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807
- 积分
- 906
- 威望
- 8198
- 桐币
- 202
- 激情
- 55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3-21

桐网贡生
 
- 积分
- 906

 鲜花( 0)  鸡蛋( 0)
|
$ x0 ?4 i7 O) Z" d3 m! @春秋有桐国。秦时隶属九江郡,九江郡辖11县,治所住地寿春县。11县包括:寿春县、钟离县、阴陵县、东城县、安丰县、六县、历阳县、曲阳县、居巢县、番阳县、庐陵县。
$ M9 k8 {% \1 ]' E5 ~' x; I西汉时从九江郡析出庐江郡,庐江郡辖10县1邑1侯国,治所住地舒县。包括舒县、居巢县、龙舒县、临湖县、雩娄县、襄安县、枞阳县、寻阳县、灊县、皖县及湖陵邑和松兹侯国。$ P1 v6 l% o- ?4 ~5 y. |
东汉时庐江郡辖7县7侯国,治所住地舒县。包括舒县、寻阳县、潜县、襄安县、皖县、安丰县、六安国县、雩娄侯国、临湖侯国、舒侯国、居巢侯国、蓼侯国、阳泉侯国及安风侯国。' i! V: Z$ l- U
三国时属魏、吴接界地带,魏:扬州辖2郡,10县.治寿春县。其中淮南郡辖7县,治所住地合肥县,包括合肥县、寿春县、成德县、西曲阳县、下蔡县、平阿县、义成县;庐江郡辖3县,治所住地六安县,包括六安县、博安县、阳泉县。吴:扬州辖12郡,129县.治建邺县,其中庐江郡辖2县,治所住地皖县,包括皖县、松兹县。
& o3 [1 ?9 u4 L二晋十六国隶属庐江郡,庐江郡辖10县,治所住地舒县,包括舒县、阳泉县、灊县、皖县、寻阳县、居巢县、临湖县、襄安县、龙舒县、六县。
" `, U! i4 Y% N/ t/ Z- |& |南朝隶属南豫州,辖19郡,86县,治所住地历阳县。其中庐江郡辖3县,包括灊县、舒县、始新县;晋熙郡辖5县,包括怀宁县、新冶县、阴安县、南楼烦县、太湖左县。
F! K- p( Q* a2 Y' _隋时隶属同安郡,辖5县,治所住地怀宁县,包括怀宁县、宿松县、太湖县、望江县、同安县。
# E: F! a; K% y$ @0 r) i唐:- I1 u: s. n1 @
淮南采访使.治扬州。
/ U& I, Q# Z2 h8 i1 ? _新唐书:舒州同安郡辖5县,治怀宁县。淮南道舒州桐城县.本同安,至德二载更名。
" P! m$ v5 J( J9 h旧唐书:舒州辖5县.治怀宁县。淮南道舒州同安县,汉枞阳县。隋为同安县。: ^/ V7 l J4 e( W) d( V# W
通典:同安郡舒州辖5县,治怀宁县。古皖国也,春秋时有皖国。亦舒国之地。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庐江郡。晋安帝置晋熙郡。梁置荆河州,后改为晋州。北齐改曰江州。陈又曰晋州。隋初曰熙州,炀帝置同安郡。大唐为舒州。同安郡舒州桐城县,古扬州地。
7 ^; B$ ~. \1 n2 j五代时隶属于舒州,辖5县,治所住地怀宁县,即古皖国,包括怀宁县、宿松县、望江县、太湖县、桐城县。
& o8 W. J+ E) ]9 m7 Q+ j北宋时隶属淮南西路舒州辖5县,治所住地怀宁县,包括怀宁县、宿松县、望江县、太湖县、桐城县。南宋安庆府辖5县(同北宋),治所住地怀宁县。本舒州,绍兴十七年改安庆军,庆元元年以宁宗潜邸升为府,端平三年移治罗刹洲又移杨槎洲。
' U' t/ C$ q2 K: }! z元时属于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其中安庆路辖6县,治怀宁县,唐初为东安州又改舒州,又改同安郡,又复为舒州。宋为安庆府,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6县包括河南江北省安庆路治怀宁县、河南江北省安庆路宿松县、河南江北省安庆路望江县、河南江北省安庆路太湖县、河南江北省安庆路桐城县、河南江北省安庆路灊山县(至治三年初立)。
, W: ? t% \8 d* C8 _# D明时南京辖14府17州96县,治所住地应天府。其中安庆府辖6县,治所住地怀宁县,元安庆路属河南江北行省。太祖辛丑年八月曰宁江府,壬寅年四月曰安庆府。6县包括南京安庆府治怀宁县、南京安庆府桐城县、南京安庆府潜山县,元末废,洪武初复置、南京安庆府太湖县、南京安庆府宿松县。* D0 A" g) @/ s' P( A* Q! u
清隶安徽省辖8府5直隶州4散州51县,治所住地安庆府。安庆府辖6县,治所住地怀宁县,包括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望江县、宿松县。4 V$ V9 {! l( [2 d9 P* X2 S
民国安徽省辖10区1市63县,省会合肥县。安徽省笫1区辖7县,专区驻地怀宁县。包括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望江县、宿松县、安徽省笫1区岳西县,1936年2月由潜山太湖霍山舒城4县析置岳西县。8 b; C1 U+ J) R
1952-1970桐城县隶属安庆专区;1970-1996桐城县隶属安庆市;1996-2008年桐城市隶属安庆市。
7 @0 K, K( _( p, ]( q v. z8 z(本文依据洪定国研究成果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