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是一座小城,一个孕育文化的集萃地。至今为止,“桐城”怎么得名?我才知本地多产桐树并且是在唐中期定名为桐城。 桐城文化底蕴深厚,在来桐城之前,我却不知这里就是“六尺巷故事”的发源地,一首:“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充分地显示出张英的博大胸襟,这种精神一直为我们所传承。 说到桐城,不得不知道这里的著名景点:桐城文庙、孔城老街、六尺巷、文和园、披雪瀑、宰相府、左公祠、姚莹故里、严凤英陈列馆、讲学园、惜抱轩等。听到这些儒雅的名字,深切地体会到身在桐城,莫大的自豪!同时也印证了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桐城文章甲天下,天下文章皆出于桐城乎”。 桐城这里人才济济,有: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等,这些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桐城人自古就有喜考、善考,会考等美德,有时候就在想,与桐城相比,我所生活的地方人才是如此之匮乏,我再次相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桐城,我觉得自身得从点点滴滴做起,学习桐城文化也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桐城派”一个我们大家并不陌生的名词,“桐城派”是清朝最著名的散文流派,它的影响深远而广泛,这也是当今各个地方人士研究的热门话题。 桐城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但一直为我们熟知并日益强大,我想其背后支撑其发展的就是它悠久的文化功底。在这座小城,我很骄傲,我要书写我对桐城深厚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