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赋姑 于 2012-10-30 11:08 编辑
三、当代城市赋创作概览与分析
岁月荏苒,春秋代序。中华辞赋衍绎迄今,《千城赋》书应时出焉。或曰:《千城赋》者,乃何?曰:书名也,乃今人歌咏千城百邑之赋汇合集也。是籍也,凡10卷,斯为第一辑者。或崇尚古雅,新旧兼综;或情深理茂,气厚格高;或沉绝钜丽,清馨峻朗。雅实与词采并重,风尚与思潮紧密。铺陈夸饰,扬厉声情。纵横排荡,驰骋放逸。符采彪耀,晖美灼烁。既融赋体之华赡,又涵颂类之典丽,雍容揄扬,皇皇大哉!以故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熊杰教授题字云:“盛世兴赋,赋颂千城”。当代“赋王”孙继纲题联云:“集薮六合与山河共荣,荟萃百家同国运并昌”。中华国学院王铁院长题联云:“恢弘辞作千城曲光彩,高古赋文亿人歌风华”。龙城诗家毛依题联云:“兰烟凝香,百位骚客抒豪情;紫毫添色,千座城池放异彩”。著名书法家赵方平题诗云:“千金难买《千城赋》,百韵欣开一卷书。九府三都今胜昔,五光十色展新图”。其评如此,不亦灿乎!彬彬盛蔚,麟麟焜烨,观其煊赫气象,沸郁风貌,由是足窥一斑!
公元2005年1月1日,世界首家辞赋专业网络平台——“中赋网”(旗舰赋网),横空出世,辞旗飘飘,赋风猎猎,誉驰乎广袤,名播于方外,访客因锦章而披靡,写手因精彩而嗜迷。“中华新赋创作运动”,焯焯烈烈,浩浩荡荡,由是发端而涛迸!一时间,举国上下,城乡之间,拯赋骈于沉溺,奉至尊之正位,反辞衰于陵替,继汉唐之绝业,荦荦大端,轰轰烈烈,天下名儒雅士莫不闻而诧焉。2007年3月,光明日报“百城赋”诞生,汤汤东海,滔滔乎而潮涌,巍巍昆仑,颤颤乎以雷动。是年4月8-12日,中国首届辞赋创作研讨会,于“赋都·洛阳”隆重举行,于是,吾煌煌大赋,盛名鹊起,出乎龙门之阙,行乎洲淤之浦,过乎泱莽之野,径乎华甸之中,飚乎西夷之鄙,光耀乎乾坤,魅斥乎寰宇,驰骛乎东南西北中,覆压外邦,再续先朝之华章,引领千秋之风骚。2008年1月1日,《中华辞赋》杂志社创办,悠远长怀,归于纸媒,寂廖百年,于斯又当振麟奋翮,吐芳扬烈,布惠闳泽者矣。是年4月8日,为纪念“洛阳辞赋峰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中赋联”及《中赋报》于香港注册,嘎嘎乎独造,傲然乎并立,未见有声名之隆赫与其颉颃者尔也。奉献存乎时空,茂绩昭乎赋圃。10月1日,“中赋联”及其网、报,赫然导启策动“千城赋”征集壮举。俄尔,群贤踵至,少俊咸集,辞耄驾临,赋耋热衷,而追慕者纷如也。于是,辞赋竞爽,良品纷呈,琳琅满目,焕焕然炳焉如两汉魏晋同风,其盛况骇然超轶中华赋史之任何时期也!仅“中赋网”辑录之新赋,亦逾万篇之众。其中,城市赋概有过千之数。据略计,散布于网海中之新赋,盖5万篇之多,等同乎吾国自秦汉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朝历代所有古赋总量之和。勃欤盛哉,观其止矣!
目今,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六合祥氛,九州臻治。八表符瑞,四海升平。当共和之甲子,六秩宏开;卜太乙之降祯,普天同庆。衢叟壤童,咸泳化而讴吟;冰瀛炎洲,亦闻风而咏蹈。大汉盛唐气象,风起云涌,不唯雨之,又润泽之,万物因之而熙熙融融然。天地形胜,山河姿媚,城以民盛,而文明兴焉。是以城市之一座等同乎历史之一本,亦等同乎“史诗”之一部也。斯城之风雨兴衰,可铭记之;斯民之智慧创造,可见证之。治乱兴亡,载之有章;盛废嬗变,稽之典籍。盖其盛也!从江南而漠北,自东海而西疆,中华名城,灿若星河,繁华都市,星罗棋布。欣值中华民族复兴之伟大时代,传统于创新中得以传承,文明在进步中得以光大。幸福安康、勤劳勇敢之人民并其绚丽多彩、日新月异之城市,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一同推动中国历史巨轮滚滚向前、腾飞、超越……。以故,今之城市,可叙泱泱华夏之辉煌,以述堂堂中华之富强,实乃欣欣向荣之中国缩影,孰不信乎?
文章皆可华国,而赋为尤最者。盖赋主乎颂焉尔。颂者,游扬德业,褒赞功成,可以谐金石,被管弦,依韵律之铿锵而为摛瀚铺藻竞彩之雅词也。盛世方写华章,城邑需要赋颂,此太平盛世之磅礴恢弘气象互动推衍者也。夫大汉盛唐,系吾中华所有炎黄子孙最骄傲之印记与荣耀矣。繁荣昌盛汉唐气象,蕴育汉唐歌赋之磅礴恢弘。今又欣逢盛世,重熙累洽,功业庞盛,何妨且歌且赋且颂者矣夫?沐浴在城市光辉中之万千民众,身感幸福,际遇和谐,心为之动,情为之抒,感为之发,而后赋颂因之成焉。“中赋联”及其网、报、书,虔挚希冀、忠实记录如兹真诚之心动,并与之一同分享伟大时代、伟大祖国之无限荣光。嗟尔乎!城邑赋,岂非观照时代发展之晴雨表也欤?
时间之流逝,世界因之苍老。思想之流失,人类因此贫乏。为挽救许许多多本不该流失之弥足珍贵辞赋骈文资源计,以便擦亮更多人智慧之火花而浸溉学林,泽润后昆,“中赋联”特邀约当代辞赋名流、专家、学者诸名士组成千城赋评审团,为《千城赋》之择舍、之稽核、之研审、之探究、之考量而把关,严格筛选,精心甄别,戮力鉴定,谨慎遴拔,从而集结以成“汇百家新赋精华、集国人藏书大成”之经典杰构,以俟夫后世赋学者得而览焉!彬彬大雅,烨烨隽赡,抒发鸿裁,佩实衔华,传赋学于世,颂大国之博,广国粹之富,功泛乎当代,利达于千秋,安弗非常之事欤?不亦步刘向后尘而踵纪昀事者乎?刘向、纪昀者,非常之人也。
四、编纂大型赋典之必要性与艰巨性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逢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乘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故曰纂非常之书,时也,势也,亦兼得非常之人苦心孤诣而为之也。“寻古鉴于当世,垂法戒乎将来”,此之微言大义,适应诸事万物也。辞赋之研究、创作与出版亦然。清·焦循《易余龠录》卷十五云:“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余尝欲自楚骚以下至明八股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南北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明专录其八股,一代还其一代之所胜”。清·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亦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呜呼!古人尚且如此,吾辈甘碌碌而无为?果乎“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且夫吾同道诸君子之兴辞昌赋也,岂特委琐龌龊,拘文牵庸,循规蹈矩,为世人睥睨云尔哉!文学本身之于文学载体,犹如鱼之于水、人之于空气、花草之于阳光也。苟无载体,则文学之不存;苟无书籍,则辞赋之不传。基于此,今之非常之人而为非常之事者,乃适时编纂大型赋籍与强化赋之多样化出版物,则大势所趋、民族使命、国家重托、社会所需、历史必然、时代使然,不得不然也!
当前,甚有影响之辞赋机构与网络平台、出版物者,分别曰:“中赋联”创办“中赋网”并《中赋报》,辑纂《中华新辞赋选粹》及《千城赋》两大系列新赋国粹丛书,各十部,共二十卷。此其一也。其二曰:中宣部机关报《光明日报》,征集《百城赋》并集结出版之。其三曰:北京碑赋工程院创办“碑赋网”并《中华辞赋》杂志社。凡此三家,为时下辞赋专业媒体中之最大者,创业垂统,为天下先,休烈显乎无穷,耿光熠乎神州,颇拥广泛影响力与覆盖率。是以,改革开放后辞赋之复兴与繁荣,该三家功不可没,勋莫大焉,尤乎[中赋因执掌赋坛牛耳而被公认为尊者。今辞域之内,赋人之伦,咸获嘉祉,多蒙沾霈,德洋恩普,靡有阙遗矣。其他较有名者,曰:山东大学编《文史哲》,非专业之辞赋出版物也;江苏东亭赋会辑《辞赋研究》,不定期之杂志也。北京“密水潜鳞”于公海洲出版新赋系列专著,亦甚为世人所推崇也。六合之内,八方之外,倾心弘赋若于公者,几人欤?另则,洛阳孙公继纲、南通袁公瑞良、西安姚公平、合肥许公孔璋、北京王公铁、温州周公晓明、山东金公学孟、新疆王公宇斌、汝阳韩公自然、杭州王公翼奇、安阳刘公臻仲、遵义漆公春华、九江董公晋、黄陂潘公安兴、北京戴君国荣等,均有个人赋集(或与诗合集)存世焉。其外,“千城赋网”、“中骈网”、“中辞网”、“中诗赋网”、“江西赋网”等网络平台,已然成为“中华新赋创作运动”中协同宣传、推介、拓展辞赋骈文之不可或缺补充力量者矣。遐迩一体,内外合力,各界携手,不亦康乎?
虽然,相对于国内众多文化传媒而言,辞赋类专业媒体机构,廖若晨星,可怜兮兮。且与堂堂中华五千年厚重之国学、泱泱大国13亿民众之所需,何其不相匹配乃尔!但创昌赋之大道,垂骈茂之纪统,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今后30年间,其使命性与光荣性并存,艰巨性与挑战性同在,“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吾辞友赋朋诸君子,敢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
嗟夫!视今之赋坛,“中赋”所导启并策动之“中华新赋创作运动”,举霓旌,扛云旗,树辞帜,舞赋纛,凌惊风,历骇涛,戮虬龙,缚枭虎,乘虚无,与神俱,雄赳赳,气昂昂,郁郁斐斐,赫赫炎炎,烈烈晖晖,大有磅礴恢弘之气势,亦似汹涌澎湃之海啸,已然从兹彪出浩荡雄壮之劲旅,衍成威严整肃之阵势,筑起同歌共咏之艺苑,铸就新赋宏创之伟举!试问“当今赋坛”谁风骚?答曰“中赋团队”最风流!
周览历代,泛观诸朝,《千城赋》之大炽盛若今者,畴昔未之有也。功隆隆乎!开中华五千载辞史之先河;勋奕奕乎!启后世赋坛一万年之新风。壮哉!千城赋。伟矣!万世歌。
或问:既非述作,只惟编纂,何以自序?曰:请辞儒而未得,求赋擘而未果,予不得已也。昧昧忖测之:不请名流亦佳,免玷其名矣。兴辞昌赋弘骈,皓首穷经,建网办报纂书,甘苦自知,自序不亦宜乎?人或笑予之妄,吾则曰:予序道我心而已矣——敢嗜薄乎雕虫,愿执迷乎藻绘;慕先贤以摛辞,效赓扬于圣代。
是为序!序之弗当,人将为余正之;不然,余之将恟恟焉惴惴焉贸然以“赋帝”现世,是所惧也,不亦惑乎? 己丑年十二月赋帝司马呈祥潘氏撰于中国·文都·赋渊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