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74|回复: 12

安徽百名文化名人

[复制链接]

6

主题

24

回帖

5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5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8 21: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管仲(前725-前645):字夷吾,颍上人,春秋著名....家,有《管子》十九卷。/ \" O7 j( r9 L6 ?1 }! ]5 j
3 c4 x1 L/ j9 N: D; N. ?
2、李耳(?-?):字伯阳,俗称老子,楚国苦县(今涡阳)人,道家创始人,有《道德经》五千言。
0 ?  K7 h8 A- d% k
& ]: a8 o' ]' {3 v$ t5 f2 V3、文翁(前156-前101):名党,字仲翁,汉庐江郡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太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政绩卓著。《汉书》评论:“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载:文翁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 z  r6 A: y; J$ T
9 x) @' z1 R0 u4、桓谭(约前13-56):字君山,沛国相(今濉溪)人,两汉间哲学家、政论家,有《新论》。2 }. Z5 J$ g- a4 {' G" S

% C1 J0 W4 \, ?) y9 U  }! O, F5、华佗(?-208),字元化,亳州人,东汉末杰出医学家,时人尊为“神医”。自幼好学,通晓五经,尤精医学。发明中药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1600多年。其重视预防疾病,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又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与姿态,创造“五禽之戏”。功法流传后世,形成内容丰富、分支繁多之“导引学派”。曹操患头风症,多次请其治病,每治皆愈,但难根除,便强留做侍医,华佗拒不从,遂为之所杀。
; y: |7 b$ A7 v1 _1 S$ M6 K9 |; A( i8 n, n
6、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亳州人。
; C9 m" R$ o; q( v2 i- ~. ?7、曹丕(187-226):字子桓,亳州人。& s# L" @8 H& [2 M# d2 g0 F
8、曹植(192-232):字子建,亳州人。3 ~; c% q, _# t2 N* ?
5 M. D3 K  P5 U  A9 F+ u
9、夏侯玄(209-254):字太初,亳州人。夏侯尚子,官至太常。因与中书令李丰等谋杀司马师,事泄被杀。其精玄理,为早期玄学领袖。原有集三卷,多散佚。今存《答司马宣王书》、《时事议》、《乐毅论》、《皇胤赋》等。
5 \+ ]* k& j5 G7 f; p0 R# I0 _4 r( S! G) S. [
10、嵇康(224-263):字叔夜,宿州人,竹林七贤之一。
4 X2 H8 \! F6 j8 o. y11、刘伶(约221-300):字伯伦,宿州人,竹林七贤之一。
1 z/ ~5 o" O( Z1 s- o+ |
5 j3 o  D( l; X# F6 @* o12、戴逵(326-396):字安道,宿州人,东晋雕塑家、画家、哲学家。其年少画《南部赋》,使老师范宣改变了绘画无用的看法。戴富有巧艺,绘画而外,又善琴,更以擅长雕刻及铸造佛像而知名。戴逵曾造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及菩萨像。为了创造新的样式,他暗暗坐在帷帐中倾听群众议论。根据大家的褒贬,加以研究,积思三年才完成。由此可见戴逵是首先创造了中国式佛像的艺术家。戴逵还创造了夹纻漆像的作法,把漆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是今天仍流行的脱胎漆器创始者。戴逵在南京瓦棺寺作的五躯佛像,和顾恺之《维摩诘像》及狮子国的玉像,共称“瓦棺寺三绝”。
8 T  m; g9 S' N1 ~
% \1 \. G! Q( O13、薄绍之:字敬叔,一作敬元,南朝宋丹阳(今当涂)人。官至给事中。善书,学王献之,风骨秀异,行草倜傥。与羊欣齐名,世称“羊薄”。梁代学者袁昂作《古今书评》,称“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乃至挥豪振纸,有疾闪飞动之势。”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称其书如龙游在霄,缱绻可爱。庾肩吾《书品》列其书为下之上品,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其隶书、行书、草书入妙品。2 V0 m. f6 N3 a5 @2 J" ?! K8 G

2 X! e7 ?7 J1 [, u1 y) e14、周兴嗣(?-521):字思纂,世居姑孰(今当涂),祖籍陈郡项县,南朝梁文学家。编有《千字文》,是我国蒙学读物中成书最早,流传最广的一种。( U- S4 ~* g. a! \. n# p

* \* I0 c$ Q0 A15、何胤(446-531):字子季,庐江潜(今霍山)人。南明齐时官至中书令。后入山隐居。与兄求、点并为著名隐士,后迁居吴郡虎丘山西寺讲经。著有《百法论》、《十二门论》、《注周易》各一卷,《毛诗总集》五卷,《毛诗隐义》十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五卷行于世。' ^: D7 `0 H( n0 @5 j
* W2 I8 X* j/ D- i# x; L
16、曹霸(约704-约770):亳州人,曹操后裔。唐时官左武卫将军,擅画马,与其门生韩干最著名。天宝间曾画御马。亦工肖像,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杜甫作《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极加称赞。# P& j+ L* E$ a: |3 p$ R

+ e' [) Y, t0 Q/ u; f1 Q# S2 C17、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宣城人,郡望河间,唐开元进士,著名诗人,以五言律诗擅长,有《刘河间集》。, l& I0 ?& T- C3 H' Z
' v+ ~! L2 M9 Q3 x$ R
18、张志和(714-774):本名龟龄,字子同,号玄真子,其先金华人,后移居祁门。十六岁举明经进士,唐代著名诗人,兼擅丝竹、绘画。大历九年溺水死。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人传颂不衰。+ p4 R) D' D  F( `/ S6 Z

& Q. p- T! ~0 s3 U8 E* }( ]" y$ ?19、萧颖士(717-760):字茂挺,阜阳人,其先常州人,开元进士,对策第一,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8 R' v, W: c' r& d2 @1 n* L5 v$ S- A
8 q6 _* w* n2 L0 _  P7 V20、王建(约767-约831后):字仲初,阜阳人,擅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6 ^  u& E) |  Q* f3 F' V9 N
5 h; R5 W- M8 \  h- {* D' E% {3 [21、张籍(约767-约830):字文昌,和县人,原籍苏州,贞元进士,诗人。
1 N3 a4 b0 k( V; k
; Y% S1 ^8 v2 f& D22、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人,迁无锡,元和进士,宰相,其“悯农诗”闻名于世。/ a5 {3 u( j3 B- G+ l, h' z
" T" V; Y$ |* p/ k% U) P4 B
23、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石台人,大顺进士,诗人。( i# K/ j1 g8 J1 a5 @; x, D- S7 ?
5 Y1 I* i1 C$ L1 h8 j
24、陈抟(?-989):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人(非河南鹿邑人),五代宋初道教著名学者。2 H' c% P6 [& I$ x2 I* s9 L" d
9 O& A- \/ ?/ @8 y# o; R7 V& c7 g
25、伍乔(927-977):庐江人,一作贵池人乃误。南唐宝大十三年(955)状元。少年时即勤奋好学,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艺等多有研究,尤工诗。南唐为宋所灭,拒不出仕,归隐九华以终。著名有《花蕊夫人传》两篇,诗一卷,但多已佚。0 s: W. d2 D* o5 K6 C3 C' {7 ?& \

3 w# a+ B1 {: U: [. ^( i26、舒雅:字子正,旌德人,一作歙人,一作休宁人。南唐显德六年(959)状元(一说非状元),工文善画。入宋后奉敕纂修校定《文苑英华》、《册府元龟》、《论语正义》、《周礼》、《尔雅》等书,为宋初西昆体著名文人。
: o! v1 v9 H6 G6 @) F
" K$ X! P$ ?; f3 z27、姚铉(968-1020):字宝之,合肥人,太平兴国进士,富藏书,文辞敏丽,尚韩、柳古文,为救颓弊文风,纂集历代诗文为《唐文粹》,与柳开等开宋代古文运动先声。
* L& B5 ^9 o# U# B- f  o6 N+ W" V2 p5 B& N9 z! k$ [( n
28、毕升(?-1051):歙县人,一说英山人(以前各类书籍均记载毕升是徽州人,后因英山发现了毕升的墓,现英山说多矣;然考虑徽州大姓有毕姓,笔者认为毕升可能是迁到英山的徽州人),一说杭州人(此说是因沈括是杭州人,但此说不可信,沈括自幼生长在苏州,参见南宋范成大《绍熙吴郡志》进士名录),北宋发明家,庆历年间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英山原属安徽,上世纪50年代划归湖北。
6 y7 V  x$ z- x
2 o: P, }! U. C1 P6 M$ {29、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皇祐年间赐进士出身,宣城人,诗与苏舜钦齐名,有《宛陵集》。
: w: q; q0 d8 e" p2 g7 q/ o1 g# q) y' Q% \9 b$ {$ r) ~
30、郭祥正(1035-1113):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当涂人。少有诗名,梅尧臣称赞他是李白的后身,皇祐五年(1053)进士,有《青山集》。+ t; @( ^" ^) i+ a. `; ]

9 m* {# K8 T' P: c. I31、杨杰(约1078年前后在世):字次公,号无为子,无为人,嘉祐进士,诗人,有《无为集》。
" }5 M' u/ E( U8 e. r- k2 f% [8 l* T2 k
32、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舒州桐城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宋画第一。$ e2 I) r0 c5 R" b8 I

) A( G/ w; o# f/ w; D33、崔白:字子西,凤阳人,北宋著名画家。善画花竹、羽毛、芰荷、道释、鬼神、山林飞走之类,尤长于写生。极工于鹅,所画无不精绝。崔白的花鸟画打破了自宋初100年来由黄筌父子工致富丽为标准的花鸟体制,开北宋宫廷绘画之新风。有《双喜图》、《寒雀图》、《竹鸥图》等传世。其弟崔悫、孙崔顺之皆善画,同袭崔白画风,颇为时人所重。% w7 n* C9 j6 l. \

4 g3 }0 ]$ _2 Z# h" [34、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长于楚州淮阴,熙宁六年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有《柯山集》、《宛邱集》。
! [" r& k) l5 l# I
5 j* i7 X1 a, w7 H35、阮阅(约1126前后在世):字闳休,原名美成,号散翁、松菊道人,舒城人,元丰八年进士(1085),有《诗话总龟》。( z3 u: u/ Z: c2 F
* s7 B$ F% W' ^) l; K. S9 B$ B" M
36、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人,南宋著名词人,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
9 s, ^: ?5 t% }. A
3 n' ?+ O; |; i37、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凤台人,两宋间著名诗人、词人、道学家。绍兴六年召赐进士。吕本中二十岁左右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使“江西派”定名,虽然未把自己列入其中,但后人多视其为“江西派”,诗属江西诗派。
$ _8 B  n6 x8 ~4 @' o" E# f1 h0 s8 K) D3 C: M4 {
38、胡仔(约1147前后在世):字元任,号苕溪渔隐,绩溪人,有《苕溪渔隐诗话》。
# v) x" l  y- a' Z) j6 t1 M9 h# C  d9 G7 w3 M% E$ m3 k, N3 i  i
39、宗杲(1089-1163):俗姓奚,号妙喜,宁国人,宋代四大高僧之一。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宗杲因对奸相奏桧不满而被褫夺衣牒,充军至衡州,宗杲问心无愧,十分超脱,在此期间集最先师语录公案为《正法眼藏》六卷。后迁梅州。十五年后遇赦,恢复衣牒。之后再住径山,因之世称“径山宗杲”。绍兴三十二年(1162)赐号“大慧禅师”,翌年八月九日临终前,弟子请他遗偈,他挥笔疾书:“生也这么,死也这么,有偈无偈,是什么热!”
% U. N( Y6 g! Y' b
4 y5 U/ O# g* c+ m- o9 X3 J1 ]40、程大昌(1123-1195):字泰之,休宁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精于地理,有《诗论》、《演繁露》、《考古编》等。7 i6 Z  j- {. b7 x

* N6 B& T7 E% [2 `+ L4 _41、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县人,生于宁波,曾居芜湖,南宋绍兴二十四年状元,著名词人,诗、词、书、文章俱佳。
! b( l% Q! j2 ]5 j5 [
% H1 Z# n1 _! i# z! [0 m+ f42、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歙县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有《罗鄂州小集》六卷、《新安志》、《尔雅翼》传世,其中《新安志》为著名方志,也是安徽省唯一流传至今的宋志。
8 T) ^! i0 D% J3 P. u1 j# K! `: c% ~) p
43、吕祖谦(1137-118 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凤台人,迁金华,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鸿词科,杰出思想家,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他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在于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在文学上则力求融合道学与辞章。吕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兼总众说,自成学派,深得一时人士称赞。著有《东莱左氏博议》、《吕氏家塾读书记》、《大事记》、《文海》、《古周易》、《书说》、《春秋左氏传说》、《春秋左氏传续说》、《吕东莱文集》及与朱熹共辑的《近思录》。
' B+ N' @; I* _$ A+ N% ]) f2 T7 V) u3 ^8 i
44、王明清(1145-1207):字仲言,阜阳人。学者王铚(有《续清夜录》、《雪溪集》)次子,著有《玉照新志》、《挥尘录》、《挥尘余话》、《投辖录》等著名笔记,影响较大。
/ }- V* f4 c' M; `4 z
0 \# J* l6 C% ^( Y* E45、程珌(1164-1242),字怀古,休宁人,号洺水遗民,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词人,有《洺水集》和《洺水词》。
: x2 b0 \% y4 ?( z
' g5 M, q% {- P, Q2 s7 r  G46、祝穆(?-?):字和甫,歙县人,迁福建崇安,曾祖祝确为朱熹外祖父,地理学家,诗人,有《方舆胜览》,是著名的地理著作。2 T- L: @  u) ?: S8 Q8 \- k. k
; y$ {/ r( z" A& b. c0 a; l% ]
47、华岳(约1175-1219):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人。南宋武状元。初上书请去韩侂胄,后多次提出抗金主张,被史弥远弃之不用。遂谋除史弥远,事泄,被杖死。其诗声调豪放,格律高举。有《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先生南征录》、《南迁录》。传载《宋史忠义传》。
6 e) P! h# D% B0 h- X+ L
8 a6 |7 I7 x5 K6 v48、张即之(1186-1263):字温夫,一字樗寮,和县人,南宋著名书法家。以父荫授承务郎,举进士后历监平江府粮料院,累官司农地丞。工书,得欧阳询、米芾法而参己意,劲健峻峭,南宋末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宝其翰墨。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云:“人知张师海岳(米芾),而不知其出入欧(阳询)、褚(遂良)。”传世墨迹有《汪氏报本庵记》、《大字杜甫诗卷》、《与殿元学士札》、《台慈帖》等。
) k0 c6 z; x2 `' w0 R
" `7 W5 q2 a5 [49、吴潜(1196-1262):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宁国人,先世迁溧水,吴潜生于德清,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后为贾似道迫害而死。著名词人,有《履斋遗稿》四卷,续集一卷,别集二卷,《履斋先生诗馀》一卷。1 G: M7 a% F4 C, A4 _

) G5 q1 e; l2 T' t8 J* V7 V- |50、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有《秋崖集》。
& ]  n) C6 g! q# m6 [1 i
/ V9 u. P3 w1 c  l+ |1 X$ w# i51、方回(1227-1307):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山人,歙县人,宋元季著名文人,有《桐江集》,编《瀛奎律髓》,对后世影响较大;
6 B' g( F4 [! T# O* C, b( L; ~7 V6 a6 F9 T
52、郑玉(1298-1358):字子美,歙县人。元著名学者,为学崇朱熹,主张朱(熹)陆(九渊)合一,强调知吾之性,行吾之道,而“反求诸身”。元至正十四年(1354)授以翰林待制奏议大夫之职,辞不就。至正十七年,明军入徽州,欲招之为官,亦不就。次年,以一身不事二姓自缢。有《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 P& K* z$ M- v1 D* `* M4 o8 X
& [! t6 J3 J% X! D3 q' Z0 d
53、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色目人,世居武威,徙合肥,元统元年(1333)进士第二,元末忠臣第一,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文章气魄深厚,篆隶古雅,有《青阳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

主题

24

回帖

5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52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1: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54、朱橚(1361-1425):号成斋,朱元璋第五子,封周王。一生好学,著有《元宫词》一百章、《救荒本草》、《普济方》等。其中《普济方》一六八卷,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 A, X1 h1 s) K
/ e8 a% L" D) q4 O4 u, N# h, }) Q55、朱权(1378-1448):自称大明奇士,别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臞仙,朱元璋第十七子,卒谥献,世称宁献王。明代戏曲家,博学多艺,擅长鼓琴,喜爱戏曲,信奉道家思想。自称作杂十二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二种。朱权的戏剧理论著作有《太和正音谱》、《务头集韵》和《琼林雅韵》三种。后两种已佚。《太和正音谱》是一部影响后世较大的戏曲文学理论、戏曲音乐理论兼及戏曲史料的著作。/ Q% ~% h* u* K' u
* y7 m# r, T& e* S9 `) P, E
56、程敏政(1445-1500):字克勤,休宁篁墩(今屯溪)人,时人称为程篁墩。自幼聪敏,酷爱读书,有“神童”之号。10岁随父到四川,为巡抚罗绮所钟爱,推荐给英宗。召见时,英宗令作《瑞雪》诗和《经书义论》,他才思敏捷,文采出众,受到称赞,被破格送入翰林院读书。后学业大进,又受到大学士李贤赏识,被招为女婿。; a& n* a. }( C: k7 M
后为成化二年进士第二,授翰林院编修。程敏政在文学上与李东阳齐名,传世之作有《宋遗民录》、《篁墩文集》、《明文衡》、《宋纪受终考》、《新安文献志》等,并撰有明弘治本《休宁志》38卷,为休宁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

主题

24

回帖

5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52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1: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57、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歙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擅长古文辞,工诗词,世称“后五子”之一,颇受时人见重,有《太函集》等。% H+ k7 ?1 E0 I6 N/ F6 r6 U  I
1 [2 O" U! P; b5 h
58、朱载育(1536-1611):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又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卒谥端清,凤阳人,居沁阳,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
  q( \0 _: ^* m朱载育深受父亲郑恭王朱厚烷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折节下士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他5岁时,即嘉靖二十九年(1550),因皇族之间的权力纷争,父亲非罪削爵,被禁锢高墙。年仅15岁的朱载育,笃学有至性,筑土室于宫门外,开始了席蒿独处的淡泊生活。; P" Z5 W, t' V' x: p: j  ]/ n% X$ U
在落寞坎坷独居19年的漫长岁月里,朱载育拜结贤哲,出入俗理,以追逐日月的精神,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朱载育24岁时,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瑟谱》。之后又相继写出了《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辩惑》等一系列音乐理论著作。7 Y% ]+ f, Y1 h# Z8 E$ g) z
朱载育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共完成《律学新说》、《算学新说》、《嘉量算经》、《乐律全书》和《醒世词》等20多部立说巨著。他在珠算上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计算,得出了求解等比数列,首创十二平均律(或称十二等程律、新法密率),提出了“异径管说”,设计并制造出弦准和律管;他创立“舞学”,绘制了大量舞谱;
) r  \7 B. X" U. g! T9 {; H# B朱载育不仅精于音乐研究,功于舞蹈设计,而且在天文、算学等方面也硕果累累。在天文学上,万历九年他完成了《律历融通》这部历学著作;之后,又在总结前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了两部新历《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
% I8 y' @* X+ K, s' }在算学上,他首次运用珠算进行开方,研究出了数列等式,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其中某些演算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他发明了累黍定尺法,精确地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与地磁偏角,还精确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什和水银的比重。
6 B9 z9 y" s7 i' ?4 w( n! S. s朱载育为我国夺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他的理论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大发明”,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出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他又是算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家,在美术、哲学、文学方面也有惊世的建树。朱载育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伟大巨星之一,是我们炎黄子孙精神支柱之一。”“在他的身上,充满了科学、哲学和辩证思想的光辉。”时至今日,朱载育的不少学术成果,在现代科技中还发挥着潜在的作用。中外学者惊叹他为“不可思议的异人”,称他为“神人”,尊崇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朱载育是真正的伟大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6 N- E1 q# d) w+ [) ^- |) v0 T; N+ L8 ~+ @2 F, _$ F, s( T
59、程大位(1533-1603):字汝思,休宁人(今屯溪),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大师,元明四大数学家之一。有《算法统宗》17卷及《算法纂要》4卷,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难题并记载了解题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算法统宗》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之后,又流传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影响较大。
1 C" o" o7 B$ z7 j' A3 N$ [. l1 a! D2 p/ {  A" c; o
60、憨山(1545-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俗姓蔡,全椒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元年(1573),他来到五台山,喜爱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太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东海牢山(青岛崂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请憨山主持。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他在广东继续弘扬禅宗,并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憨山在广东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 随后,憨山获准回牢山海印寺,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憨山于天启三年(1623)圆寂。
9 ?3 ~9 o" T/ k$ y0 g1 {: X2 M/ ~! o: _4 X# W3 u- u+ S4 K
61、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先世桐城(今属枞阳)人,徙怀宁,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阮大铖品格卑劣,为士林所不齿。但他颇有才华,不但在诗歌作上的确是文采斐然,而且尤善词曲,显示出过人之处。所作传奇戏曲有《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忠孝环》、《桃花笑》、《井中盟》、《狮子赚》、《赐恩环》、《老门生》等10种 ,前4种今存 ,合称《石巢传奇四种》。诗文有《咏怀堂全集》。
. @' U1 A& M$ @8 Y) z! ^
3 x+ z# j" Z+ `7 R% }) z62、吴应箕(1594-1645):字次尾,号楼山,贵池大演人(今石台),复社领袖,诗人、学者。明亡后在家乡起兵抗清,与徽州金声等义兵相呼应。后来兵败被俘,就义于石灰冲。吴应箕诗歌坚实质朴,激昂豪放,著有《国朝记事本末》、《留都见闻录》、《楼山堂集》、《读书止观录》。他的著作在清代曾遭毁禁,多有散佚。# G* Y% x- I+ T' }/ Z
. _2 n; V0 Z% ]1 d
63、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于湖渔人、石人、梦履、梅主人、钟山老人,芜湖人,祖籍当涂,姑孰画派创始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幼而好学,笃志绘画、寒暑不废。明崇祯十一年(1638)与弟云倩加入复社,次年为副贡生。入清不仕,闭门读书赋诗作画,或遨游名山大川。善画山水格疏秀,兼工人物,与孙逸齐名。早期作《秋山行旅图卷》,绘《太平山水图》43幅,另有《闭门拒额图》、《西门恸器图》、《秋山访友图》、《江山览胜图卷》、《归寓一元图卷》、《谷幽深卷》、《崔萧诗意卷》等。清康熙元年(1662)重修太白楼,画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7日而就,遂绝笔。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即汤鹏),指导汤以铁作画。著有《梅花堂遗稿》、后黄铖编有《萧、汤二老遗诗合编》,画为故宫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所珍藏。
7 \  J9 A# b' S- j3 K8 b2 x5 O" G- n8 Z. y' R
64、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兼有别号多种,明桐城人,崇祯进士,与侯方域、冒辟疆、陈贞慧号“明季四公子”。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一生著述很多,计有一百余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8 R" g( _* a- w/ @1 b* Z2 B1 `) d5 e

' T6 R' H( N# u% f3 t65、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明桐城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著有《庄屈合诂》、《田间易学》、《田间诗学》、《藏山阁文存》、《藏山阁诗存》、《藏山阁尺牍》等传世。
. L1 K/ a! Y# q9 \6 e
, \; w' P, @/ J5 u: m) i66、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合肥人,崇祯进士,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入清为贰臣,官尚书,有《定山堂集》;。
9 L8 g: e) C, U4 |8 d
) u& e& z! ]: C! n67、渐江(1610-1664):僧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法名弘仁,字无智,别名渐江,歙县人,明末遗民,画家,明末四僧之一。新安画派创始人、奠基者。  ; L' q3 d6 y2 m6 ?
渐江善画山水,从宋人入手,后学元四家,尤其是深得倪瓒的笔意。他居黄山最久,多取黄山景物为画稿。所画山石,方折如几何图形,奇峰叠出,云霞掩映,秀丽多姿。构图简洁,笔墨秀逸凝重。境界宽阔,淡远而峻伟。曾画《黄山图》60幅(故宫博物院),为黄山实景写生,每幅均注出地名,画幅虽小,而构思奇巧,别有思致。图后附题跋1册,多为与渐江有交往的当时名人所写。其中萧云从跋说:“天都异境,不必身历其间,已宛然在目矣”。查士标题跋说:“渐公画入武彝(夷)而一变,归黄山而益奇。”他又善画梅花、松树。梅花得疏枝淡蕊,冷艳幽香之致,尝自号“梅花老衲”。松树蟠曲纠结,或倒挂崖间,或横卧石侧,雄奇变化,亦从黄山得来。渐江卒后,名声更显,画益贵重。今传世代表作品有《松梅图》、《陶庵图》(故宫博物院)、《黄山树石图》(上海博物馆)、《晓江风便图》(安徽省博物馆)、《江山无尽图》(日本)、《山水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等。渐江与其同郡的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在绘画上被称为海阳四家。; [6 A0 l2 R' h: J- y+ b- P" f

6 Y+ B3 Q# }# k! R68、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 ,字圣叹,一说本姓张,歙县人,迁吴县,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明诸生。入清后,以哭庙案被杀。少有才名,喜批书。又能诗。所著有《沉吟楼诗选》。9 h* y" ~# Z9 G* R2 x5 z4 U
! |2 \& z$ \5 q6 l( k; {
69、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又号蠖斋,晚号矩斋,宣城人,顺治六年(1469)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著名诗人,有《愚山先生集》。
0 @# p- b+ O! f8 f9 G2 q  a) B- G( L2 y; o3 a/ |
70、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宣城人,清初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称为“国朝(清)算学第一人”。6 s6 S( U2 b7 @) X

1 M6 n0 R* i1 P9 R' g' A6 O71、张潮(1650-?):字山来,号心斋,歙县人。曾任翰林院孔目。能词。以刊刻丛书知名当世。刻有《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辑有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还著有《心斋聊复集》、《花影词》、《幽梦影》等。
& P5 c2 \4 G  ~1 f1 j
/ I$ A. H; D' x* C5 |72、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南山,别号忧庵,桐城人,“桐城派”奠基人,著名文学家,康熙四十八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后因《南山集》案发,被录下狱。康熙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杀于市。
. d# ?) D! S/ q. X4 D' e+ X4 f8 c& Z  r+ h, K7 V) R' m
73、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歙县人,迁吴县,生于医学世家,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叶氏一生忙于诊事,在世没有亲笔著述。现传有《临证指南医案》十卷,后附《幼科心法》及《温热论治》各一卷;《叶天士医案存真》三卷。据载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代整理记录的。/ M$ q+ M7 m' V4 r9 x) O; |: O
叶天士作为一位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伟大温病学家,作为精通内科、儿科及妇科、外科、五官科的医学大师,以其卓越的医学思想、高超的医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流芳百世。7 x- _5 e" p& E8 a6 G7 l

; B2 f# e" l7 p74、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人,生于江宁。康熙进士,论文提倡“义法”,为“桐城派”创始人。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L8 t! v/ }7 e9 g0 ?: E9 a

" @# l, @& d: Q% W; z" P$ }  e. ~75、吴谦(1689-1759):字六吉,歙县人,曾任太医院判,受清**命组织医家编成《御纂医宗金鉴》,该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传世之作,也是后世学医者必读之作。吴谦在学术思想方面,治学严谨认真,虽然尊古但又不泥守前人旧说,是杰出的医学家。# X: Z" x$ ^1 G/ u- @: R! l$ F

6 v+ Q9 l1 K- o, D: N; |" K! P76、汪士慎(?-1759):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休宁人,流寓扬州,与金农相友善,笔墨习染,逐臻妙境,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及八分书,画水仙、梅花清妙独绝。精篆刻,有巢林诗集。
( u. O' G# @- e8 z: D
; l. M  k8 j& d. c9 R( D- ^77、刘大魁(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清桐城人,散文家,桐城派三大家之一,有《海峰文集》、《诗集》等。
: F" F9 W% e" [$ u% @* v
# k8 [/ g- ~( l6 [# l78、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所著《儒林外史》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杰作,另著有《文木山房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

主题

24

回帖

5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52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1: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79、戴震(1723-1777):字东原,休宁人(今屯溪),曾任《四库全书》纂修官,乾隆时特赐进士,清代最杰出的考据学家、思想家,是“乾嘉学派”皖派的代表人物,有《原善》 、《考工记图注》 、《孟子字义疏证》 、《声韵考》 、《声类表》 、《方言疏证》 、《水经注》等著作。
7 \9 G) Q! t# ], B% k$ o4 }80、毕沅(1730-1797):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休宁人,迁镇洋(今太仓),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第一,官至湖广总督。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及《诗集》。又组织编纂《传经表》、《续资治通鉴》等书,成于众人之手。其他撰述,多收入《经训堂丛书》。  d# o0 ?  k. r2 D( c. [

+ R$ b$ ~! y& J5 M81、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穀,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人。乾隆进士,桐城派三大家之一,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5 g# r* i2 E  r+ p0 m- [! R2 q

- y! w- l* r- E# C  T6 k82、罗聘(1733-1799):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祖籍歙县,迁甘泉(今扬州),“扬州八怪”之一(最年轻者),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  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8 [' o3 d3 l- i( V8 J

" f9 K3 j+ m# V2 a( @7 b$ l83、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怀宁人。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 g+ l% H8 i; c9 d7 z. [
( [1 G8 `- _" m9 x84、汪中(1745-1794):字容甫,歙县人,迁江都,清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能诗,尤精史学,尝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所作《墨子序》,对已成绝学的墨学推崇备至,认为墨学是当时之显学,墨翟为救世之仁人,并力辩孟轲辟墨为过枉。又作《荀卿子通论》,肯定“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以孔、荀而不以孔、孟并提,否定了宋儒的“道统”说。其为墨子、荀子翻案,在当时属大胆思想,曾被统治者视为“名教之罪人”。所著有《广陵通典》、《述学》内外篇、《容甫先生遗诗》等。
. W) Q, H2 }7 M- c6 ?- Y8 N9 \$ G- b& F. P4 m% c# @- }
85、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歙县人,迁常州,乾隆五十五年进士第二,清经学家、文学家。嘉庆时,以批评朝政,遣戍伊犁,不久赦还,改号更生居士。与黄景仁友善。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之学,论学之作颇多。有关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了人口繁殖与粮食产量间存在着矛盾的问题。工诗文,其骈文颇负时誉,作品对当时....的腐朽和社会危机有所暴露。所著有《春秋左传诂》、《洪北江全集》。7 z" }; f2 w: X7 V1 [2 g" ?" ?$ T  h

* Y# N5 I: q4 H+ `86、王贞仪(1768-1798):字德聊,天长人,居江宁,清代杰出的女学者、女诗人、科学家,对天文、气象、地理、数字、医学、文学等方面均有较深研究,并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著述却很多,包括科学、文学、史学以及绘画、篆刻、围棋等艺术,无不涉猎,惜多不传世。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称她是“班昭之后,一人而已”。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3 g; \) ^* {3 D+ [4 U
87、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包安吴”,邓石如弟子。嘉庆十三年举人,仕途不顺,终归布衣,学知渊博,对经济、文艺有研究。工诗文书画,能篆刻,其书法备得古人执笔运锋之奇,一时称为包体。他对自己的书法极其自负。自言“廿六而后学,四十而后知。”、“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所著《艺舟双楫》是一部倡导北魏的力作,是清代碑学思想的经典之一,对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影响很大,至今为书界称颂。另有《清朝书品》、《安吴四种》等著作。5 u/ r* P( [6 m* a% i
+ Z# N" Y# R0 a& N. r5 N
88、程长庚(1811-1880):名椿,一名闻翰,字玉山,祖居怀宁,生于潜山,幼年在徽班坐科,后随父北上,入北京演出时显露头角。长期主持三庆班,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7 ^! g1 g/ {/ V9 k7 \7 T/ H( j

; p* t% B0 h7 D# q) h89、杨文会(1837-1911):号仁山,石台人,佛学大师。梁启超说:“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杨文会”。杨文会宏扬佛学四十年,以刻经和讲学交互为用,与同仁创建佛学研究会,所推为会长,是近代佛学的复兴者,对于中国近代佛教产生较大影响。1 l/ |! E9 t, u4 T
  d# Y" f  ]  [( w
90、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今枞阳)人,同治进士,清末散文家。曾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赴日本考察学制。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为桐城派后期作家。论及时政之作,颇注意“洋务”。所著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 s$ l* @6 F* V, n% J, ~4 K7 L3 E( @" X8 F4 w
91、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质,应试改名质,字朴存,以所居潭渡村有滨虹亭,因号滨虹,后改写宾虹,歙县人,生于金华。现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从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为归,对渐江、石涛、王蒙等用功颇深。他师古不泯古,更重视师法造化,以黄山为基点,遍游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一生旅行纪游画稿以万计。其画笔墨浓郁浑厚,意境郁勃澹宕,形成浑厚华滋的独特风貌。他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研究、教学、发掘、整理、编纂、出版工作。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所(后为民族美术研究所,即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著有《古画微》、《画法要旨》、《八十感言》等,与邓实编《美术丛书》,后人辑有《黄宾虹画语录》,出版画集及研究著作多种。
9 j; N: _6 `$ k
+ y9 Z# t* W& c$ v8 {92、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怀宁(今安庆)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

主题

24

回帖

5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52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1: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93、陈撄宁(1880-1969):道号圆顿子,怀宁人,当代著名道教学者,1961年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二任会长,陈撄宁对儒、释、道三家之学,皆有较深的造诣,且擅“仙学”。他认为“仙学”自古以来便自成一家,故应独立发展;“仙学”的现实意义是“益寿延年”,而其最高境界则是追求“长生久视”。他认为所谓“仙人”,“乃是精神与物质混合团结锻炼而成的长生者”。撰《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静功总说》,并主编《道教知识汇编》《中国道教史提纲》等。% L% q5 r2 v. h7 p3 y% T) w4 V
" Z2 f* F. Y; |% S1 D7 K8 ?
94、吴承仕(1881-1939):字检斋,号展成,歙县人,1907年朝元(朝考一等第一名),现代著名学者、经学大师。早年拜章太炎为师,在音韵训诂和古代名物制度考辨方面造诣很深,与章氏另一著名弟子黄侃并称为“北吴南黄”两大经师。吴承仕为人善恶分明,勇敢坚毅:曹锟贿选总统时,他亲自参加昆曲《击鼓骂曹》的演出。张作霖杀害李大钊后,他愤然辞去司法部的职务。吴承仕晚年主要在教育界工作,历任北平师范大学和中国大学国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等。吴承仕研治经学一生,有《经籍旧音序录》、《淮南旧注校理》、《经籍旧音辨证》、《六书条例》以及《三礼名物》等。
8 j, A! a' ?' e. V9 L( z$ l& r& o- C; W+ S6 x8 q
95、吕碧城(1884-1943):旌德人,近代杰出女词人,在当时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其词作才气深得樊增祥、吴宓、钱仲联、龙榆生等名家推崇。吕为人旷放,行踪遍及英、美、法、德、意诸国,所作以“新材料入旧格律”,为词坛别开生面。
' j5 i# T, Z8 ~/ J
6 n/ r' x, g- j1 K2 d96、胡适(1891-1962):字适之,绩溪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学者。
  x3 {2 H$ V" [; u0 g5 |( J! O/ l5 u& y7 z% B1 c
97、张恨水(1895-1967):原名心远,笔名愁花恨水生、恨水,祖籍潜山,生于江西广信,现代作家。张恨水的小说取材广阔,新闻性强,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味,注重语言的平易晓畅、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张恨水一生写了约30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达100余部,影响较大的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3 I  U+ A; p; K
4 u$ G, R- A# q% P
98、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笔名孟石、石等,桐城人,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1925年起先后留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美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等职。
5 K6 M8 R9 s7 z+ r5 Z朱光潜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七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融贯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一代宗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全集》等。
/ q- q7 p. f* R
8 H, _; u% k; _4 o99、刘开渠(1904-1993):萧县(今属淮北市)人,我国著名雕塑大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原作者。
" X. L* q$ t( q1 C3 [$ `# ]
! m2 o8 y& p: F  \( C100、吴作人(1908-1997): 泾县人,生于苏州,现代著名中国画和油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曾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艺坛代表人之一”。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P+ N& W8 H8 g6 ^. o; M
) B/ Z: L( g$ K, {+ T/ T4 J
' |7 z, [& }: f/ G$ Q' O: _
附录(与安徽有关的部分文化名人):% N8 V0 h8 W; ]8 i  ^5 J) R
庄周(约前360-前286):俗称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一说安徽蒙城人,笔者认为前者可能性为大。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 I, i3 r: W2 v
9 c& Z; G( I& f3 H" L# F4 J
程灏(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与其弟被合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大程”,其先休宁篁墩人,迁洛阳,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 N3 B: D4 q( C. _0 Z1 _! O1 d( a9 y, A) }8 B# b/ k% J& I
程颐(1033-1107):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其先休宁篁墩人,迁洛阳,程灏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与程灏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其著作被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全书》、《程颐文集》、《易传》和《经说》;# }" N+ _# J1 N  m
  M8 j- U( ^, G/ k3 z
汪藻(1079-1154):字彦章,婺源(今属江西)人,迁德兴,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崇宁二年(1103)进士,徽宗时,与胡伸俱有文名,被称为“江左二宝”。汪藻擅长写四六文,南渡初诏令制诰均由他撰写。行文洞达激发,多为时人传诵,被比作陆贽。有《浮溪集》36卷;
2 y5 X+ y0 J" x: a
* N! f; }" |5 D% m; x$ N) [' u; E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别号晦庵,60岁以后自称晦翁,婺源人,生于福建龙溪,卒后葬于建阳。朱熹是先秦以来儒家系统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思想家。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从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上看,朱熹在中国古代学者之中,可算是屈指可数的几位伟人之一。" f% |3 A2 ]$ h3 P! t. K5 j

4 _% h3 n: R" m8 f# }5 T4 ?$ L5 t何震(?-1604年后):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婺源人,明代篆刻家。精六书、篆刻。篆刻初学文彭,后吸取秦汉印之法,篆法简洁,章法平正,创作过去牙章无法采用的切刀法。痛快苍劲,风格端重,名盛一时,为皖派(也称“徽派”)的开创者。与文彭并称“文何”。著有《续学古编》二卷。! z8 K- [5 n% r( y, `* b
3 s- X$ A1 T/ S" p  n( ^
石涛(1630-1724):本姓朱,名若极,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相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广西全州人,明末四僧之一,一代绘画大师;
" R1 D% \: _, h! k' n' K, t/ c9 m. Q3 J' {3 b$ p
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 庵、传綮、破云樵者、人屋、驴屋和因是僧、八大山人等,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江西南昌人。他的晚年书画均署八大山人四字。明末四僧之一,一代绘画大师;
) @" x5 {6 M3 s4 I% C
, Y) v, ~* w5 s" x* |- b江永(1681-1762):字慎修,婺源人,清经学家、音韵学家。通《三礼》,晓乐律。所著有《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律吕阐微》等,均为阐释经学之作。其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又精于音理,注重审音,所著《古韵标准》,定古韵为十三部。又著有《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论述等韵学及韵书中分韵的原理。
9 f# Z' ~$ Z6 c1 Y( i- P' a. {6 p- ]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婺源人,迁南海,杰出的铁路工程师。1872年作为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曾参加中法马尾海战;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06

主题

507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40
鲜花(28) 鸡蛋(7)
发表于 2008-12-8 23: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是转自徽网的,而且是网友自撰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7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26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9 02: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11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3

主题

280

回帖

6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9 08: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年一梦 于 2008-12-8 23:22 发表 5 e4 F, C( @3 R
显然是转自徽网的,而且是网友自撰的。
  t' D" F9 \+ E
合肥土人妄图把龙眠居士划到庐州府舒城。实际上,龙眠居士是舒州府桐城人,这是姚鼐先生早年考察考证过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06

主题

507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40
鲜花(28) 鸡蛋(7)
发表于 2008-12-10 02: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我对李公麟了解不是很深。不然在徽网上也发个考证。李公麟是桐城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10 08: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尚古桐城旧帖:0 F5 _; f8 e1 e& D; h" c, R
$ D; `0 R1 \- h3 u3 M6 W
《江南通志》-关于李公麟
$ q5 B, L) L7 s! a+ R1 E
& B3 j, C3 S% |卷一百一十九,进士
# k) F0 s5 i/ X+ b! h+ i1 r8 Z
6 ?% E5 Y! J2 a) |( d2 V宋元祐进士:李公麟,安庆人;李公权,舒城人;李公寅,舒城人。(兄弟三人同为元祐进士)
: K' r% R' n8 \& C2 U
: a6 k1 }) Y, A. B# j% X/ |% k/ }卷一百六十七,文苑
0 \  R% H6 ~8 e- o$ T- D7 ?
0 z8 J$ U9 J% x. t, J6 W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第进士,历中书门下删定官,好古博学,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别款识,为《考古图》。元符三年,以御史致仕归,肆志龙眠岩壑间,有晋魏风格。画入神品,黄庭坚谓:其风流不减古人,为艺所累云。弟公权、公寅俱举进士有名。
0 |( n6 J0 s/ y( E, g9 W8 H$ w. J# o- c& d( N
卷二百(最后一卷)“辨讹”有关“李公麟”1 X6 L* Y" r$ W+ }2 M$ P' P6 @
# h" I) K1 i  x  d. F6 q
李公麟,明《一统志》、南畿志》、《旧省志》俱载入安庆府,而舒城县志据所得旧碑“龙眠记”定为舒城人。考宋史《文苑传》云:舒州人。舒州,今安庆也。《桐城县志》载公麟龙眠山庄遗迹甚详,则公麟当属之安庆矣。而王称《东都事略》作舒城人,此书在《宋史》前,典核可信。《庐州志》亦不为无据,然均以正史为定。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