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开明 于 2012-8-24 08:01 编辑 8 ]6 c# F9 `. g/ j5 P
; j5 m: k( v) v2 f. y/ s
是“㓾鱼”而非“迟鱼”
' p0 p) O0 m3 t ——简评不当玩先生的《迟鱼》一文
. g% G4 Z9 P( B; h- P* O# r! f; b
前言:前不久,桐城网上有篇不当玩先生的《迟鱼》一文,读后颇觉得全文值得商榷的地方太多,本不想写出,但因诸多明显错误,如不指出,因桐城网向国内外开放的,我们不能让海内外的人如此瞧着我们桐城人笑话,应要让人家知道,毕竟还有另一些并不至于糊涂蛋的人。 以下黑字为不当玩先生原文,红字为我的简评。如有不正,有请方家。 附原文:
6 S9 Q; Z& q: T8 l 剖鱼,桐城方言称为迟鱼。关于“迟”的本字,历来多有争论,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1.我们先来排除那些肯定不正确的说法 (1)治鱼。这个说法早在许先生《说文》之前就有,但是,“治”的本义是治水,在这里明显是同音假借,不可能是本字。而且,“治鱼”到底怎么个治法还很难说,搞不好就是简单地切割、斫断也不一定。《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太平寰宇記》卷164引《南越志》“媪后治鱼,误断其尾”。在这两个句子中,“治”并不强调剖腹拉出肠道内脏。更为重要的是,不特鱼可言“治”,其他动物也可言“治”:《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此段话里的“治鱼”明显即“炙鱼”,即加工与烹饪鱼或鳖。从这位“摘抄王”所摘抄的两句中的“去其腥臊者而已”、“ 误断其尾”即可明断。否则“㓾鱼”不就是有意剖开(清理)和斫断鱼身(加工)么,何来“误断”之说?再说“去其腥臊者而已”不即烹制么?“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更直接指出“治狗”即“炙狗”,“会”即为招待王室朋友。 (2)㓾鱼。明·李实《蜀語》“破鱼曰㓾,㓾音迟”;清·樊騰鳳《五方元音》卷下“㓾,剖洗鱼也。”从表面上看,“迟”的本字似乎就是“㓾”,其实不然。㓾,chí,《玉篇》𠞮也。𠞮,chuǎng,通𠞂,𠞮𠞂,相当于创,皮伤也。虽然“㓾”读音与“迟”相合,但它明显是个后造字,本义也不是专门指剖开,更不是指剖鱼,而是指磨擦也。比如:将刀口在物件上来回拉动割一豁口,方言称为“㓾个口子”“𠞮个口子”。这个动作完全不同于剖肚开肠,倒是类似刮鱼鳞的动作,所以“㓾”不是“迟”的本字。“㓾”后来用为剖割义,“凌迟”又写为“凌㓾”,这也不同于迟鱼之动作。与“㓾”类似的是𠛀、刣,zhōng,刮削物也。 — —唯独这段“㓾鱼”是对的,且引用这位“摘抄王”所摘抄的原句:“㓾鱼。明·李实《蜀語》“破鱼曰㓾,㓾音迟”;清·樊騰鳳《五方元音》卷下“㓾,剖洗鱼也。”前人学者都非常明确地给我们指津了,他却断然否定,你想想自古及今,难道文化成果与否朗朗乾坤岂独由你不当玩先生来“拍板”与定夺了算?!你又如何能否定得了人家的知识成果呢?!即使他们其说谬论,特别“著作”哪怕一句或一本就根本不可能流传到今天,是不是? (3)剖鱼。剖,pōu,判也。《玉篇》中分为剖。类似“剖”的字很多,比如:八(别)、别(分解)、分(别)、半(物中分)、个(半竹)、剫(判木)、披(裂开)、劈(破开)、破(石碎)。这些字的本义,都是指将物体分开,不可能是“迟”的本字。 ——“类似“剖”的字很多,比如:八(别)、别(分解)、分(别)、半(物中分)、个(半竹)、剫(判木)、披(裂开)、劈(破开)、破(石碎)。”——这里所列诸词大多让人费解,懵懂不清。
: s6 p" `# c7 T/ |0 r; ^ 2.我们再来分析貌似本字其实并不正确的两个字 (4)魝鱼。魝,jì,《说文》楚人谓治鱼,从刀从鱼。“魝”现在读若jì,但上古音与迟、治相同,读若度。乍一看,“魝”与“迟”音义皆合,笃定是“迟”的本字。其实,“魝”,《博雅》割也,《集韵》解也。魝,古㞕切,读若gai。可见,“魝”音义都与“解”相通,本义是解剖,而不是将肚皮刮开,扯出心脏肚肠。这证明,“魝”并非“迟”的本字。有些人认为治鱼就是迟鱼,而《说文》释“魝”为治鱼,便认为“魝”就是迟鱼。问题是,治鱼并不是迟鱼,所以魝鱼也不是迟鱼。 他在此段竟这样说:“‘魝’现在读若jì,但上古音与迟、治相同,读若度。”我真不知其是如何识字的。 事实上“迟”、“治”二字的上古声纽同为“定”韵、但他们各自的韵部各为“脂”部与“之”部,但同读平声,即各相当于当代普通话里的“抵”与“低”两字的读音,哪是他讲的什么“读若度。” (5)胣鱼。胣,chǐ,《广韵》肔,裂也。《集韵》刳肠曰胣。《庄子·胠篋篇》“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淮南子》曰:“苌弘铍裂而死”,司马云:“胣,剔也”。刳,本义判也,谓空其腹也,刳肠,就是剖腹挖取内脏。剔,解骨把肉刮下,引申为解剖。刳肠虽然要剖腹,但并不强调将腹部自下而上全部切开,与迟鱼的动作还是不一样。《庄子·胠篋篇》将斩、剖、胣、靡4个字并列,说明这4个动作是基本一致的,本义都是解剖。所以,“胣”也不是“迟”的本字。 这段话的所提的“胣鱼” 恰恰与“㓾鱼”是同义词,即剖开鱼腹之意,可惜不为我们桐城的方言音。 3.我们认为,“迟”的本字是“划” 为了考证“迟”的本字,我们必须先确定一个前提条件:“迟”并不是一般的剖开,而是自下而上将肚皮切开一条大口子,扯出心脏肚肠。也就是说,“迟”这个动作最基本的特点,是连续切开一个长口子。实际上,很多读若“迟”的字,都有延伸、延长的意思,比如:滑,方言读若痴,就是在地上滑出较长的距离;痴心,痴的意思是坚持不懈,是时间上的延续;迟,拖延时间而导致也;尺,度量长度也;弛,松弛也,松弛则长度延伸也;侈,奢泰也,骄纵也,放任也。 所以,“迟”并非仅仅针对鱼,只要将物体切开一条大口子,都可以称为“迟”:迟动物肠子也可,迟鸡肚、鸭肚也可,迟布匹也可,迟纸张也可,迟嘴巴也可。 “迟”的本字是“划”。划,huà,《说文》锥刀曰划。《广韵》划,锥刀刻,谓锥刀之末所画谓之劃也。“划”和“劃”古代是意义不同的两个字,“划”的本义是“划桨”,“劃”的本义是割开、分开。现在“劃”简化为“划”,我们所说的是“劃”不是划桨“划”。 劃,从畫,“畫”的本义是划分界线,正是在地上切开一道长口子。“畫”引申为绘画,上古实际上刻画,也是刻出一道道弯曲的长口子。劃,通畫,强调用刀划出一道长口子。虽然都是切开、剖开,“劃”与别(分解)、分(别开)、判(物中分)、劈(破开)这些字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只是分解开,而“劃”则一定是切开一道长口子而分开。: 劃,与画、花、华、挂相通,这些字都强调长口子。比如:把西瓜华开,“华”一定是不断地切割;花椒,这里的“花”并不是花朵,而是通“划”,指花椒树多刺容易划伤人,准确讲应当称为“刺椒”“划椒”;衣服挂破之、身上挂之一个口子,一定是划伤,留下了一道长印子或长口子。挂之、划之一个口子,方言称为“痴着一个口子”;把西瓜华开,方言称为“把西瓜迟开来”;在地上划一条线,方言称为“痴一条线”。从字义上看,“劃”是“迟”的本字,没有任何问题。 再来看读音。迟,chí,古无舌上音,古音读若度、跺。迟到,方言称为“跺在后面”。迟从尺,尺者,度量也。迟,通徐,徐古音读若跺。划,从戈,古音读若度。划开,方言称为“跺开”。划火柴,方言称为“夺之半天也夺不着火”。这些都证明,“劃”“迟”上古音相同,读若度、跺。从中古音看,“劃”“迟”读音也是相同的。前面已经讲过:把西瓜华开,方言称为“把西瓜迟开来”;在地上划一条线,方言称为“痴一条线”;滑(音近划),方言读若痴(音近迟); 总之,“劃”是“迟”的本字。简化字“划”。迟鱼,本字是“劃鱼”,简化为“划鱼”。 ——上段一句话“滑,方言读若痴”,真鬼扯实足。“滑”字上古声纽为“匣”韵,你说说读究竟什么音?!我说桐城方言自古及今就本这个原音--“滑”。 另一段话“迟,chí,古无舌上音,古音读若度、跺。迟到,方言称为‘跺在后面’”,真也滑稽到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