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4402
- 积分
- 66
- 威望
- 1
- 桐币
- 42
- 激情
- 178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3-31

文都童生

- 积分
- 66

 鲜花( 4)  鸡蛋( 0)
|
漫游宏村
在朦胧的细雨中,心里一下子舒展开来。虽然刮来的风还有些许寒意,可是留在肌肤上的感觉已经让人感到了生命的回归-----宏村,桐城网的朋友们来了。
刚进宏村,南湖畔那依依的杨柳在风中轻轻地拂过水面与湖中的春雨悄悄吻触,泛起一圈圈涟漪的湖面多起一道道微波,是在抒写欢迎我们的诗歌。最是杨柳那低头的温柔,将湖水紧紧锁住,翩然于眼帘,震颤着心灵。
拾阶而上,三、四只家鸭在残荷中悠闲自在地浮着,麻褐色的羽毛被它们收拾的干干净净,迎接四方来客。其中一只突地两蹼往后一蹬,猛的向水中一伸头潜入水底,不一会儿那个又扁又平的嘴巴里多了条小鱼,像收割机收割麦子一样的吃了起来。仿佛在炫耀着自己高超的捕食能力。
讲解员首先把我们带到“南湖学院”,介绍了“志道堂”,瞻仰了“文昌阁”。整个书院不仅精心选址,书院前临一湖碧水,学生在学习之余可观碧水蓝天相交辉映之景。既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很好的保护了视力,那时近视之人真的很少。而且选材考究,厅内梁柱采用白果、香樟实木制成,因为它们的香气可驱除蚊虫,学生在上课上不会被蚊虫叮咬而分心。坐在宽敞明亮、雄伟华丽的书院里,体会到徽商对教育的注重。“贾而好儒”,没有他们注重教育就没有徽商的发扬光大;没有他们注重教育就没有明清两代清官良史;没有他们注重教育就不能见到这座具有浓厚徽派建筑风格的书院。
沿水道逆水面行,进入村庄,发现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清清的泉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是不急不忙,慢悠悠地流着、流着,流向“牛肚”流入濉溪,也流向游客的心里。人在走,水在流,人在留,水在流,白墙黑瓦之间充满了生机与灵气。
来到“敬德堂”看到明末的建筑,才知道徽州人对门楼的重视,才明白门楼是当时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如同今天的私家车一样。门楼的图案表示主人的理想与追求,对子孙后代的期望与祝愿。主人的心愿和现在的人们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令人提倡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与当代人物质的满足与虚弱形成鲜明的对比。
途经“承志堂”时正遇“燕方寻故垒”,主人已驾鹤西去,燕子春返归巢。相信这只燕子的前辈们一垒窝于此。这是“民间故宫”,燕子每天都可以在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之间穿梭欣赏飞金重彩,工艺精细的木雕。不知燕子啄没啄过木雕上涂彩的黄金,整整四百两呀!可惜太高,我摸不着。全宅有六十间房间,屋内有池塘、水井、花园、把景搬到家中谁不愿意住,燕子也如此。
天色渐暗,炊烟中古朴敦厚的香味扑鼻而来,在雨天中我们没有到天上“半个月亮爬上来”,但在地上见到了-----月沼。“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引水圳穿堂过屋,彰显着胡重娘的聪明才智,才为后人留下“中国画里的乡村”。
雨越下越大,我们来到古树下躲雨,一阵阵雷声催促着我们回家。真是“人间春雨足,归意带风雷”。风雨中我们带着古树送给我们的吉祥驱车回桐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春江水 在2013-4-10 20:58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桐城山水 在2013-4-8 13:57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