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最初的铜子 于 2013-1-25 11:54 编辑
今年的三月被云被雾被雨水浸泡,变的泥泞不堪。而且进城以来,春天变的很短暂,我也越来越不习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无比的思念离我一百公里以外的那个村庄,年迈的祖父母,以及记忆里温暖的田野。
当我对那些温暖的情节越来越依恋的时候,我对现在就越来越厌恶。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自己可以挣很多很多的钱,多到我可以能够内心平静的回到家乡住下来。不想轻易被人用世俗的眼光来评判我的成功或者失败。我只想安静的种俩亩薄田,几双菜地,再和当年的爷爷一样,在院子里载满果树,坐在庭院里看桃花开,梨花开,闻栀子花的清香。在这个季节播种,在夏夜的稻花香里和乡亲们说说丰年,尝尝野葡萄和紫桑葚。清明的时候步行上山,给我的先人的坟头除除草,烧一些纸钱,然后陪他们坐一会。在开满映山红的山上我想和我的爱人孩子找一块青草地静静的坐着看天边的云朵或者快乐的做游戏。那时候爷爷奶奶种的茶树应该也很老了,在谷雨前后我喜欢跟在他们后面去采茶,听布谷鸟从头顶的天空悠闲的飞过。
好吧,我承认,这些在我童年时候经历的情节,在此刻美成了一幅我永远都不能再拥有的图画。越遥远,越珍贵。现在我的眼睛近视了,很年轻却有了刺眼的白发。我住上了高楼大厦,开上了小时候从来都不曾想过的汽车。可是,我宁愿自己永远停留在那个温暖贫穷的家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耕雨读。嗯,是的,那些我曾经经历过的生活,现在成了我的梦想。
梦想之美,在于永远不能实现却始终在心头魂牵梦绕。其实我也清楚的明白,那样的生活在现实中不存在。既然在俗世之中就有俗世的烦恼。我能不能忍受寂寞?能不能甘于清贫?能不能在邻里乡亲怀疑不解的目光里和略带轻蔑嘲讽的谈论中怡然自乐。我承认我做不到。如果我在有生之年没有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让我自己和我爱的人衣食无忧,而且可以让我的孩子能得到好的教育,我就必须还要在城市的钢铁水泥丛林里继续奋斗。就必须要始终保持着奔跑的脚步,而不能停下来。这是每个像我一样从农村进城的孩子的宿命。
我们依恋家乡,却必须要背弃她,故乡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却一直无法给我们物质的慰藉。以前父亲和我聊天,说80年代出去打工的一些事情,现在听起来不可想象。被称为“盲流”被歧视,被辱骂,被恐吓甚至被殴打,那是我的父辈的故事。念书的时候,地理课上,我们知道东北的黑土地,肥的流油,好像随便撒点种子到了秋天都能丰收。而我的家乡,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是那种想起来有些心酸的水稻土,这种土壤完全是世世代代辛勤劳作耕种而成。上面一层是灰色的,经过很多年很多年累积而成的水稻土,下面却是和江南丘陵一样的红土地,黄土地。好吧,忽然想到这些,只是想告诉自己,谁也不想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每个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愿望,希望能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努力的去收获。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赢得别人的尊重也让自己的内心平静。然后也和我们的祖先一样老死在同样的一片山林里。在墓碑上刻上我们平凡的名字,为了遗忘而作个纪念。这样很好,可是很难做到。
多年前,我经常大声的朗读海子的诗:我要做远方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现在的我彻底地成了物质忠诚的儿子。可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真的想家了,想念家乡的祖父母,想念家乡的油菜地,那些鸟语,那些花香。想起海子的《村庄》: 村庄,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 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 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 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2012-4-3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