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30069
积分 52
威望 37
桐币 37
激情 -1
金币 0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1
文都童生
积分 52
鲜花(
0 )
鸡蛋(
0 )
1、管仲(前725-前645):字夷吾,颍上人,春秋著名....家,有《管子》十九卷。/ \" O7 j( r9 L6 ?1 }! ]5 j
3 c4 x1 L/ j9 N: D; N. ?
2、李耳(?-?):字伯阳,俗称老子,楚国苦县(今涡阳)人,道家创始人,有《道德经》五千言。
0 ? K7 h8 A- d% k
& ]: a8 o' ]' {3 v$ t5 f2 V 3、文翁(前156-前101):名党,字仲翁,汉庐江郡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太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政绩卓著。《汉书》评论:“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载:文翁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 z r6 A: y; J$ T
9 x) @' z1 R0 u 4、桓谭(约前13-56):字君山,沛国相(今濉溪)人,两汉间哲学家、政论家,有《新论》。2 }. Z5 J$ g- a4 {' G" S
% C1 J0 W4 \, ?) y9 U }! O, F 5、华佗(?-208),字元化,亳州人,东汉末杰出医学家,时人尊为“神医”。自幼好学,通晓五经,尤精医学。发明中药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1600多年。其重视预防疾病,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又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与姿态,创造“五禽之戏”。功法流传后世,形成内容丰富、分支繁多之“导引学派”。曹操患头风症,多次请其治病,每治皆愈,但难根除,便强留做侍医,华佗拒不从,遂为之所杀。
; y: |7 b$ A7 v1 _ 1 S$ M6 K9 |; A( i8 n, n
6、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亳州人。
; C9 m" R$ o; q( v2 i- ~. ? 7、曹丕(187-226):字子桓,亳州人。& s# L" @8 H& [2 M# d2 g0 F
8、曹植(192-232):字子建,亳州人。3 ~; c% q, _# t2 N* ?
5 M. D3 K P5 U A9 F+ u
9、夏侯玄(209-254):字太初,亳州人。夏侯尚子,官至太常。因与中书令李丰等谋杀司马师,事泄被杀。其精玄理,为早期玄学领袖。原有集三卷,多散佚。今存《答司马宣王书》、《时事议》、《乐毅论》、《皇胤赋》等。
5 \+ ]* k& j5 G 7 f; p0 R# I0 _4 r( S! G) S. [
10、嵇康(224-263):字叔夜,宿州人,竹林七贤之一。
4 X2 H8 \! F6 j8 o. y 11、刘伶(约221-300):字伯伦,宿州人,竹林七贤之一。
1 z/ ~5 o" O( Z1 s- o+ |
5 j3 o D( l; X# F6 @* o 12、戴逵(326-396):字安道,宿州人,东晋雕塑家、画家、哲学家。其年少画《南部赋》,使老师范宣改变了绘画无用的看法。戴富有巧艺,绘画而外,又善琴,更以擅长雕刻及铸造佛像而知名。戴逵曾造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及菩萨像。为了创造新的样式,他暗暗坐在帷帐中倾听群众议论。根据大家的褒贬,加以研究,积思三年才完成。由此可见戴逵是首先创造了中国式佛像的艺术家。戴逵还创造了夹纻漆像的作法,把漆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是今天仍流行的脱胎漆器创始者。戴逵在南京瓦棺寺作的五躯佛像,和顾恺之《维摩诘像》及狮子国的玉像,共称“瓦棺寺三绝”。
8 T m; g9 S' N1 ~
% \1 \. G! Q( O 13、薄绍之:字敬叔,一作敬元,南朝宋丹阳(今当涂)人。官至给事中。善书,学王献之,风骨秀异,行草倜傥。与羊欣齐名,世称“羊薄”。梁代学者袁昂作《古今书评》,称“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乃至挥豪振纸,有疾闪飞动之势。”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称其书如龙游在霄,缱绻可爱。庾肩吾《书品》列其书为下之上品,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其隶书、行书、草书入妙品。2 V0 m. f6 N3 a5 @2 J" ?! K8 G
2 X! e7 ?7 J1 [, u1 y) e 14、周兴嗣(?-521):字思纂,世居姑孰(今当涂),祖籍陈郡项县,南朝梁文学家。编有《千字文》,是我国蒙学读物中成书最早,流传最广的一种。( U- S4 ~* g. a! \. n# p
* \* I0 c$ Q0 A 15、何胤(446-531):字子季,庐江潜(今霍山)人。南明齐时官至中书令。后入山隐居。与兄求、点并为著名隐士,后迁居吴郡虎丘山西寺讲经。著有《百法论》、《十二门论》、《注周易》各一卷,《毛诗总集》五卷,《毛诗隐义》十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五卷行于世。' ^: D7 `0 H( n0 @5 j
* W2 I8 X* j/ D- i# x; L
16、曹霸(约704-约770):亳州人,曹操后裔。唐时官左武卫将军,擅画马,与其门生韩干最著名。天宝间曾画御马。亦工肖像,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杜甫作《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极加称赞。# P& j+ L* E$ a: |3 p$ R
+ e' [) Y, t0 Q/ u; f1 Q# S2 C 17、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宣城人,郡望河间,唐开元进士,著名诗人,以五言律诗擅长,有《刘河间集》。, l& I0 ?& T- C3 H' Z
' v+ ~! L2 M9 Q3 x$ R
18、张志和(714-774):本名龟龄,字子同,号玄真子,其先金华人,后移居祁门。十六岁举明经进士,唐代著名诗人,兼擅丝竹、绘画。大历九年溺水死。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人传颂不衰。+ p4 R) D' D F( `/ S6 Z
& Q. p- T! ~0 s3 U8 E* }( ]" y$ ? 19、萧颖士(717-760):字茂挺,阜阳人,其先常州人,开元进士,对策第一,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8 R' v, W: c' r& d2 @1 n* L5 v$ S- A
8 q6 _* w* n2 L0 _ P7 V 20、王建(约767-约831后):字仲初,阜阳人,擅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6 ^ u& E) | Q* f3 F' V9 N
5 h; R5 W- M8 \ h- {* D' E% {3 [ 21、张籍(约767-约830):字文昌,和县人,原籍苏州,贞元进士,诗人。
1 N3 a4 b0 k( V; k
; Y% S1 ^8 v2 f& D 22、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人,迁无锡,元和进士,宰相,其“悯农诗”闻名于世。/ a5 {3 u( j3 B- G+ l, h' z
" T" V; Y$ |* p/ k% U) P4 B
23、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石台人,大顺进士,诗人。( i# K/ j1 g8 J1 a5 @; x, D- S7 ?
5 Y1 I* i1 C$ L1 h8 j
24、陈抟(?-989):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人(非河南鹿邑人),五代宋初道教著名学者。2 H' c% P6 [& I$ x2 I* s9 L" d
9 O& A- \/ ?/ @8 y# o; R7 V& c7 g
25、伍乔(927-977):庐江人,一作贵池人乃误。南唐宝大十三年(955)状元。少年时即勤奋好学,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艺等多有研究,尤工诗。南唐为宋所灭,拒不出仕,归隐九华以终。著名有《花蕊夫人传》两篇,诗一卷,但多已佚。0 s: W. d2 D* o5 K6 C3 C' {7 ?& \
3 w# a+ B1 {: U: [. ^( i 26、舒雅:字子正,旌德人,一作歙人,一作休宁人。南唐显德六年(959)状元(一说非状元),工文善画。入宋后奉敕纂修校定《文苑英华》、《册府元龟》、《论语正义》、《周礼》、《尔雅》等书,为宋初西昆体著名文人。
: o! v1 v9 H6 G6 @) F
" K$ X! P$ ?; f3 z 27、姚铉(968-1020):字宝之,合肥人,太平兴国进士,富藏书,文辞敏丽,尚韩、柳古文,为救颓弊文风,纂集历代诗文为《唐文粹》,与柳开等开宋代古文运动先声。
* L& B5 ^9 o# U# B- f o6 N + W" V2 p5 B& N9 z! k$ [( n
28、毕升(?-1051):歙县人,一说英山人(以前各类书籍均记载毕升是徽州人,后因英山发现了毕升的墓,现英山说多矣;然考虑徽州大姓有毕姓,笔者认为毕升可能是迁到英山的徽州人),一说杭州人(此说是因沈括是杭州人,但此说不可信,沈括自幼生长在苏州,参见南宋范成大《绍熙吴郡志》进士名录),北宋发明家,庆历年间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英山原属安徽,上世纪50年代划归湖北。
6 y7 V x$ z- x
2 o: P, }! U. C1 P6 M$ { 29、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皇祐年间赐进士出身,宣城人,诗与苏舜钦齐名,有《宛陵集》。
: w: q; q0 d8 e" p2 g7 q / o1 g# q) y' Q% \9 b$ {$ r) ~
30、郭祥正(1035-1113):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当涂人。少有诗名,梅尧臣称赞他是李白的后身,皇祐五年(1053)进士,有《青山集》。+ t; @( ^" ^) i+ a. `; ]
9 m* {# K8 T' P: c. I 31、杨杰(约1078年前后在世):字次公,号无为子,无为人,嘉祐进士,诗人,有《无为集》。
" }5 M' u/ E( U8 e. r - k2 f% [8 l* T2 k
32、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舒州桐城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宋画第一。$ e2 I) r0 c5 R" b8 I
) A( G/ w; o# f/ w; D 33、崔白:字子西,凤阳人,北宋著名画家。善画花竹、羽毛、芰荷、道释、鬼神、山林飞走之类,尤长于写生。极工于鹅,所画无不精绝。崔白的花鸟画打破了自宋初100年来由黄筌父子工致富丽为标准的花鸟体制,开北宋宫廷绘画之新风。有《双喜图》、《寒雀图》、《竹鸥图》等传世。其弟崔悫、孙崔顺之皆善画,同袭崔白画风,颇为时人所重。% w7 n* C9 j6 l. \
4 g3 }0 ]$ _2 Z# h" [ 34、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长于楚州淮阴,熙宁六年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有《柯山集》、《宛邱集》。
! [" r& k) l5 l# I
5 j* i7 X1 a, w7 H 35、阮阅(约1126前后在世):字闳休,原名美成,号散翁、松菊道人,舒城人,元丰八年进士(1085),有《诗话总龟》。( z3 u: u/ Z: c2 F
* s7 B$ F% W' ^) l; K. S9 B$ B" M
36、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人,南宋著名词人,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
9 s, ^: ?5 t% }. A
3 n' ?+ O; |; i 37、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凤台人,两宋间著名诗人、词人、道学家。绍兴六年召赐进士。吕本中二十岁左右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使“江西派”定名,虽然未把自己列入其中,但后人多视其为“江西派”,诗属江西诗派。
$ _8 B n6 x8 ~4 @' o" E# f1 h 0 s8 K) D3 C: M4 {
38、胡仔(约1147前后在世):字元任,号苕溪渔隐,绩溪人,有《苕溪渔隐诗话》。
# v) x" l y- a' Z) j6 t1 M9 h # C d9 G7 w3 M% E$ m3 k, N3 i i
39、宗杲(1089-1163):俗姓奚,号妙喜,宁国人,宋代四大高僧之一。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宗杲因对奸相奏桧不满而被褫夺衣牒,充军至衡州,宗杲问心无愧,十分超脱,在此期间集最先师语录公案为《正法眼藏》六卷。后迁梅州。十五年后遇赦,恢复衣牒。之后再住径山,因之世称“径山宗杲”。绍兴三十二年(1162)赐号“大慧禅师”,翌年八月九日临终前,弟子请他遗偈,他挥笔疾书:“生也这么,死也这么,有偈无偈,是什么热!”
% U. N( Y6 g! Y' b
4 y5 U/ O# g* c+ m- o9 X3 J1 ] 40、程大昌(1123-1195):字泰之,休宁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精于地理,有《诗论》、《演繁露》、《考古编》等。7 i6 Z j- {. b7 x
* N6 B& T7 E% [2 `+ L4 _ 41、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县人,生于宁波,曾居芜湖,南宋绍兴二十四年状元,著名词人,诗、词、书、文章俱佳。
! b( l% Q! j2 ]5 j5 [
% H1 Z# n1 _! i# z! [0 m+ f 42、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歙县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有《罗鄂州小集》六卷、《新安志》、《尔雅翼》传世,其中《新安志》为著名方志,也是安徽省唯一流传至今的宋志。
8 T) ^! i0 D% J3 P . u1 j# K! `: c% ~) p
43、吕祖谦(1137-118 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凤台人,迁金华,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鸿词科,杰出思想家,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他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在于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在文学上则力求融合道学与辞章。吕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兼总众说,自成学派,深得一时人士称赞。著有《东莱左氏博议》、《吕氏家塾读书记》、《大事记》、《文海》、《古周易》、《书说》、《春秋左氏传说》、《春秋左氏传续说》、《吕东莱文集》及与朱熹共辑的《近思录》。
' B+ N' @; I* _$ A + N% ]) f2 T7 V) u3 ^8 i
44、王明清(1145-1207):字仲言,阜阳人。学者王铚(有《续清夜录》、《雪溪集》)次子,著有《玉照新志》、《挥尘录》、《挥尘余话》、《投辖录》等著名笔记,影响较大。
/ }- V* f4 c' M; `4 z
0 \# J* l6 C% ^( Y* E 45、程珌(1164-1242),字怀古,休宁人,号洺水遗民,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词人,有《洺水集》和《洺水词》。
: x2 b0 \% y4 ?( z
' g5 M, q% {- P, Q2 s7 r G 46、祝穆(?-?):字和甫,歙县人,迁福建崇安,曾祖祝确为朱熹外祖父,地理学家,诗人,有《方舆胜览》,是著名的地理著作。2 T- L: @ u) ?: S8 Q8 \- k. k
; y$ {/ r( z" A& b. c0 a; l% ]
47、华岳(约1175-1219):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人。南宋武状元。初上书请去韩侂胄,后多次提出抗金主张,被史弥远弃之不用。遂谋除史弥远,事泄,被杖死。其诗声调豪放,格律高举。有《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先生南征录》、《南迁录》。传载《宋史忠义传》。
6 e) P! h# D% B0 h- X+ L
8 a6 |7 I7 x5 K6 v 48、张即之(1186-1263):字温夫,一字樗寮,和县人,南宋著名书法家。以父荫授承务郎,举进士后历监平江府粮料院,累官司农地丞。工书,得欧阳询、米芾法而参己意,劲健峻峭,南宋末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宝其翰墨。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云:“人知张师海岳(米芾),而不知其出入欧(阳询)、褚(遂良)。”传世墨迹有《汪氏报本庵记》、《大字杜甫诗卷》、《与殿元学士札》、《台慈帖》等。
) k0 c6 z; x2 `' w0 R
" `7 W5 q2 a5 [ 49、吴潜(1196-1262):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宁国人,先世迁溧水,吴潜生于德清,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后为贾似道迫害而死。著名词人,有《履斋遗稿》四卷,续集一卷,别集二卷,《履斋先生诗馀》一卷。1 G: M7 a% F4 C, A4 _
) G5 q1 e; l2 T' t8 J* V7 V- | 50、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有《秋崖集》。
& ] n) C6 g! q# m6 [1 i
/ V9 u. P3 w1 c l+ |1 X$ w# i 51、方回(1227-1307):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山人,歙县人,宋元季著名文人,有《桐江集》,编《瀛奎律髓》,对后世影响较大;
6 B' g( F4 [! T# O * C, b( L; ~7 V6 a6 F9 T
52、郑玉(1298-1358):字子美,歙县人。元著名学者,为学崇朱熹,主张朱(熹)陆(九渊)合一,强调知吾之性,行吾之道,而“反求诸身”。元至正十四年(1354)授以翰林待制奏议大夫之职,辞不就。至正十七年,明军入徽州,欲招之为官,亦不就。次年,以一身不事二姓自缢。有《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 P& K* z$ M- v1 D* `* M4 o8 X
& [! t6 J3 J% X! D3 q' Z0 d
53、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色目人,世居武威,徙合肥,元统元年(1333)进士第二,元末忠臣第一,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文章气魄深厚,篆隶古雅,有《青阳集》。
楼主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