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网2008端午征文简评 文/桐溪居士 参考字数:4044 也算前言: 受月明兄委托,昨天上午我将端午征文全部打印出来了,共十二页,然后利用上午三节自习以及一整个晚上(到凌晨三点多)的时间做了这个点评(先手写后打印)。个人才疏学浅,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作者谅解!当然,要辨别一只鸡蛋的好坏容易,谁都可以去做,而要生产一只鸡蛋却非母鸡不可,在品尝之前,让我们向那些辛苦下蛋的母鸡们致到最崇高的敬意,因为他们进行的是原创性的工作,而评论者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罢了。 第一部分;诗歌类 1、异乡之思,高超 9.1分 简评:小诗道出了自己的职业、身份及成就,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这种思念没有具象化,还是抽象的,不具体可感。另外,语言上尚欠锤炼。 2、随笔 LOVE3 9.0分 简评:形式上全诗三字而下,比较小见,但内容单薄,不过“伤情醉酒,曲终人散”八字而已。 3、颂屈原 会心一笑 9.5分 简评:全诗对屈原的人格品质、主要成就及后人对他的纪念都作了很好的表述。而且在古诗的对仗、压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讲究,特别“宁赴湘流葬鱼腹,不使洁身染凡尘”一联很好的标示了屈原不屈的精神。但末句“民安国泰享天伦”虽欲表达国泰民安的现实生活,但与全诗的风格似有一点不太协调。个人愚见。 4、游子回家 阿夏 9.0分 简评;首句“暮色苍茫景萧条”有苍雄之气象,但接下来“记忆深处变模样”坏了诗歌的韵味。宜承前接写“萧条”之乡景,再写回乡复杂之心情。立意上与贺知章《回乡偶书》相仿。形式上古诗,要么四句(绝句),要么八句(律诗),六句的也很少见。 5、七绝——回乡偶书 无肠公子 9.6分 简评:少年壮志,江湖浪迹,由万丈豪情到身心俱疲,其间经历了多少坎坷磨难,然一切皆休。变化的是年龄、心态,不变是南流之水,年年依旧。生命犹且短暂,何论壮志乎?不亦悲夫!幽幽流水寓不尽之叹,得唐诗神韵也。 6、菱湖公园咏柳 无肠公子 9.5分 简评:柳垂枝于湖畔,若靓女揽发对镜,心神自在而安宁。轻风惹柳,似男多情,相与缠扰,女子宁静的生活被干扰,不由恼怒,但无计可施,只好“舞碎罗裳”作“雪飞”了。全诗用拟人化的笔法生动形象地给柳絮纷飞这一自然之景注入了情趣。 不过“舞碎罗裳”之句易让人有不良联想,罗裳舞碎之后呢?(最起码我就有点这方面的联想,呵呵)。 7、五月漂流 毕梓桐 9.6分 简评:身在新疆,心系故乡。人在当下,魂牵秦楚。节日如同一根丝线将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存在与精神统统缠绕成一颗诗之粽,越读越有味。 8、心心相印 9.2分 简评:主题稍偏,用语过白。虽有汪国真之风,不及汪国真之味。 9、大海的心愿 端午随想 9.1分 简评:语虽通畅,诗味不足。 10、家乡系列 毕亮 9.7分 简评:诗歌是诗人内心最为隐秘的花朵,表达的是诗人一瞬间的感觉,因而解读成为难题,特别是现代诗。读过毕亮的部分诗作,总体感觉,在内容上,一颗树、一朵花,只要是和桐城有关的事物,几乎都可以入诗;在情感上,多抒发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故乡文化历史的礼赞等。总之,毕亮的诗味道纯正,我很喜欢。 第二部分;散文类 1、充满遐思的茶乡 XCJ887 9.4分 简评:从标题看,文章应重在写小花茶,但却只在开头结尾处写了小花茶,中间老关岭界碑着墨较多,虽能突现古街的繁荣,但分散了笔墨,“茶乡”的特点也就不能突出了。另,漫步古街,作者却“没有体味出什么,也无法感知出什么”,实在煞风景。 2、愁思 小竹 9.7分 简评: 文字质朴而内蕴深情,一如竹子以往的风格。在这里,节日与屈原无关,与家乡、父母、妻子有关。开篇描写宴会的嘈杂,一是游子生活和心情糟乱的外化,也为下文没有接到父母电话设伏。写湖南的朋友,是为了表现漂泊成了现代人生活的常态,我在漂泊,湖南的朋友在漂泊,还有多少人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因为漂泊成为生活的常态,才更加突出乡情之重!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于思乡之情的把握,不是如山洪暴发,一泄而下,大呼我想回家,思念家乡之语,也不是流泉幽咽,晦涩难明,而是如涓涓细流,款款而出。有了前面情感的蕴积,结尾一句“过了端午,我就要回家了”轻轻一点,力如万钧,直抵人心。文至此尽,余韵无穷。 3、桐城,您好! 高存阳(桐城十中) 9.4分 简评: 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循着“历史沿革——灵山秀水——人文精英——富饶特产——现代气息”这个思路,详尽而全面的介绍了家乡桐城的方方面面,且各段段首以关键句提领,足为学生考场作文之典范。作为宣传公文,不可多得。作为文学作品,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显得大而空。个人以为,文学作品要具体、要细节、更重要的,要有作者亲自体验的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4、春回 卿奴 9.8分 简评: 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写与艳丽的花朵相比,作者更喜爱常绿植物。因为常绿植物“淡然安静”“不急不缓,不惊不乍” 第二部分(5、6段):写自己在布满常绿植物的书房里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突现的是作者内心深处的宁静安祥。“我看见自己目光澄净,神情安然” 第三部分(7-11段):写屋里的常绿植物因为大雪,死而复活的经过。揭示了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待病痛的人生态度。 第四部分(12、13段):写常绿植物和作者一起经历风雨,但风雨不惊,继续宁静的生活。 文章中多次出现“安静”、“安然”等字样,作者通过对常绿植物深入细致的观察,感受到它们“不急不缓,不惊不乍”“端庄的丰美”,而这也给自己带来生命的顿悟:宁静从容的去生活,去面对生命中的风雨!读书陶冶情操,文学培养气质,个人认为文学如果有功用的话,就在于培养个体生命内在的沉稳从容,宁静安然。有了这样一颗宁静安然的心,才可以坦然的面对人生的风雨。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到自己生病了,而且还是二个月,可见病得不轻。但病中的苦痛,却不提一字,也没有对老天不公的报怨,有的只是坦然接受,安然地挺了过来,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源自那些常绿植物的。 其实,人的生命不就是一株常绿植物么?在人生四季的风刀霜剑里一路青绿下去! 曾经有人说过:养花的女人,必定是美丽的!现在我要说:连老公都养花的家庭必定的是幸福的!美丽、幸福者,卿奴也! 最后顺祝卿奴身体安康,家庭幸福,诗意地栖住在栽满常绿植物的书房里! 5、游走历史与现实——美哉,灵山秀水龙眠山 风柔柔笛悠悠 9.7分 简评: 我们先来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这篇文章同样可分为四大部分,重点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龙眠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第二部分(2、3段):重点介绍龙眠山的特质以及龙眠底蕴对桐城文化的重大影响。与其他名山相比,龙眠山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宁静飘逸”“古朴淡雅”“柔情似水却又不失豪迈,静穆庄重却又带着妩媚”。 第三部分(4-14段):具体介绍龙眠山交相辉映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又可以分为三小层:第一层(4、5段):说明要了解龙眠山,必须要深入到深山中去,引出下文。第二层(6-13段):按地理位置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介绍了龙门、绕云梯冲、璎络崖、碾玉峡、十里双溪诸景、龙眠山庄、黄柏山房、大龙井瀑布等景点。特点是对每景点的介绍都是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致描绘,又有对相关历史人文的深度挖掘,让读者了解到一个个全面的立体的有内含有底蕴的景点。第三层(14段):小结,龙眠山是古城人的骄傲! 第四部分(15、16段)介绍龙眠山的现在,畅想龙眠山美好的未来,再次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篇文章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文笔如诗。 作者文笔优美,虽是散文,许多语言却如诗歌一般优美,如“黛青而又略显疲惫的起伏”、“苍天却借支彩给我做飘忽不定的回答”、“在历史的视觉里,晶莹的泛着耀眼的光芒”等等等等,文章当中诸如此类诗化的语句不胜枚举。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为文本添色不少。 其次,饱含深情。 作者笔端饱含深情,通读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这种情感澎湃高昂,溢于言表,不可遏制,所以作者有时不惜连用几个比喻来来渲泄这种热情,如第三段中接连把龙眠山比喻为“小家碧玉”、“散文”、“画图”、“音乐”。 第三、丰富的家乡文史知识。 在介绍各景点时,对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作者在龙眠文化方面渊博的学识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据悉,作者在龙眠地区工作过几十年时光,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可以说他的生命都浸润到这片山水中去了,同时,这片山水也赋予了他的生命以厚重和灵动。 6、桐网记忆片段 冰雪人 9.6分 简评: 以平实如拉家常般的话语将自己在桐网真实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深情款款。网络和现实,不一样的生存方式,一样的真诚,一样的热情。一个不是桐城人的桐网网友能够如此关注桐网、热爱桐网、赞美桐网,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它呢,不去把它打造得更加完美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更加努力的工作,把桐网打造成天下桐人共同的心灵家园呢?一篇小文,竟有如此之功效,作者功莫大焉。 7、从赛龙舟看中国人精神 在宣的桐城人 9.7分 简评: 从题目看,这一篇是最切合“端午征文”这个主题的,作者也的确如题所示,生动的描写了赛龙舟时的那种热烈场面(第4段),但作者又不止于对场面的描述,接着分析了取胜的关键在“齐”(即团结)(第4段后部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仅写赛龙舟,而是以小见大,升华拔高到中华民族对待目前困难局面的现状上,发扬赛龙舟的团结精神,才能够共克时艰,走向胜利。这是本文的主干,立意绝好! 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添加了一些与此主题精神(团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无关的内容,如第1段关于龙舟、屈原、端午节的常识,及第6段关于爱国精神的阐述。1、6两段都和文章的主题思想无大关系,反面干扰了主题的表达,让文章主题不能集中突出。另外,文章第3段中写桃花潭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的一小段文字也显得多余,桃花潭只是赛龙舟的一个地点,何必介绍得那样详细?有违桐城文章“雅洁”的传统风格。 个人建议删去1、6段及第3段部分文字,或许文章会更紧凑、更简洁,主题也会更突出!就完美无憾了。 不算后记: 仔细用心的读过诸多网友的文章,关于桐网、关于写作有许多感概和心得,但又到了吃饭时间,还是不多说了吧。呵呵。有机会当面交流! 谨以此贴交差!完成任务,一身轻松!吃饭去喽! [此帖子已被 桐溪居士 在 2008-6-21 12:31:2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桐溪居士 在 2008-6-21 12:37:3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