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桐城疏桐 于 2012-7-20 14:08 编辑
(见2012年7月20日是《安庆晚报》[天窗]副刊)
城里本没有海,但暴雨一来,就成了海。 每年夏天,暴雨过后,在电视上总能看到这样的新闻镜头:原本缺水的城市成了水上威尼斯,街道、下穿桥、商铺、汽车统统被淹在水下,到处一片汪洋,浊波荡漾;一艘艘冲锋舟,橡皮艇,甚至小木盆,废轮胎,在耸立的楼丛间游弋,转移被困群众。 每一次城市被淹,都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甚至付出生命代价。面对灾害,有些城市管理者往往把责任归咎于大自然,说那是几年一遇的极端天气,言下之意,无须对老百姓的财产损失担责。有了这样的心态,同一座城市,能够屡屡看海,也就见怪不怪了。 重新检视正在高速膨胀的城市,从那一张张日益浮躁、急躁、暴躁的面孔中,我们不难发现“逢雨必成海”的原因。 缺乏长远规划、随意更改规划是城市的硬伤。城市发展,规划先行,然而在轰隆隆的城市化高速行进中,规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一些城市管理者三五年就会升迁,为了赶在任期内早出政绩,不惜劳民伤财,大拆大建穷折腾,一时间铲车横冲直撞,尘烟四起,短命楼房、补丁街道、拉链马路屡见不鲜。在几可遮天的巨手里,城市成了任由揉捏的泥丸。揉捏后的一堆碎屑和烂尾巴工程,由继任者弃之一隅,或按自己的喜好重新揉捏。在这样不断揉捏中,城市往往三五年一变样,很难制订出长远规划,排水管网的长远布局更是无从谈起。即使制订了长远规划,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和掌握绝对话语权的生态环境下,随时可以推翻、更改。 排水管网陈旧、设计标准偏低是城市的软肋。仔细审视诸多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就会发现,与地表强壮光鲜的上半身相比,城市的下半身其实很烂,很细,很弱。许多地下管网管径太细,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看过在地下排水道里枪战的美国大片都知道,人家的排水管径都是10米左右的,而我们的排水道口径,1~2米,出现“肠梗阻”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对排水管道的保养,我们也通常是在雨季来临之前,把下水井箅子拿开,用带钩的竹竿掏一下完事,很少深入管道深处。我们没有四通八达的排水管网,仅有脆弱的排水系统,还往往被建筑工地挖掘机挖断阻隔。显然,这些体弱多病的排水体系,早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痼疾,瘸了腿的跛子,又怎能快跑? 同样的降雨量,在农村可以安然无恙,为会么在城市就不堪一击呢?原来,盲目扩张的城市,吞噬了大片绿地、土壤、植被和河塘,到处都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和大而无当的娱乐广场。全城硬化的地面看起来很漂亮,却毫无温情,也毫不中用,无法吸收、渗透、蓄纳雨水;地表径流,全靠地下管网排泄,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城市排水压力。 “逢雨必涝,逢雨必瘫”成为当前诸多城市窘态百出的缩影,这是“中国特色”,还是“国际惯例”?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国外。在英国伦敦,地下排水系最初设计长度为160公里,建成后全长竟达2000公里,直至150年后的今天,这个纵横交错的排水管网,依然发挥着强大功能。在法国巴黎,位于地下50米深处的排水管道四通八达而且宽敞: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通道,两边是宽约1米的检修人行通道,管道内洁净程度可与巴黎媲美,1300多名维护工专门负责管道疏浚维护。在日本东京,深达60米的地下排水系统用14年时间建成,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为保持排水畅通,他们禁止市民将不溶于水的油污直接排入下水道。 要说月亮总是国外的圆,未免偏颇,我们把目光再转向国内。被称为中国最不怕暴雨的城市青岛,地下排水系统十分发达,已经发挥了100多年的效用。然而,让青岛人受益百年的排水系统,却是德国人设计的。德国调集一流的专家,参照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出极具现代意识的地下排水网络,并设计出雨、污排泄分流新模式,就连雨水、污水井盖不仅有符号标明,还有大小之分,一线工人绝不会弄错,从这些细微处,足以看出德国人高瞻的目光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还有被誉为千年不涝的江西赣州,发达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还是宋代建造的……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一座城市解决不好下水道问题,显然是管理者的目光短视和为政失职。当今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形象、为面子而活。在展示城市形象的理念下,许多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者,把大部分财力、物力和精力放在打造城市亮点上,他们热衷于营造视觉盛宴,热衷于展现政绩“辉煌”。而被视觉遗忘的角落,譬如背街小巷,譬如地下排水工程,往往被忽视甚至无视。 城市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所,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便捷、舒适的环境,是城市建设、管理的终极目标。城市是用来生活的,不是用来展示的。住在城市底层市民是否感到幸福,不是看城市的外表是否光鲜漂亮,不是看城市规模大不大,楼房高不高,也不是看城市GDP数字叫起来好听不好听。他们的幸福很简单,就是暴雨来临时,城市不被雨水浸泡,自己的财产不遭受损失,自己的生活不被打扰。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水漫金山”的“天灾”,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反思,譬如城市科学发展模式,譬如科学规划、民主决策机制,譬如官员政绩考量体系,譬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执政理念……因为,普通市民的浪漫并不是在城市看海,而是享受到舒适、宽敞、整洁、便利的居住环境,享受到应有的尊严和尊重,享受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我们,不愿在城市看海,而愿在城市看树,看鸟,看绿色的草地,看清澈的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