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3124
- 积分
- 2881
- 威望
- 20578
- 桐币
- 721
- 激情
- 94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44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2-22

桐网贡生
 
- 积分
- 2881

 鲜花( 4)  鸡蛋( 0)
|
“温度”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名词,是个中性词。而今天,我对温度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于央视《百家讲坛》的杨礼老师的言传身教。他教会了我“读有温度的书,做有情感的人”,虽然我还不够好,但在努力去提高!
什么叫做“读有温度的书,做有情感的人”呢?比如说《弟子规》,一千多字,很多人都能熟练的背诵,甚至于倒背如流。当你真正理解《弟子规》后,发现通篇就讲了两个字“尊重”,或者说四个字“把人当人”。体悟到这一点后,再认真的去“身临其境”,去“把人当人”,时时处处从细节体现人文关怀,那么这本书你读起来就是有温度的。
不仅仅是读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可以做到“有温度”。举例如下:
第一个:如果你正在吃饭,客户恰好打电话进来,你习惯性的说“不好意思,我在吃饭”。这样回答表面看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你事实上确实在吃饭。但这给打电话的那个人心里造成压力,他会想:因为自己在这个时候打电话给你,打搅你吃饭,会觉得过意不去。而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是“因为我”的思维模式作祟,而不是“因为你”。如果我们这样回答“不好意思,我希望能跟你多聊会,但这里有朋友一起吃饭,我吃完后两点钟前给你回电话,你看合不合适”,这样的回答是不是会让对方听着舒服一点,是不是这话里就有温度了。
第二个:假设你不抽烟,而你的朋友抽烟。碰巧你得到一个精致的打火机,也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款式,你就把打火机送给你朋友了。这时你说:我不抽烟,这个打火机送给你了。这说的也是事实,但这句话冷冰冰的没有温度。对方会认为你用不上才给他的,换句话说,在你这里是没用的东西,是垃圾才会给他,有用的你都舍不得给的。可能你不是这个意思,但会让人想到这些,如果我们的说话不再“因为我”,而是“因为你”,这样说:我知道你抽烟,特地收藏了这个打火机送给你,但作为朋友,我还是劝你少抽烟!这样的回答,对方听起来自然是倍感舒适、温暖。
第三个:作为子女,你由于工作需要,许久没回家,老父老母在家翘首以盼,终于放假把你盼回来了。二老在家里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很多是你小时候特别爱吃的。但长大了后,可能你的饮食习惯改变了,于是你在饭桌上浅尝辄止的吃了些。虽然你带给父母的礼物,他们会很高兴,但父母收拾饭桌,看到几乎没动筷子的菜肴时,心里是什么滋味!而你之所以这样浅尝辄止,是你按“因为我”的思维方式在做事,你觉得因为我不爱吃那些鸡鸭鱼肉等油腻的,我喜欢吃清淡的。但是如果你懂得“因为你”的思维方式,你会考虑到父母的一片苦心和爱心,你会狼吞虎咽吃下去,尽量把一个盘子扫光,然后你再告诉他们:妈妈做的菜一直那么好吃,下一顿我希望能吃些蔬菜,辛苦爸妈啦!这样的行为和回答,父母怎么会感受不到温度呢??
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
关于温度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我们用心,时时记得“因为你”,而不是“因为我”,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处处能感觉到温度,时时能感受到温暖!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放下那个自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我 ”,做一个时时处处以“因为你”为座右铭的“人”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