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9486
- 积分
- 55
- 威望
- 30
- 桐币
- 20
- 激情
- 145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7-26
文都童生
- 积分
- 55
鲜花( 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嬉子之波 于 2009-7-30 15:24 编辑
- B5 @6 |$ ^! h4 H# R1 S4 F% t9 `: Z. X
刘海粟说,潘赞化与潘玉良补办婚礼时,充当介绍人兼证婚人角色的仅有陈独秀一人。
9 P# ~+ x9 F q! _ r# S( P7 K5 H: t7 S1 V G* `6 {" h! Y- W
潘玉良(1895—1977)原名陈秀清,生于1895年6月14日,江苏扬州人,后改姓名为张玉良。1913年与潘赞化结为伉俪,改姓潘。1929年,先在上海美专任教,后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与徐悲鸿分别主持中大画室。她原有献身国内美术教育的心,但早年不幸的出身,使她难以在保守的中国社会中立足。1937年,她终于再离开住了八年的中国,重返巴黎,此后一住四十年,直到去世。画作有《读者》、《椅子上的少女》等。
" y0 k( Q& f! h" x0 z# u% [( R
" [. t6 Q8 A/ l8 `( t7 l/ ` 潘玉良在艺术上合中西于一冶,作品散发着神州泥土的芳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见重于艺坛。作品为西欧许多国家博物馆和著名收藏家收藏。她的传记载入《世界画家、雕塑家、素描家、木刻家大辞典》和法国《拉鲁斯绘画辞典》。 2 B, x) y0 F' }+ M9 p/ k/ \
3 P* R6 Y7 z& R) X% o! ~) V
7 R2 D- t w1 X [' C1 T3 i 潘玉良生前留下的两千余件作品和遗物,遵照其遗嘱,全部捐献给国家,实现了她“魂归中华”、“奉献国人”的宿愿。这批艺术珍品除少数以外,现均藏在安徽省博物馆。一九八五年,安徽省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通力合作,曾举办《旅法女画家潘玉良遗作展览》。那年,我专程看过。
5 `4 q# ]$ U, [% v* C8 ?: x% q
- {9 i1 x$ S. ~1 O: Q8 m$ {) Q& _ 时代让我们与潘玉良无一面之缘,但我和她曾经的丈夫潘赞化表弟张知行老人有缘相见,张知行先生原是冯玉祥将军的老部下,性豁达,敢于直言,精通军事,素有“儒将”之称.能见到知行老人的桐城人为数一二。1985年,年少气盛的我,怀着追求艺术的梦想冒昧的走进了北京禄米仓胡同26号,那时知行老人时任国务院参事,我在迷茫中独行,试图通过这位同乡圣人给我带来一线光明,遗憾当年城乡户籍的鸿沟让老人爱莫能助。但是,知行老人和谐可亲的教诲给了我今生实现梦想的动力,老人不止一次的和我提及晚年一定要回到家乡蟠龙看看的夙愿。$ A, \8 ? g& ?+ r9 T0 n# U
: T" G2 g1 R4 b4 U* M' m
另一位上海滩桐城籍知名老报人谢蔚明(2008年元月31日卒世)与时任首都卫戌总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张知行也有过交往。浦熙修被宪兵司令部逮捕因监狱人满为患,临时关押在卫戌总部,他通过张知行的帮助,她父亲浦友梧送来的衣被与洗用具以及书籍均及时送交浦熙修。四十年代中期的一天,谢在南京走访冯玉祥的旧部张知行将军,看到一位身着蓝布长衫、一把黑胡须飘拂胸前的老人,经张介绍,原来都是同乡,老人是他的表兄潘赞化。寒暄数语,潘即告退。张知行告诉他,潘是同盟会员,参加过蔡锷将军的护国军,任旅长,讨伐袁世凯,后转入政界,现已告老还乡。不久,谢回老家路过县城,特地去拜访他,接谈中,发现他思路清晰,精神极好,告诉他不少珍闻逸事,可惜今已淡忘。印象最深的是他出示一批名家字画中,有一幅陈独秀书赠给他的对联,写得苍劲有力,联语读起来使人荡气回肠,上联失记,只记得下联是“四山风雨鬼神惊”七个大字。潘赞化和陈独秀是情同莫逆的挚友。老人信奉道教,晚年当过桐城县政协委员。1957年反右中,因言获罪划为右派,处境潦倒,抑郁辞世。黄苗子见过他,留下的印象是:身材高大,蓄胡须,穿着的服装样式与众不同。 解放后,潘赞化的表弟张知行任国务院参事,谢蔚明从上海到京和他谈潘赞化,原来这位道教徒青年时代曾追随孙中山干革命,率领一旅兵力,参与过讨伐袁世凯的战役。还在南京政府交通部当过司长。潘赞化为人诚恳厚道,当潘玉良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结业后,潘赞化通过安徽省教育厅为潘玉良取得官费留学名额。她在法国,获得巴黎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毕业证书,继到罗马进入意大利国立美专,兼攻油画、雕塑。她虽雄心勃勃,无奈罗马、巴黎艺术殿堂大师级的位置与她无缘,定居巴黎初期建立的小家庭也以解散告终。岁月催人老,潘玉良筋疲力尽,在“花都”巴黎长安居大不易,她带着凝聚毕生心血的绘画作品,在巴黎的边缘地带度过余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