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2009年11月18日《安庆晚报》月光城副刊 同事王姐女儿的手机费由平时的二三十元,一下子蹿到上个月的一百多,单是与同级不同校的一个高二小男生,通话竟达三百分钟。王姐费尽周折终于发现:女儿恋爱了!但不管怎么问,女儿都不承认,只说心中喜欢。这叫王姐很沮丧。小姑娘才十七岁,懂得恋爱是什么?由于特定因素,对人对事滋生起“喜欢”的情结应属正常;小姑娘喜欢小男生,也有可能成为日后恋爱的序曲,但喜欢本身并不等于恋爱,只要把握好,起码不会是坏事。我们的安慰让王姐多少有了一点宽心。 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有一家早点很有特色,但只有一种单一的锅贴饺儿,吃的人却还天天排着队。那饺儿脆而不韧,酥而不散。打理着的是对老夫妻,他们为人和善,做事也很细致,单是用的柴禾就是从大山中收购上来的清一色松针。问他们怎么还不退休,他们说就是喜欢这营生,子女们不可能接手,自己又舍不得丢下,就捱着,到做不动了再说。他们都已六十多岁,起早摸黑,风吹日晒,不改初衷,还精神矍铄的。要是真的歇下,没准心中空落了,三灾四病还真缠上他们。是“喜欢”让他们一直撑了下来。 “喜欢”之于每个人都很重要。人们在对人或事物有好感和兴趣之后,从中得到了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有了这种体验的人是幸福的。曾有一位学者对“幸福”概念的诠释是:“所谓幸福,其一是做喜欢做的事;其二是与喜欢的人在一起。”然而,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条件,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界定的标准也会千差万别,单就差异性而言应属完全正常。 我们身边就不乏一些腹藏诗书的人,他们甚至在某一领域有着过人的知识和才干,但其中有的会有一种怀才不遇、明珠暗投的幽怨,往往被看作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周围的人只能对他们敬而远之,最终他们倒成了孤家寡人。有则笑话,说树上的猴子们,对下看同伴时,是一张张笑脸,对上看时,则是一个个红屁股,它们是脸蛋屁股都喜欢,所以能友好相处。其实这也是生存法则使然。比之于猴子,人就高级得多,不喜欢旁人,还可以喜欢自己。 “喜欢”其实是相互的。真正意义上的喜欢,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是不断发掘对方长处和优势的过程。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需要我们在“喜欢”中,多一份发现,少一些幽怨;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苛求。用真诚与微笑,坦荡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人生不过几十年,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就从培养自己的“喜欢”情愫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