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一天热似一天,去漂流的欲望无厘头地疯长。朋友的一个电话,把我从琐事中解救。一阵风似的买票、上车、启程。7月3日晚九点左右到达朋友家,漂流安排在第二天。
一行六人,三个好朋友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考虑孩子安全,我们选择了竹筏漂流。上午九点到达目的地——白马潭漂流上码头。一走出出租车,就领略了太阳的厉害,整个世界明晃晃的仿佛在镜子中。天格外的蓝,棉絮似的白云很随意的粘在上面,立体感很强。阳光里的青山绿树啊,绿得耀眼,绿得逼人。可无法给我们带来凉意,手拿相机,一直没有勇气走进阳光里拍照。
搁置在岸边的竹筏请出来,竹筏由数根粗大的毛竹串制而成,两头微微翘起,古香古色。不一会就被船夫装扮一新,四张长椅子一字排开,天蓝色凉棚鹅黄色流苏让竹筏从睡梦中醒来,不知从哪个年代迅速地穿越到现代。可以上船了啰!河面宽阔安静,河水幽深,很有点长江的气势。一坐上船,风变得清凉了,阳光也少了几分威力。呵!水真是个神奇的东东。咦!奇怪!我们的船为什么不顺流而下呢?不错,这是白马潭漂流不一样的地方——逆流而上。河面平缓,船夫站在船头不紧不慢地撑着,船缓缓地向前驶去。我们兴奋起来了:脱了鞋子,把脚伸入水中享受那份凉爽那份轻柔;孩子们用水枪打起来水仗,衣服差不多湿透了。当然,更少不了,摆个姿势来张玉照。河面变得湍急一些,水不再那样安分。站在船头的船夫换了鞋子跳下水中,扛上绑在船上的篙向前拽。船尾的船夫仍然在撑,他们用方言在交谈,我们一句也听不懂。看得出他们是配合很久的搭档,很默契。导游告诉我们,不要把脚伸进水里,那样会增加阻力。我们立马在椅子上做好,不敢轻举妄动。浪花越来越大,从上游急匆匆地奔向我们。船尾的船夫也跳进河里,用另一根篙子推。他俩一起用力,身体前倾,几乎快贴着水面了,过分的用力,让他们胳膊上的青筋根根爆出,豆大的汗珠从脸上身上簌簌地滚落。“这鬼天气,真热呀!”我终于听懂了他们的一句话。突然间,游兴全无,在船上如坐针毡。为了我们所谓的雅兴,需要的是别人为我们付出怎样的艰辛。是的,我们付钱了。钱真的能买来心安吗?望着船夫那张布满皱纹苍老的脸,有着我们父辈的影子。那弯下的脊梁让我看到了生活的重担。他们在一步步一步步向前,我的心在一点点一点点下沉。很后悔很后悔来漂流了。真的没想到会看到这一幕,它触动我的心弦,让我愧疚难当。朋友显然也感受到了,船上一下子变得特别安静,只听见河水哗啦哗啦的声音。水越来越湍急!导游发话了,由于河水太急,有劳游客下船绕过山嘴在上船。我们仿佛获得赦免一样,纷纷跳进河里。为了丰富旅程,岸边立了秋千。孩子们涌上去,荡呀悠呀,不用担心掉下来,脚下的沙面粉似的柔软细腻,在烈日里像刚炒过似的滚烫。赤脚走在石级上,像踩在烙铁上。离开了水,我们再次感受夏日太阳的厉害,不敢抬头看它。只知道它肆意地把热把光散布在我们周遭,无孔不入。路程不长,当我们汗流浃背地赶到船上,那种羞愧感无影无踪,我们有了一种共赴前程的自豪。河面再次变得平缓,幽深。船夫娴熟地根据深浅不停地换着篙子。小小的篙子撑起沉重的船,掌握着船驶向何方,这里藏匿着多少玄机哟!河面进入第二道关,我们再次下船,沿着河边的小路和我们的船并行。小路湿湿的,软软的,我们穿着橘黄色救生衣,撑着伞,吹着河风,像从传说中走来。再次上船,前行数百米,就到达了逆流终点。导游告诉我们再往上就是岳西了。
我们一起来到岸边茅草屋子里休息。我们和船夫攀谈起来,他们告诉我,他们有保底工资,每次出船有一定提成。我们一行人他们可以每人得到50元钱,我们稍感慰藉。返航了,船变得轻快起来。船夫淡定地站在船头,一根竹篙握在手里,掌握方向。翘起的船头犁开一层层浪花,船急促地向前,我们又兴奋起来,欢呼,不由自主地唱起《小小竹排江中游》。最刺激的恰恰是我们刚刚下船步行的地方,水涌上竹筏,亲吻我们的脚,抢夺我们放在船上的物品,我们大声惊呼!相互拥抱在一起。风在耳边轻轻拂过,让我们忘记了烈日。是逆流时的艰难换得现在的欢畅么?是船夫的艰辛换得我们的快乐么?是夏日的炎热才让我们倍感漂流时的清凉么?穿船的前行让我们看到山的后退么?突然间,我明白很多很多……
不知不觉快到岸了,不知什么时候,一只蓝色的蜻蜓静静地停在朋友女儿肉乎乎的脚上,我们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一幕。这大自然的精灵呀!你在为我们送行吗?你想告诉我们什么?留恋我们吗?终要归去。终要归去。蜻蜓飞走了,我们也踏上了归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