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眠山下春潮涌 偶翻往日文囊,发现此文。这是几年前因学生参加“桐城—可爱的家乡”演讲而代写的一篇习作,非为粉饰太平,仅成家乡讴歌。 背依巍巍龙眠,脚踏滔滔皖江,集两山之灵气,得一湖之风流,便构勒出了你,我可爱的家乡――桐城!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承春秋而下,桐邑大邦绵延不绝;自范增而始,俊杰英才层出不穷。不必说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左光斗,美名传天下的父子双宰相;也不必说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方以智,统帅文坛二百年之久的桐城派,单是响彻大江南北、饮誉世界各地的黄梅戏,就足以让乡亲父老骄傲自豪。 然而,岁月匆匆,昔日的辉煌已淹没成历史的背影;时光荏苒,古城的容颜依然不改当年。甚至是时光的脚步已走近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几条并不宽广的街道,凹凸不平的石板传递着独轮车的声响;杂草横生的龙眠河上,苍老的紫来桥仍在渡着肩扛手提、步履匆忙的草鞋布衣。放眼四野即农田,老牛在水中千年如一日地拖着犁耙。一脸菜色的老农忧心忡忡地谈论着天气的涝旱收成的好坏;他们的身后则是低矮的草房:泥糊的墙壁,灰黑的屋顶,在雨中静默…… 当祖辈用低沉的语调向我描述这一切时,我难以相信:一直为之骄傲自豪的家乡竟如此的穷困、沉寂!?我实在不能想象那无油的菜无米的粥是如何下咽的;那无酒席无压岁钱的除夕是如何渡过的。直至看到祖辈眼中的浊泪和发黄的历史照片,我才明白,这就是昔日桐城的风貌!难道繁华的背后就是如此的凄凉吗,我可爱的家乡?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才是时代的主旋律。告别贫困走向小康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家乡人民殷切的期盼。发展经济,振兴桐城的号角终于在桐都大地吹响了。忘不了万人会战修铁路的盛况,忘不了村村通公路的激情;忘不了走南闯北不停息的推销员的脚步,忘不了深入农户谋发展的公仆的身影;忘不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忘不了都市文化的日益盛行…… 山绿了,城美了,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而今,当你漫步桐城街头,工厂商店鳞次栉比,高楼大厦星罗棋布;龙眠河上游艇点点,水泥路上汽车如织;校园内学子书声琅琅,大街上行人步履匆匆;幸福洋溢在脸上,发展涌动在心中。市区如此靓丽,乡镇不失风流:嬉子湖上渔舟片片,大关境内鸭鸣声声。乡镇企业,多少人圆了产业工人的梦;康居工程,乡亲们居乡如进城。经济活了,市场乐了,黄梅小调唱起来字更正腔更圆了。真是看不够的物阜人宁,叹不够的古城新颜! 龙眠山下春潮涌,扬子江畔凯歌传。繁荣见证了发展,数字传递着进步,巍巍的龙眠山有幸,目睹了桐城的历史变迁;滔滔的龙眠河多情,歌唱着家乡的民生巨变。作为时代的学子,我们感受着家园的昌盛繁荣,我们更愿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把未来兴建。 [此帖子已被 小竹 在 2008-6-27 11:50:5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