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491
- 积分
- 245
- 威望
- 515
- 桐币
- 102
- 激情
- 4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5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9-30
文都秀才
- 积分
- 245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6 10: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沉慨略同而旨趣更显豁者还可读一首《河之熊》:
. D" B! E) _) Z6 z: Z: W& L! K. N
玄冬射猎不获熊,半蛰树颠半土中。一熊不蛰翻然出,樵夫掷斧揕其胸。+ u! M- G0 T7 t! d- o1 f
7 | M2 n: T- F3 K
入城报官分食肉,皮作鞍鞯脂切玉。长弓大箭相顾嗤,前宵千骑空驰逐。
( Q! A# g8 i4 Z4 i
b: t. T, f5 m! K( U7 B( `+ V吁嗟乎!生既不能渭滨入梦发明王,复不能西山玄雾同豹藏。
, B* g+ M, l: V/ J1 r$ W
! a1 W0 O3 d' e* ?2 V' ]2 L不假虞罗自送死,委地不复夸身强。禽兽虽微亦天意,出非其时非其地。
7 Q) w0 R+ T6 ~8 R1 I! D, |& C @3 P
西郊误作灵苑游,麒麟尚掩宣尼泪。况汝蠢质难独立,失几陷险嗟何及。
$ I# b, C: V2 [' ~6 q7 P
+ e6 C: X8 L# |1 j+ M君不见枯鱼当年过河泣,致书鲂鲤慎出入!! ^: o$ d. |- `6 C! |
+ M' m! h- o% }9 j
; V3 O' X) ~* l5 D7 j
正如顺风之境一样,逆苦之境可以毁掉一个人,亦可以成全一个人。在极天冰雪中,垂垂老矣的方坦庵的头脑似乎从来没有这样活泼和冷静过。苦难令他看见了诸多以前看不见的东西,荒漠的冰原与荒漠的人生反而将他推上了“一览众山小”的制高点,同时,“蠢物微尘”也在他的放大镜下获得了全新的“形而上”的生命意义。所以,他唱出的这些调子尽管仍不出“变徵之声”范围,但和血和泪,便觉分外动人。且听:: q4 c t0 a3 P- J O- x' p" K
, b z$ Q' z- L4 m
' C, L4 M- |% e请看世人何异牛,旦夕经营为一饱!
4 b+ m4 K: ?+ A
- y& |+ e) G& r3 i, z* X
' t$ A; o* y. J& ?# {----《饭牛歌》
( b8 n U1 \: E. _2 H . N+ j+ }! F: m7 G2 t
古今遭逢不一境,花坠华茵溷坠井。勿问天年谁不才,木生有幸有不幸。
! _. h8 K# ]" l
5 w1 d) _: S1 G" o% \5 l9 j4 B6 J8 l0 v W5 P. u
----《大木歌》
: z/ o6 X* Z V6 b% X
4 y/ V- W$ U: v/ N! S. U! C和音何必皋,矜慎保厥生。
7 R6 [1 D6 k' |) B: `1 Y/ x( V2 m. p7 w
! ]' ]7 t" m- d# S; \
! G2 V% q) c4 l& g; F----《闻夜鹤》 : l9 b3 ?8 ?6 a( B: A
" P$ j* d$ D; U# Y
回头笑语冰上人,世路无如此井平。井栏即蹶岂伤身?# }5 K% B( z6 U1 f8 K/ k
# ~- r1 u6 I6 ]/ Z3 g; I7 s& i
8 [, t' G" z6 m* t
6 h8 Z( m3 ?8 |" A( q----《冰井行》
1 n! T/ e/ y+ C: R/ D$ K , n) U+ Z! _; I+ `
物类有余荫,人寰多畏机。
2 V' ^0 T. Q5 i& B" }" M
$ M7 ~0 J S$ V/ ?9 ^, f$ y4 |
: P: h0 a5 M' m$ N/ N: h: q6 f----《树中草》
/ {! o. Z2 b8 W# J: ~) F 2 S$ D3 H) S4 i$ V* X& \
: {7 _ A3 f* m6 R1 R# l- p" i6 a7 c+ p鱼梁浅,鱼尾剪。鱼梁深,鱼眼腥。梁无心,鱼自婴。鱼无命,梁已定。噫!朝餐瓦盆脂切玉,鱼不能言悔失足!
1 F+ n3 L0 H% }$ B( s. b4 E2 X. W/ c- H1 O- y6 R# {4 A
----《鱼梁词》
3 Q) E8 n& @& i4 U2 T$ P2 `5 ]$ C: o8 \; S4 C
& y3 y' Q) E' d. J
还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几个题目:《偶得生雉畜之》二首、《哺雉》、《放雉》二首、《忆雉》。为一只野鸡而作诗达六首之多,这显然不是林下优游的那种闲情逸致,而适可作其藉物象自言身世之凿证。在坦庵诗中,“借题发挥”是一个鲜明特征,更是知人论世不可忽视的关捩所在。
) o0 N! @, s. t3 o- o( J% [3 [' }1 Z7 k7 R1 ^
* l V7 \0 X; O# E, h
最后似还应看一首《月食歌》。李兴盛先生《前言》中称此诗可作科技史资料,诚然。但这首杂言诗却也正是“借题发挥”到了极致的作品,其呵天骂地之慨,似较屈子《天问》犹激切。诗中在问过“天是何物,司天何人”等一系列奥秘,在问过“尧囚舜馑,朱绝均丧。桀仁纣圣,汤篡武逆”等一系列悖反现象都是“亦谁昭明,而谁聋聩”之后,居然以“我知之矣”的口吻断然道:“群天下亿万人并生以奉一人固已,山莫与陵而川莫与介。更不奉一天,焉以制其威福,节其理欲?将膏亿万人之肉,不足供恣睢之一快!”
Z% h8 k0 t# G9 m! z8 Z7 k
5 l& S* \' O0 U. X, L+ n! i+ I. J$ A, Z; s- i2 Y
这样的“牢骚”不是听起来有些耳熟么?不是与黄梨洲那篇宏文《原君》中发出的金石声有些相似么?更有趣的是,本诗写在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梨洲的文章则成于三年后的康熙二年(1663),二者时序如此接近,而一个是遗民界领袖,一个是“无耻”的贰臣,他们是在哪一层次上统一了起来,能用如此近似的声音吟唱?这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么?写作本文原来只为倾听坦庵的流放心声,最后却“发掘”出了一点“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这实在是有点奇怪且始料不及的事情。
2 k- D9 c" g7 J @1 k5 `1 o' M
! [' L' @, {; Q) A8 X3 k% Y以政治身份界定,方坦庵无疑是贰臣之一种,且是那种所谓“无羞恶”的贰臣。即便身在宁古塔的愤激郁怒中,他流露出的至多也只是对“今上”及其“种族”的不满[9],而不是故国之痛、忏悔之心和对“先帝”的恋眷。明清易代之际,这种贰臣并不少,坦庵是其中很具典型性的一个。
2 r$ G: ] D" \/ |9 ?3 U5 n
. n9 v% W' a$ m( N5 r3 Z, M) G# _9 s
可是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其贰臣身份却是在渐渐消隐下去的。对我来说,他只是一个没抱甚么政治理想而只想过得平安富足些的老人。他以为只要踏踏实实作个闲官文士,无论“主子”是谁,都不会有人来找甚么麻烦。可惜,文人的这一点天真愿望历来都不容易得到善终。等到他终于悟到“累人原血肉,误我是文章”(《宁古塔杂诗》其十一)、吴梅村写下“人生忧患识字始”(《悲歌赠吴季子》)时,代价已经付出,一切都已太迟。文化,可以最充实,最动人,也可以最软弱,最悲哀。! V+ t0 B2 b: c0 ]* H- r0 b; A
" f# m1 p+ g2 L- u8 L3 O
# \% f6 b5 d0 `6 Q4 \,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