堂课,讲的是王蒙的诗——《青春之歌》序诗。那不是一首普通的诗,它又拨动了我心中深埋太久的那根弦——对文学的兴趣。我知道了语文可以这样上课,可以听着老师用沙沙的声音,带着感情讲解。那一刹那,我感受到了青春,仿佛听到心底有个声音在说:“青春万岁!”
不记得老师是怎么走出教室的,因为当回过神来,已经是第二节课了,而且老师当时没有看点名册,就喊了我回答问题,已经忘了是什么问题,但还记得老师善意的眼光、和蔼的声音、亲切的的鼓励。高中的第一节语文课,我就深深迷上了文学。 从《 家》、《春》、《秋》到《子夜》,从鲁迅的杂文到张爱玲的小说,甚至金庸、三毛……我像着魔了,不分昼夜的看书,连吃饭都手不释卷,近视也随着书架上的书在一起“成长”。看了太多,想了更多,却说不出,写不出,感觉有什么堵在心头,有沉抑的苦闷。
老师布置每周写一篇周记,没有任何要求,自由写作。我想的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只有交一些流水账上去交付。老师察觉出我的周记是在应付,找了我谈话,我也把苦闷了很久的问题说给老师知道。在老师一点一点的提醒、启发下,我有了一点点的感悟,从快乐到忧伤,从青涩到成长,文学从此伴于我。
最忠实的听众,听我的文学梦,有豪迈的《一点浩然气》;有伤感的《咽泪装欢》;有江州司马的长叹;有李白的仰天长笑;还有杜子美的茅草在风中飘摇。
从一到百,从无到有,从言不成文到初成小文,我有付出,更有收获。“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有点飘飘然了,忘了自己 只是一个初学者,在一段时间的消沉后,我又重新打开了书,找着更多的快乐。
那时的我,已经不满足于现代白话小说的阅读了,开始读《史记》;读文言小说,读《论语》、《庄子》、《道德经》,从古文这里,我悟出了微言大义,明白文章不是一些辞藻的堆集,重要的要有感情,有思想。
其实学生喜欢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人很多,但要说到写作文,写周记就是头痛的学生更多了。为什么呢?我从自己以前的感受说说吧。
每次写作文,都是什么题材、中心思想、文体、字数……把一点思想萌芽都扼杀在了初级阶段,让人没有动笔的念头。所以,那时我每次写作文,都是东拼西凑,写完后是长叹一口气“终于完成了。”写的什么内容,自己都不清楚了。
高一时,我也是抱这样的心态等着大作文,可朱老师又一次让我感到惊喜,他没有让我们去写那种现代“八股文”,而是给一个话题、一个故事或一句话,让我们自己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文体,自由发挥,真的是“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是一种空气,让人生存;自由是天空,鸟儿在那飞翔;自由是水,鱼儿可以遨游。我最喜欢散文的形式,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于是我的作文里有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有了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有了三毛的万里荒漠……朱老师没有扼杀这游走于正统文章边缘的杂花,而是鼓励我写出真情实感,也没有规定我下次不可这么随意,而是指导我去读一些有深度的文章。还记得,老师在我写了张恨水小说读后感的时候,来到我身边问我:“听说你买了张恨水的原著读了?”我一愣,然后老实地说:“是买了,还看完了。”以为会被批评,结果老师只说了一句“我以前也看过,不过是些才子佳人罢了,还是读点有深度的。”老师和我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我发现原来老师也有过和我一样青春岁月,也有对文学的热爱,听了老师的话,我就去读了巴金《家》、《春》《秋》。感受了一回民国版的“红楼梦”的魅力,又把感受写进了作文中。、
就这样,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我的语文成绩提高了,作文也有模有样起来。看到我的一步步成长,老师也很高兴,常和我谈谈作文,谈谈他对某个人物的看法,作文本成了我和老师沟通的平台,成了我与老师交流读书心得的地方。我不再害怕作文,而是期待着交作文,发作文的时间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难留,转眼就是最后一堂语文课。朱老师特意把我们带去了多媒体教室。印象中,那幅寄托老师厚望的对联是我远在异地求学时最温暖的一份支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老师对学生寄于鹏程万里的殷切。我却渴望成为庄子笔下那只快乐的大鹏,自由畅翔于文学的世界。在进入这个世界的途中,有老师的博大胸襟,谆谆教导。
【后记】 现在,我也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面对着学生的“流水账”作文,我尝试着用老师当年的方法,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可以发挥,快乐写作,看到学生有进步,我的心中比自己的进步更开心。当真是只有自己做了老师,才明白以前朱老师的付出。真心希望老师的自由写作可以被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者为桐城二中2005届学生,后曾在桐城五中代课,现在桐城市供电局工r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