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恐怕是不大知道现在的发展背景. 现在,各个地方城市化步伐起来越快.一部分农民进入大城市或中等城市,一部分农民就近进入小城镇。真的像你所说,将来全县的人口,大部分就是要集中到县城才对。只是,不是集中迁移,而是一个个自然迁移。靠什么,靠城市的吸引力。可是,你城市得有吸引之源呀! 将来县城肯定还要另搞开发区,而且不是一个,会搞好几个。城市的发展,就是通过开发区逐步向外扩大。 现在要讨论的是时间问题。肯定有人说,这是将来的事呀。请问:没有现在,哪有将来?事情就是一步步做起来的,不能等着突然有一天,天上下金子。当然,我说来说去也是在说规划,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明天都要干。 想想安徽是怎么一步步落后的吧!改革初期,安徽并不比人家落后多少,当江浙一带开始大力发展时,我们在旁边笑话人家瞎吊干,结果呢?现在桐城也是这样,一步步往后滑,缺少的就是干劲。听说现在的治河还只治理当中的一小段,这哪里象在干事的。 以前桐城也想干几件大事,都半途而废,为什么?就是视野不开阔,缺少连续性,缺少一股气力。每一届官员来了,干点小事轰动一下,或名明哲保身不出事,然后就走了。桐城还是原来的桐城,真是铁打的桐城呀! 所以,我觉得第一要务不是怎么改道,这是下一步的问题。现在要讨论的是,你脑子中想不想改道,想不想大发展。如果想改道,自然就会有改道的方案,不会有任何问题。只是,我从很多人反对改道的理由中,看出保守的人太多了。我一说改道,就说挖河比治河费钱,真的是这样吗?我一说开发区,就想到现在的开发区,难道一个城市只能搞一个开发区吗?难道必须等一个开发区完全发展起来,才能搞另一个开发区吗? 现在,我真正当心的是三件事:现在的开发区还有没有开新河的场地,拆迁量大不大?如果另搞开发区,上级部门会不会有可能批准?现在的政府官员骨子里想不想干大事?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当中的问题,这是邓老爷子教给我们的大道理。你小手小脚,事情只会越来越难。你将视野扩大一点,事情就容易想明白。 最后,强调一条:如果你铁了心修河,就请全流域地来修,不要只修其中的一段。如果只修一段,我就理解为:现在的领导人想干点事显示一下,但又怕事情干大了收不了场。修一段得点名声,然后拍屁股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