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但却难以赚取更多利润
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使国内口罩等卫生防护用品的需求出现激增,这也给“中国卫生制品之乡”——桐城市青草镇的生产者带来了更多订单。不过,在产销两旺的“红火”背后,这些乡镇小企业却面临着一个似乎有悖于经济学常识的困局——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但却难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口罩热卖
沿206国道向南,临近桐城、怀宁两县交界处右转,前行10公里,就能到达桐城市青草镇——一个面积170平方公里,人口7.4万的小城镇。
坐车行进在乡镇公路上,随处可以看见红瓦白砖的二层小楼掩映在绿色的树丛中,显示出当地较为富庶的经济条件。在路旁的一处高耸的招牌上,则写着“中国卫生制品之乡”八个字。
由于甲型H1N1流感已蔓延到国内,这个以生产口罩等卫生劳保用品而闻名的小镇忽然变得热闹而繁忙。
在当地工业园区的一家劳保厂,一辆标着“山东专线”的货车停在门前。负责人老李一边指挥工人装货,一边对记者说,现在要货的客户太多,家里电话都打爆了。
老李说,以前这个季节比较淡,但现在由于流感,对口罩的需求量成倍激增。 “这150箱货,总共15万只,下午就要发到山东。 ”他说,光这个月,他一家厂估计就要发60万只口罩。
在别的厂家,记者看到了类似的情形,很多厂家的仓库里,由于担心纱布等原材料涨价,事先囤积的材料堆积到了房顶,工人们则在加班加点生产。
镇上依托卫生劳保用品诞生的三四家货运公司,最近业务也很火,开往山东、浙江、上海等地的货车都是马不停蹄。货车司机老孙说,他最近一段时间几乎都在路上,这边装好货开到上海,卸完货马上返回,来回跑。 “一箱货运费8块,跑一趟能赚个七八百吧。 ”
事实上,这样产销两旺的红火场面,对这个小镇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
老李告诉记者,6年前的“非典”时期,全国各地近百辆货车涌到镇上,口罩价格从三四毛上涨到了一块钱一只,但仍然供不应求,短短两天,镇上存货被抢购一空。
赚钱之困
不过,与6年前价格飙升不同,今年很多劳保厂负责人都表示,尽管需求激增,口罩零售价也涨到了两三块,但他们并没有从中赚取更高的利润。
“价格还是四毛,涨不上去。 ”另一家劳保厂的负责人老汪说,因为现在镇上做劳保产品的人太多了,如果向客户提出涨价,就有人会低价竞争,抢客户,这样以后跟客户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据了解,卫生劳保产业集群是青草的主导产业之一,全镇卫生劳保厂有140多家,2008年产值近4亿元,并带动形成了原材料、包装印刷、物流货运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对全镇经济的贡献达1/3以上。
在全镇7万人中,仅仅是从事劳保产品生产的农村妇女,就有近5000人。这些农村妇女一边照顾农活、家务,一边从工厂领取原材料回家,用工厂出钱购买的缝纫机从事生产,年收入从8000元~15000元不等。
青草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宋主任说,卫生劳保产业,虽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近几年对镇上的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在今年省里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三保目标的情况下,促进乡镇产业集群发展尤为重要。
不过,宋主任也坦言,由于门槛低,近几年办厂的人不断增多,产能不断扩大,青草镇的卫生劳保产业集群,与桐城其他小城镇的包装印刷集群、塑料加工集群一样,开始出现“小而散”、“窝里反”、“低质跑量”、“恶性竞争”等问题。
“这是中小企业初期扎堆时的流行病,也是制约桐城中小企业发展的顽症。 ”桐城市经济委员会的相关人士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产业层次低,低门槛必然造成企业扎堆,产品同质化严重;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由于很多小企业处在初级发育阶段,还没有从小企业主意识真正转变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
“当然,在引导和管理上,政府也存在一定的缺失。 ”上述人士坦言,比如在规范市场秩序,细化产业链条分工,帮助企业树立集群理念等方面,“政府有些工作做得不到位。 ”
解决之道
对于目前存在的恶性竞争、价格战等弊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主,都意识到这样做非但不能开拓市场,反而会让蛋糕“越变越小”,最终受损的还是自身。但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多数接受记者采访的厂家负责人都表示,他们希望政府牵头,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准则,规范市场秩序。 “这个想法我们以前多次提过,甚至同意每户出一万元作为协会经费,但不知道为什么,镇上到现在也没有牵头做这件事。 ”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对于企业的呼声,镇政府的宋主任说,“这个办法我们早就想过,但通过与企业的走访接触,发现很多企业都是口头答应,但行动时都是互相观望,并不积极。 ”此外,缺少人手也是宋主任面临的难题。他说,以前我们经济发展办公室有三个人,但现在镇上招商引资压力大,精简成只有我一个人,“要为这么多厂家服务,的确有些困难。 ”
上述桐城市经委人士表示,现在镇上,包括市里,招商引资压力都比较大,因此,在推动本地产业发展上面,精力肯定受到一些牵制。“我个人对于各地大张旗鼓招商引资并不赞成,不过这是层层压力所致,也没有办法。 ”在他看来,小城镇经济发展,更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将本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不过,对于企业倡导成立的行业协会,他表现得有些不以为然。这位同时身兼桐城市印刷包装行业协会会长的官员表示,桐城的民营经济起步跟温州差不多,当年有10万推销员跑全国,今天之所以远远落后,主要原因就在于思想观念。
“我去浙江考察过,义务小商品城、廉桥药材大市场、邵东县简易气体打火机,其实产业层次都不高,但做大做强主要得益于抱团结伙,共同发展的理念。 ”他说,如果桐城中小民营企业的思想观念,无法真正从小企业主转变为现代企业家意识,像温州人一样,树立“筷子扎把折不断,五指缩紧出重拳”的产业集群理念,成立行业协会,也难以杜绝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存在。
上述人士表示,要解决这些顽疾,必须要通过培训和经验推广,帮助企业主树立产业集群意识,同时政府也要进行规范引导,从组织结构、产业链条、精细分工等方面着手,扶持部分企业产品升级,做大做强,比如鼓励他们生产标准更高的医用防护品,只有这样,才能拉开层次,共同发展,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作为”的集群效应。(记者 甘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