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映山红 于 2012-11-14 13:04 编辑
在疏老师的日志里,得知他发表在2012年8月3日《北碚报》上的散文《岳母也是娘》获当地举办的“孝心进万家”活动征文一等奖。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我怀着好奇,在疏老师的博客中找到这篇文章。读后,我震惊了。这篇文章,对我的做人,对我的写作都上了深刻的一课。 《岳母也是娘》全文只要637个字,朴实得就是一块石头,可字字珠玑,句句是金。最煽情的一句话就是:“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红着眼说,一家人,不说两家子话,因为,岳母也是娘啊。”我的眼也红了,被疏老师的真情感动。仔细地读,疏老师岂是用文字在写作呀!他用他的行动在写,他用他的人品在写。在真情亲情被泛滥的物欲金钱稀释冲淡的今天,我被疏老师“半子”胜儿子的深情感动。主动请缨,推掉应酬,缩小交际圈,戒掉散步的习惯,宅在屋里尽心尽力照顾肌肉萎缩、瘫坐轮椅岳母,看似微不足道,不足挂齿,可我们有几人能做到?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久病床前还有孝顺的女婿呢?疏老师就是!他用他的言行告诉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的长辈。 爱上了码字,可很为自己的语言烦恼。大概运用的就是二千多个常用的汉字吧!羡慕身边的写作高手们,清新形象的语言,缠绵炽热的情感,跳跃灵活的思维,扑朔不定的意象,言犹尽而意无穷,行云流水,出神入化……可读了疏老师的《岳母也是娘》,我知道朴实的文字也可以写出壮丽的篇章,也可以打动人心,只要其间蕴藏着真情真意。我知道有生活气息的散文最接地气,“我手写我心”就是写作的最好状态。我知道在写作这条路上,我没有飞翔的翅膀,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迈步,我也可以到达远方。 感谢疏老师的文字,让我学到很多很多……
附: 岳母也是娘 岳父病逝后,瘫坐轮椅的岳母需要儿女照料。家庭会上,大家还在争论该谁搬过来和岳母长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为这事,妻到现在还数落我:“就你能。我还没点头呢,你就拍胸了。” 妻知道她母亲的脾气,任性,撒泼,暴躁,折腾人,难以伺候,都是岳父惯的。岳母养育三儿六女,妻排行老七。除我这家外,其余八家都在开店做生意,忙得很。每当岳父岳母生病住院,岳母总说他们忙,要我和妻去陪护。妻责怪岳母偏心,说他们忙生意都是为自己的小家庭忙,都是借口。我劝道,岳父母都过了古稀之年,活一岁少一岁,干嘛要计较呢? 我将家里的生活用品全部搬过来,妻也放弃原来的打工职业,陪在岳母身边,日夜守护。岳母体形胖,右手右脚肌肉萎缩,在轮椅上坐久了,屁股疼痛。妻忙完了家务,就给她按摩。岳母家住一楼,阴暗潮湿,但岳母就是不愿意出门透透气儿。天天呆在这样的屋子里,天天忍受岳母的暴脾气,时间久了,也会让人憋出病来。 自从住进岳母家,我差不多推掉了单位应酬,缩小了自己的交际圈,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戒掉了晚饭后在河滨公园散步的习惯。每天下班,就匆匆往回赶,或帮妻做家务,或牵着岳母在屋里踱步。双休日,我从不出门,宅在屋里照顾岳母,同时让妻出去逛逛街,透透气儿。几次同学聚会和文友组织的采风活动,我都没有参加。同事笑说,你呀,以前是妻管严,现在又多了一项岳母管严。 去年大年三十,大母舅第一杯向我敬酒,说是对我几年来替他们照料岳母表示感谢。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红着眼说,一家人,不说两家子话,因为,岳母也是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