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滴残墨 于 2013-7-23 09:40 编辑
诗人与语文教师
朱新敏
在应试教育裹挟一切的当今,中学生乃至语文教师当中,诗人是越来越少了!
可事有凑巧,我很幸运的有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同事——李大鹏。大鹏是我的学生,也是我校浪花文学社的主编;是语文教师,也是文都桐城新生代的诗人。
说起学生,还要追溯到1999年。那时,大鹏还是个稚气未脱的高一学生,我是他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可不到高二,大鹏在写作上已经很有特色了。他的文章很有灵气,与一般高中生的应试作文不同。在为“特色”窃喜的同时,我也生出几分隐忧。好在有灵气的孩子就是不一般,他能够审时度势,正确判断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于是,他顺利跨越了高考这道坎,进入了安师院——这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学府。于是,大鹏如鱼得水,开始向着缪斯的殿堂展翅飞翔了。
后来浏览安师院网页,看到“白鲸诗社”的名字,觉得有些新奇,但也仅停留在“新奇”而已,因为我对新诗是隔膜的。在我狭窄的视域里,除了舒婷、顾城、北岛等诗人的名作,我对新诗是隔膜的。我以为,与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相比,新诗才几十年,各方面还很不成熟。但后来听说,“白鲸诗社”的社长是大鹏,我不得不擦亮眼睛,认真阅读大鹏的诗了,尽管我还是似懂非懂。但我凭着教师的本能,我知道大鹏是在用心体验生活,用心血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
2006年,大鹏大四,回到母校二中实习,我们师生又成了同行。作为初出茅庐的教师,大鹏就给了我一个惊喜。那年高三,一位语文老师因故请假,本来还在听课的大鹏,被逼上了高三语文教师的岗位。这一干就是一学期,而且他代课的这个班的学生,在原老师上课后还舍不得大鹏离开。于是,我知道,大鹏也可以是个好语文教师。
这年,大鹏真的就和我们成了相互砥砺的好同事。和一般年轻教师不一样,当了语文教师的大鹏,还保持着诗人的气质,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记得高一时候听他的课,那节课上的是《诗经.小雅.采薇》。我们导入时通常是用古代边塞诗人的名作,而大鹏显示了他诗人的特色。“‘半个百姓半个兵,半碗黄沙半碗风。多少将士思乡梦,都在千古荒原中。’这是西北边防第一哨战士们写的诗。这首诗表达了战士们什么感情?这种感情有渊源、有共性吗?”这样新颖的发问,令学生们兴致勃勃,我们听课教师也暗暗叫绝。这样的导语,打通了古今联系,自然凸显了古今边塞诗的共性,给人以耳目一新感。后来大鹏的课,几乎都带有这种浓厚的诗人色彩。加上他和学生年龄相近,没有代沟,自然成了学生们的偶像教师。
繁忙的教学生活,没有侵蚀大鹏的诗情。大鹏连接着生活的地气,继续喷涌着诗歌的激情,常常给我们以惊喜。他给学生讲诗歌,给我们语文教师开办新诗讲座。当然,最重要的是以诗歌作品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在《安庆日报》《新安晚报》《桐城文学》等文学报刊上,我们经常能读到大鹏的新作。大鹏很珍视师生情,曾送给我一本《现代诗学——形式与技巧30讲》。这是《安庆日报》文艺副刊编辑、诗人沈天鸿的新作。语文教学之余,翻阅品味,别有一番意味,我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在逐步深入,感情也在潜滋暗长。前年,大鹏送给我一本他个人的诗集《半成品》。这本诗集只印行了十几本,作为他的同事,我很珍视,也很感动。夜阑人静时,翻一翻大鹏的诗歌,你会觉得生活还是值得品味的。你会觉得,年轻真好!
当今语文教师中,读书的少了,写作的更少了,写诗的更是寥若晨星。加上高考作文中大都有这样规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于是学生离新诗更远了。这就导致了学生与新诗的隔膜,流弊所及,也影响到了学生对新诗的喜爱和认知。曾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十八岁的青年都是诗人,可是,当今高中生们还有几个能写诗,能写新诗呢?如果整个国家的青年学生都只能背诵古人的诗句、前人的诗句,而不能咏叹自己的心声,那青春岂不缺乏烂漫色彩吗?作为曾经的诗歌大国,如果当今校园里缺少了新诗,那校园该是多么沉寂!如果语文教师里没有诗人,那语文教学该是多么乏味!
不由想起了林庚先生。作为知名学者,林庚先生同时也是诗人,而且是能写好旧诗但还是坚持写新诗的诗人,并且是到了晚年仍倾心于新诗的诗人。先生认为“创造自己未来的历史比研究过去的历史责任更大”。先生认为,现代人有着“新的情调和感觉”,需要你去捕捉;人类情感中“以前所不曾察觉的一切”,“需要加以阐发,用新的方式给予表达”。但直至21世纪,新诗坛依然是寂寞的,甚至混乱的。口语诗,垃圾派,梨花体,下半身……各种流派粉墨登场,但多半是一种无所适从而导致的自我迷失或自我膨胀。但大鹏的诗却继承了桐城派“清、真、雅、正”的文风,不以形式取胜哗众取宠,而以内容展现内涵。这更是难能可贵。
得知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瑞典著名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再联系到从1901年到2011年这100多年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诗人的竟有41人次之多。我不由联想到应该最有诗意的中学校园,真是“欲说当年好困惑”。
大鹏的名字很有寓意,听说这名字是他外公所取。不知是他老人家读庄子《逍遥游》后有感而取,还是读了李白的诗歌受了启发。我的另一个学生曾经为我主持的一个省级课题写了一篇文章《做一只快乐的大鹏》,我就将这句话送给大鹏,愿大鹏在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流淌着诗意,在诗歌创作中培养更多的语文爱好者,为师生们能够以新的方式表达“新的情调和感觉”作一点尝试,也为校园诗坛有朝一日的复兴播撒一点种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