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79|回复: 11

连城张氏名人

[复制链接]

6

主题

59

回帖

6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3-11 12: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城张氏名人

张尹 字无咎,号莘农,清乾隆元年(1735)授福建长乐知县。学从方苞而文不因循。著有《石冠堂诗文钞》、《经传世案》。

张水容 字汲华,号耻庵。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任江苏奉贤县训导。工于诗,通星象算法。著有《环山楼诗文钞》2卷。
  其子张鹄 字穆生,今官桥乡人。清乾隆末年诸生,喜欢研究《说文》。著有《方名考》、《说文正字》、《问亭文》8卷,《诗集》4卷。

张敏求 字燮臣,号勖园,清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选奉贤知县,改甘肃漳县知县。著有《问花亭诗初集》8卷、《问花亭诗外集》2卷、《纪游诗草》2卷。

张孔纪 字克修。清嘉庆间国子监生,授州同知。在家乡筑连城湖堤;在焦岭沿山沟和在羹脍赛各大道修建10多个石亭,供行人休息;在乌金渡和小缸窑施义渡。其义举,深得人民称赞。

张敔 (1734——1803),字敬,又字芷园,号雪鸿,又号木者、芷芷道人、虎人。桐城人,后迁江宁。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孝廉,遍游海内。善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白描设色无不神肖,号称大家。作画常不带图章,画毕率笔作印。《墨林今话》评其画曰:“笔情纵逸,韵致萧然,生气勃勃,横涂竖抹,墨色浓淡,各极其趣”。工书能诗,时人目为“诗、书、画三绝”。

张乃轩 字虎观,号虎儿,又号虎儿居士,张敔子。清嘉庆九年(1804)副榜。所作《墨荷》及设色《花鸟屏》,名重一时。《行书诗扇》藏安徽省博物馆,《梅、荷、桂、竹》四季画屏藏桐城县博物馆。

[此帖子已被 连城张 在 2007-3-11 12:38:25 编辑过]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4-5 17: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连城张氏名人

福建的连城张相当出名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8

主题

8647

回帖

8801

积分

桐网贡士

凤凰涅磐

Rank: 6Rank: 6

积分
8801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4-4 16: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连城张氏名人

明显的,我不属于连城张一脉。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2

主题

3727

回帖

444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442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3-11 19: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连城张氏名人

到底我是第几代,今年清明到肖店看看祖坟山才知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2

主题

3727

回帖

444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442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3-11 19: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连城张氏名人

我家是梅张二姓,我二伯父姓梅。听大姑说是外婆家的姓,我是启子辈,家普在抗站时和桐中的图书有24个红木箱搬到大塘还是中义山里的政府所在地,八几年大姑还有表姑父()是谁说的,我不是太清楚,我那时还未上学,我父亲在家老小,他从不提,也反对我们说,他说劳动最光荣,被文化大革命彻底洗脑的。知识越多越反动。搞这个是搞封建。他那时太早矢去家庭,他不知道嘛。。

我也听过张宰相家修官谱时是借用了我们家的谱,我还以为是姑父喝了二两酒。吹牛皮

[此帖子已被 玉壶春 在 2007-3-11 19:52:55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

主题

59

回帖

6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1 12: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

主题

59

回帖

6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1 12: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连城张氏名人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5-3-3 17:26:09



作为连城张氏后裔,本人很想知道关于本族的起源、世系以及堂号、辈分。请程璟老师及知情者或同宗兄弟给予解答,非常感谢!

据家父所言,源出婺源,祠堂位于官桥连城湖畔。似乎本族与梅姓渊源很深,不知是否属实。

据我所知,本族后裔广布菜子湖沿岸,尤以桐枞路一线为众,蔚然大族。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3-3 18:37:28



只能查家谱,如果民间没有连城张的家谱,可以去下面两个地方查: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如果有其他张姓宗支的家谱,也可能有对连城张的描叙。



--------------------------------------------------------------------------------

作者:大漠孤烟
发表时间:2005-3-9 17:49:03



连城张,本来和桐城张(张英,张庭玉)是同宗的,清人入关后(张度)因张英给清人做事,耻于和其同宗,另立门户.所以连城张称张度为一世祖


--------------------------------------------------------------------------------

作者:大漠孤烟
发表时间:2005-3-9 17:53:16

以上所说的是查看<<安庆人物传.张度>>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

主题

59

回帖

6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1 12: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连城张氏名人

<DIV class=tpc_content>作者:zhjunpd
发表时间:2005-4-19 19:34:00



连城张辈分现在有:“绍、贤、良、复、启、文、思、为、国等”,我所在这一支族谱早年随族人移民到今贵池县乌沙镇(可能在江洲村)。祖籍徽州婺源,至于为什么称为连城张,将迁来枞阳时居住的山称为连城山(枞阳城西北),和历史上极富盛名的福建连城张是否有渊源,有待有兴趣的学者和族人考证。

枞阳连城张在解放前是枞阳最大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当时的枞阳街(今枞阳县城)有张姓一条街之说,族中几个比较有名望的准备在枞阳建张氏公学,并续修族谱,人丁费都已经收取,无奈解放的炮声让这一荫及张氏后人的计划泡汤,那些有钱有名望的头人因害怕共产潜逃了。枞阳连城张的总族谱也随着这些人的离去而不知其宗,也可能流落海外或毁于战火或毁于文革不得而知。

与梅姓渊源我也听家父和族中老人说过,我村张姓有两支,其中一支我们称为姑娘张,乃连城张一户人家因无男丁招一梅姓女婿入赘,其后人从母姓,辈分和嫡系连城张一样,所以有梅张二姓之说。但如今到底那一支是姑娘张已经无从考究,大家都认自己是嫡传连城张。呵呵~~~~~~~~~~~

而关于枞阳连城张氏的历史渊源,连城湖先生可到贵池市乌沙镇江洲村查访,我所在这一支族谱据传流落此处,移民此处的族人可能还有“贤”字辈的,目前以“良、复”字辈居多。我是“复”字辈,从祖坟的碑文记载来看,应属第二十世。

本人因在外地工作脱不开身,一直没有机会。先生如有这方面消息,务必将族谱扫描电子版并将有关资料发到:


zhjunpd@hotmail.com
谢谢!

大漠孤烟

封建时代是非常重视家族观念的。因为耻与张英同宗而另立门户被后人尊一世祖的可能性不大,从封建礼教和伦理上来说不通,一世祖就意味其后人对其先前的祖先不再祭拜或无法祭拜,这在没有远离故土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连城张的一世祖应该是从婺源迁徙到枞阳的族中辈分最高的人,和张英也许有渊源,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瓜葛。张英居桐城城里,我祖居枞阳连城大山,两地相距百余里,两者为近族同宗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连城张在枞阳后人已经二十四、五世(嫡传长房),从一世祖到现在差不多五、六百年了(明朝开国是西历1368年,距今637年),与史料记载由元末明初从婺源迁来枞阳时间吻合,而清朝入关到现在也不过361年(1644年清朝入关),从时间上推论这种说法不成立!

甚至张度这个人和我们枞阳连城张有没有关系都值得怀疑,如果他是一世祖,其嫡传后裔不会超过二十世。

也许古桐城不只我们枞阳的张氏称连城张,另外还有连城张。至于大家为什么都称为连城张,可能与历史上福建连城张有牵连。福建连城可能是我们真正的发源地。可能有这样的历史迁徙路线图,福建连城张其中一支迁徙到婺源,而N年后婺源的张姓又有一支迁徙到枞阳,为了纪念故土,或为了炫耀家族的显赫,他们到哪里都称自己为连城张(福建连城张家族在福建算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而张度和张英那一派,发源地可能也是福建连城(今福建连城县)。

如果以上推论与历史事实相符,那连城山这个地名的由来又有了另一种说法了!

以上仅个人臆测,有兴趣的不妨考证!

[此帖子已被 zhjunpd 在 2005-4-19 21:36:51 编辑过]


--------------------------------------------------------------------------------

作者:zhjunpd
发表时间:2005-4-19 20:06:54



目前辈分是“为、国”字的应该是一世祖的嫡传长房后裔,如果是,那应该在枞阳镇旗山村!

程璟先生看来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那流落在贵池的张氏族谱一定不要错过,这些东西现在都成文物了,希望能完好保存下来,为从事这方面学术研究的提供一些真实史料。同时,如果能访到这部流落民间的枞阳连城张氏族谱,一定想办法扫描个电子版的,然后发个副本给在下!

[此帖子已被 zhjunpd 在 2005-4-19 23:21:07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4-20 11:53:17



根据一般族谱命名的习惯,我敢肯定,连城肯定是地名,而且是枞阳连城湖。连城张氏是由婺源迁来的!和福建连城关系不密切,只是名字相同而已!

枞阳人祖籍基本是徽州婺源和饶州。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20 12:28:10 编辑过]


--------------------------------------------------------------------------------

作者:haoranzhengq
发表时间:2005-4-20 17:34:49



长见识了





--------------------------------------------------------------------------------

作者:haoranzhengq
发表时间:2005-4-20 17:37:42



敢问野人兄,我们这里的张姓的辈分怎么是: 学,中,正,大呀





--------------------------------------------------------------------------------

作者:zhjunpd
发表时间:2005-4-20 19:25:24



引用:
--------------------------------------------------------------------------------
原文由 haoranzhengq 发表于 2005-4-20 17:37:42 :

敢问野人兄,我们这里的张姓的辈分怎么是: 学,中,正,大呀




--------------------------------------------------------------------------------

呵呵~~~~~~~

因为你们跟连城张500年前都没有关系,你们是张姓的又一支系

张姓据我所知在枞阳有两个祠堂

连城张和拔茅山张

这两个祠堂的族谱和辈分是不同的

甚至先祖来源地都不同

[此帖子已被 zhjunpd 在 2005-4-21 16:13:29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4-20 21:28:44



我们安凤岭(拔茅山)程氏的家谱也有流落到贵池的,这个谱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家的谱是我曾祖父的堂兄(他们是长房,管着谱的)给当作废纸卖给编爆竹的了!遗憾哦!

我父亲在三十多年前看过(是安凤岭祠堂的统谱,我家的谱早卖了),可惜他没有做笔记!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20 21:32:45 编辑过]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5-4-21 17:32:00



非常感谢zhjunpd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资料!你的辈分与我父辈相同,在枞阳应该是较高的辈分了。


据我所知的辈分:克、绍、贤、良,复、启、文、仕,为、国、之、光.......根、深、叶、茂,久、必、其、昌。

这个辈分排序我曾亲眼在枞阳县城见过,而现在已不知从何查起。希望在枞阳的兄弟能够找到更详细的资料。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5-4-21 17:42:38



本人根据辈分排序推出,zhjunpd应为连城张第二十一世(因为“复”为一句之首)

关于张度,初名孟度,字龄若,一字仲友,号狮崖。崇祯末,避乱金陵,卖画为生。入清屡试不第,返里授徒。有《蟋蟀窝诗集》10卷、《类苑珠华》40卷、《纪闻》2卷、《诗话》2卷。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5-4-21 17:55:11



引用:
--------------------------------------------------------------------------------
原文由 大漠孤烟 发表于 2005-3-9 17:49:03 :

连城张,本来和桐城张(张英,张庭玉)是同宗的,清人入关后(张度)因张英给清人做事,耻于和其同宗,另立门户.所以连城张称张度为一世祖

------------------------------------

从历史记录来看,张度似乎并不十分排斥清廷,否则何以屡试呢?因此我个人认为张度耻与宰相同宗而另立门户可能失实(此种说法太湖章姓也有,估计为宰相同宗潜山贵七公后裔)

张英生于明亡前七年的1637年,而此时张度可能已避乱金陵,因此张度显然年长张英很多。张英1663年中举,1667年中进士,1699年任宰相(估计张度此时已谢世)。假定张度生于1600年,至今应400余年,繁衍二十世还是有可能的。

还是希望找到族谱,一切将迎刃而解!</DI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

主题

59

回帖

6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1 12: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连城张氏名人

<DIV class=tpc_content>作者:zhjunpd
发表时间:2005-4-21 14:12:34



据查,桐城张英、张庭玉父子与我们连城张确实没有宗亲关系


“清康熙年间官居大学士的张英,是桐城人。他说:"吾桐(城)与潜(山)同郡而接壤,相距百里许。余之先自鄱阳瓦屑坝徙于桐,始祖为贵四公。潜亦同时同地并来鄱阳,始祖为贵七公,徙居于潜之青山焉。"(康熙《潜山县志》卷十四)清初宿松人朱书也说:"吾安庆,..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杜溪文集》卷三)”

桐、潜张姓大多来自鄱阳(今江西波阳)瓦屑坝,桐城张一世祖为贵四公,因出了个宰相,其族谱有官谱。而所谓桐城连城张双河股及左塘公支谱与枞阳连城张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双河是地名,“左塘公”应该是一个名为“左塘”的人名。左塘公支谱在苏州,极有可能是“连城张”一个叫“左塘”的移民到苏州后,其后人修的谱。双河股自成一股,张度为一世祖,与枞阳连城张可能没有关系,但具体要看这两个谱后才能知道。个人感觉这两个谱的连城张可能与枞阳连城张没有什么关系

[此帖子已被 zhjunpd 在 2005-4-21 16:10:22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4-21 19:58:57



徽州婺源张氏支派:

婺源

甲路派 南直徽州府西南 仁公

游汀派 徽州府西 休公

东溪派 徽州府东 延甫公

碧山派 徽州府 延裕公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5-5-24 12:25:03



不知属于哪一派,有人对我说过:连城张氏来自婺源梅谷,又有人说来自彭树壁(音)

不知现在当地可还有这些古地名?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5-24 12:35:17

我也是只是知道甲路是现在甲路乡,其他斗不清楚!估计是村一级的!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5-6-23 18:18:13

 挥1→昧2→台骀3→伊源4→侯5→立芳6→坤7→敦吾8→郊9→仲熙10→吴光11→天杰12→钦若13→榆14→临15→宜16→阳17→安18→考19→承20→喾21→琦22→希23→燧24→秦25→还26→纯27→质28→康29→启30→立31→瑰32→秩33→庖34→颢35→洙36→逸37→都38→助39→须40→圆41→肖42→昶43→浚44→惠45→谊46→稳47→元48→正49→炳50→辰51→本52→灼53→衮54→灵55→宏56→道57→仲58→逸59→伯谦60→信明61→实62→禹臣63→元驭64→熙65→元叔66→奉义67→高陵68→宣武69→侯70→老71→君臣72→趯73→骼74→进明75→孟谈76→柳朔77→开地78→平79→良80→不疑81

(挥公自得姓张以来,其裔孙生生不息,在中华大地上繁衍至今160余代,上列81世为大多数张姓共同始祖。)


--------------------------------------------------------------------------------

作者:284372289
发表时间:2005-6-24 17:32:06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5-11-17 17:23:19



摘自县志:

连城张氏,有张瑚、张尹兄弟,同举进士,政声文学,有名于时。张敏求以举人官奉贤县令,师事刘大櫆,工诗古文,诗更为时人所重。丁口之多,可比高甸吴氏、查林齐氏。



--------------------------------------------------------------------------------

作者:蚊子
发表时间:2006-6-12 12:38:12



连城湖兄:

    我先祖约清道光年间,从会宫拔毛山,迁桐城孔城范圩村,约六代。约1949年左右,父迁江西省彭泽县,后人皆在彭泽出生。在彭的枞阳人有近十万人,我从其他资料获悉,约1913年左右,由枞阳实业家方履中在彭购大量荒场、草滩,招乡民开垦。于是,桐城便开始了近代史上最大的移民浪潮,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方近尾声。当年,都靠“起汗”(步行)。哪一家在彭的桐城人没有悲欢离合的故事?没有感人至深的场面?在彭的桐城人都认桐城为“家”,我父亲上世纪六十年代去世,在万般艰辛的情况下,孤儿寡母仍扶柩北上,葬父在桐城孔城镇。前几年,同几位族人寻访祖庙,现已是会宫镇墩化小学,感慨万千。其他族人费九牛二虎之力,觅得家谱,复印数份,仍缺少第45卷。

      这方面情况问你肯定是问对了诃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3 10:40:08



我也不是很清楚 相信一定有人知道。

我小的时候,我一个本家叔祖告诉我:张氏一共三支,连城张、斑茅张、立早张(章),我们属于连城张。

我那位叔祖没念过什么书,甚至连张、章可能都不分。当时,我明白立早是为他姓,但斑茅张什么意思?一直不明白。

好多年后,偶尔和人聊天,听人说起拔茅张,陡然醒悟。原来叔祖所说的斑茅张应该就是指拔茅张。

后来看县志,得知拔茅山又名城山,当年会宫曾短暂为县城驻地。城山是否又叫连城山呢?



连城张据说得名自连城湖。为什么叫连城湖?很值得推敲。在枞阳镇一带人们常说:第一连城张,第二黄华方。可见人数很多,影响很大。

我的观点,两支张氏可能不是同宗,而是有着某种亲近姻亲渊源的不同家族发展而来。

连城山和连城湖肯定有所关联,而连城张氏将自己和拔茅张并列,可见关系密切而不相统属。

连城张有梅张二姓之说,我一直没有见到族谱,不敢妄言。



--------------------------------------------------------------------------------

作者:zhjunpd
发表时间:2006-6-13 19:04:28

据查,梅张俗称小张,行辈与大张不同,大张复字辈为21世,小张复字辈为20世,可见大、小张在枞阳的一世祖并非同一人。但都来自婺源,宗亲关系应该非常密切。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4 11:56:38

又见宗家了 问好!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4 12:04:02



大小张之说我并不清楚,但从我所知的连城张氏辈分来看:



....... .......

克、绍、贤、良,

复、启、文、仕,

为、国、之、光

.......   .......

根、深、叶、茂,

久、必、其、昌。



四字一句,那么复字辈必然是二十一世。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4 12:09:39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



以上为有记载的连城张族谱,左塘公的编者明显符合我们的辈分排列。不过编者辈分似乎悬殊太大,且民国31年就已经有维字辈了吗?太不可思议了。

双河股一世祖是张度,族谱编者的辈分也合连城张习惯,但似乎太小了(比维还小三辈),可能和我们不是一支。



--------------------------------------------------------------------------------

作者:zhjunpd
发表时间:2006-6-14 13:08:28

梅张在枞阳人数极少,目前据我所知仅官桥连湖村、枞阳新楼村有梅张,总人口不过300,另有一支早年迁贵池乌沙。我就是属于梅张,听家父说祖上来自婺源梅谷。在枞阳祠堂虽同属连城张,但宗祠分立。行辈排序一样,但确实复字辈为20世。可能梅张一世祖与大张一世祖辈分上是叔侄关系也不一定。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4 16:30:12



那你说的大张指的是连城张吗?

关于你说的叔侄一说,我觉得不可能,哪有叔叔会用侄子的辈分。估计是和宗族内部欠缺联系,误记世系所致。这种事情也是有的。

我家祖坟最早可以追溯清朝,道光年间所立。到底多少世等我有空看过就知道了(或许清明可以)

[此帖子已被 连城湖 在 2006-6-15 19:32:41 编辑过]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4 16:42:45



会不会你说的梅张或者说小张,就是姑娘张。

我曾经遇到一个会宫的本家,复(福)字辈,他也知道梅张二姓,但他坚持自己非姑娘张。

但枞阳镇有部分人坚持认为我们都属于梅张。



--------------------------------------------------------------------------------

作者:城市山林
发表时间:2006-6-15 12:51:52

连城张姓的资料现在能看到的还有很多。《桐城耆旧传》中说的很清楚,其先祖张太公生有多女,宣城梅氏(梅氏在宣城为大族,世居柏枧山下,其族以文学、仕宦名世,若梅圣俞、梅文鼎、梅曾亮等)入赘改为张姓,乾隆时期的诗人张敏求即出此支。而张度为拔茅张氏,其生前自署“蓬蒿张氏”,以示有别于宰相张氏;本人手头就有张度的《蟋蟀窝诗集》,说的非常清楚。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07:09



引用:
--------------------------------------------------------------------------------
原文由 城市山林 发表于 2006-6-15 12:51:52 :
连城张姓的资料现在能看到的还有很多。《桐城耆旧传》中说的很清楚,其先祖张太公生有多女,宣城梅氏(梅氏在宣城为大族,世居柏枧山下,其族以文学、仕宦名世,若梅圣俞、梅文鼎、梅曾亮等)入赘改为张姓,乾隆时期的诗人张敏求即出此支。而张度为拔茅张氏,其生前自署“蓬蒿张氏”,以示有别于宰相张氏;本人手头就有张度的《蟋蟀窝诗集》,说的非常清楚。
--------------------------------------------------------------------------------

非常感谢!只是《桐城耆旧传》很难见到。</DI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

主题

59

回帖

6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1 12: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连城张氏名人

<DIV class=tpc_content>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08:45



连城张氏名人:

张尹 字无咎,号莘农,清乾隆元年(1735)授福建长乐知县。学从方苞而文不因循。著有《石冠堂诗文钞》、《经传世案》。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09:56

张敏求 字燮臣,号勖园,清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选奉贤知县,改甘肃漳县知县。著有《问花亭诗初集》8卷、《问花亭诗外集》2卷、《纪游诗草》2卷。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23:41





张水容 字汲华,号耻庵,今官桥乡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任江苏奉贤县训导。工于诗,通星象算法。著有《环山楼诗文钞》2卷。
  

其子张鹄 字穆生,今官桥乡人。清乾隆末年诸生,喜欢研究《说文》。著有《方名考》、《说文正字》、《问亭文》8卷,《诗集》4卷。



[此帖子已被 连城湖 在 2006-6-18 17:42:45 编辑过]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24:39

张孔纪 字克修,今官桥乡人。清嘉庆间国子监生,授州同知。在家乡筑连城湖堤;在焦岭沿山沟和在羹脍赛各大道修建10多个石亭,供行人休息;在乌金渡和小缸窑施义渡。其义举,深得人民称赞。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26:14

张敔 (1734——1803),字敬,又字芷园,号雪鸿,又号木者、芷芷道人、虎人,今官桥乡连湖人,后迁江宁。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孝廉,遍游海内。善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白描设色无不神肖,号称大家。作画常不带图章,画毕率笔作印。《墨林今话》评其画曰:“笔情纵逸,韵致萧然,生气勃勃,横涂竖抹,墨色浓淡,各极其趣”。工书能诗,时人目为“诗、书、画三绝”。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28:15

张良苏 (1935——1970),笔名金莺,今城关镇人。新中国建立之初,他在太湖县徐桥银行工作。1958年前后,开始诗歌、曲艺、戏曲创作。1959年后,任《安庆文艺》编辑、地区文化局剧目创作室编剧。主要戏曲作品有《友谊船》、《一根木材》和《长江夜航》等;民歌集有《唱得绿水泛金波》。在《诗歌》、《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安徽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诗作。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33:41

张尹之兄张瑚,进士出身,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37:42



张敔知名度很大,著名画家。一般介绍是这样的:

先世安徽桐城人,迁江宁(今南京),籍山东历城。乾隆二十七(1762)年举人,官湖北房县知县。善画山水、人物、花卉、禽虫,白描设色,无不工妙,随意挥洒,笔气豪纵。往往率笔作印,亦精妙。兼擅四体及飞白书,亦以左手、竹箸、指头作书画。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41:00



张斌 字越万,今官桥乡连城人。清康熙间秀才,家里藏书万卷,终身阅读不倦。著有《周易注》、《九图浅说》、《字步天》、《经世》、《返观》、《卧游》诸集。



这是能追溯到的最早连城张氏名人,不知是几世祖?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19:50:07



张度经查确实是拔茅张氏始祖!



张度 (1614——1681),字龄若,一字促友,号狮崖。多才多艺,书法学赵孟頫,画学倪瓒,诗爱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尤爱许浑、陆游。崇祯末,避乱金陵,值年荒,以卖画为生。明亡,返里授徒。张度为人性情耿介。清初,因不愿与桐城张氏同宗,自书“拔茅张氏”。家虽贫,但遇有公益事总是乐意相助。著有《蟋蟀窝诗集》10卷、《类苑珠华》40卷、《古今修短录》4卷、《诗话》5卷、《纪游》、《纪闻》各2卷、《文集》3卷。


可见拔茅张氏与宰相张氏同宗,别支而已。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20:36:43



有这样一个关于张敏求的记载:

张敏求,连城张氏。其先代曾出文儒。至敏求、耻庵师事刘大櫆,诗名更显。敏求乾隆六十年中举人,曾任甘肃漳县县令、上海奉贤县令,因目疾辞官。后生活潦倒不堪,但仍沉浸于文史之中。有《问花亭诗》八卷。

耻庵估计是他弟弟或族人。“先代曾出文儒”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张斌或者张瑚、张尹吗?我个人估计不会。很有可能指的是梅尧臣!

连城张氏的辈分排列中有这样的一段:复启文仕,为国之光。

所谓“复启”,无非是希望后人能够象先祖一样光耀门楣。显然不会是一世祖自指,后来的人就更谈不上了。那么在连城张氏世代口耳相传的大文豪到底是谁呢?梅尧臣的可能性极大!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20:39:09



梅尧臣(1002-1060)



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州)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在仁途上不甚得意。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其父梅让务农,叔梅询进士及第,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颇有文名。梅尧臣12岁随梅询学习,少时应进士不第,26岁以梅询的“门荫”,历作者州、县官属,补太庙斋郎,不久任桐城县主簿,调任河南县主簿。天圣九年(1031年)任河阳县主簿。河阳离西京洛阳很近,当时西昆诗派的首要人物钱惟演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还有尹洙等人也官西京。梅尧臣常与这些名人往还,很受推重,并与欧阳修成为莫逆之交。景祐三年(1036年),梅尧臣在建德县任上,寄诗范仲淹支持改革弊政的主张。宝元二年(1039年)知襄城县,其后历有迁转。宋•皇祐三年(1051年)中年始赐进士出身,改任太常博士。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推举他为参详官,授国子监直讲,希望通过考试打击当时的浮艳晦涩的文风。梅尧臣在阅卷中激赏苏轼的文章,向欧阳修推荐,取录为第二名。嘉祐五年(1060年),官至都官员外郎,不久病逝。梅尧臣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由于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变化,并提出了同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论诗注重政治内容,对宋初以来的靡丽文风表示不满,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如见赠述诗》)。在写作技巧上重视细致常任谇为:“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见《六一诗话》)所作颇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谈,盖欲以矫靡丽之习,但有时不免流于板滞,这些弊病都可以认为是端正华而不实的诗风所付出的代价,对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出了现实内容,题材广泛。他了解农村生活,在早期就写了一批关怀农民命运的作品,如《田家四时》、《伤桑》、《观理稼》、《新蚕》等。以后又写了《田家语》,描写沉重的赋税、徭役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他的名篇《汝坟贫女》,通过一个贫家女子哭诉,深刻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他的一部分诗作抒写对车事的关心。如《襄城对雪》之二,《故原战》等。另一些篇章如《巧妇》、《闻欧阳永叔谪夷陵》、《猛虎行》,表现了他对于守旧、腐朽势力的憎恨。他还写了不少山水、风景诗,其中《寒草》、《见牧牛人隔江吹笛》、《晚泊观斗鸡》等诗,在平凡的景物或事物中寓了深刻的哲理。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甚受陆游、刘克庄的推崇,称他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后村诗话》),龚啸说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录》),这些评论都很有见地。有《宛陵先生文集》60卷,《拾遗》1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今人朱东润有《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另附:

梅尧臣与梅公亭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皇佑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早年诗作受西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东溪》、《梦后寄欧阳永叔》等诗都体现了这种造语平淡而意在言外的作诗主张。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本。

据《至德县志》记载:梅尧臣北宋景佑元年至五年(1034-1038)任建德县令,居官清廉正直。去官后,人民缅怀他,把县城改称梅城,并于其官舍西偏,为梅公堂以祀之,后又在梅城后面的白象山半山坡上建起了一座梅公亭以慰其景仰之思,又得以登临之美。梅公亭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元至正二年(1342)、明正德十五年(1520)、清康熙十年(1671)三次重建,民国七年(1918)县长王人鹏再次重修,并作文摹泐于亭基岩壁之上。亭,砖木结构,呈长方形,画栋雕梁,为楼阁式建筑,面筒形黑色陶瓦,四角飞翘,周植古松翠竹,景色宜人。“文革”时梅公亭被毁,今仅存遗址,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百年来,人们五建五修梅公亭,缘由何在?

他生于农家,幼时家贫,酷爱读书,16岁乡试未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相当于现今的文书)一职,后又在孟县、桐城县连续担任主簿职务。在连任三县主簿之后例升知县,召试,赐进士出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称。梅尧臣入仕之后,曾胸怀大志,抱有远大抱负,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

梅尧臣任建德县令的五年间,为人诚厚,清高自持,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尽自己的力量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经常深入乡间百姓家微服私访,与农人、与烧瓦匠、与贫妇交谈,了解民间疾苦,还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洪水泛滥的溪流进行实地察看;他革除弊政,事必躬亲,当时建德为山区小县,县署外有圆破旧的竹篱,常年需要修护,因此成了向民众勒索的借口,梅尧臣来后果断以土墙代替,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元吴师道在《梅公亭记》中赞颂他“以仁厚、乐易、温恭、谨质称其人”。

对于这样一位大文学家、大诗人、大名人,且在建德为官时又为民爱民,用诗歌这一形式表达民间百姓的怨愤,人民自然崇敬他、热爱他。所以梅公的德政、仁政在时隔九百多年后的今天仍在东至人民中传诵。

梅公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大量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在当时,他和苏舜钦齐名,在诗坛上声望很高,被称为“苏梅”,又和欧阳修是好朋友,都是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起了巨大的影响。他积极支持欧阳修的古文运动,他的诗作分为古淡与刻画两种,为当时人所推崇。欧阳修曾自以为诗不及尧臣。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举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他的诗能够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风格平淡朴素,而又含蓄深刻,他在建德写下的大量诗作中,其中写农民的有《田家语》,“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这首诗用农民的口气,申诉了农民遭受的苦难。在《小村》诗中曰:“寒鸦得食日呼伴,老奥无衣犹抱孙,磋哉生计一如此,廖入王民版籍论!”在《陶者》一诗中,他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贫富对立的社会现象,诗曰:“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住大厦。”尖锐明朗,读后使人强烈地感到不平。梅公在公务之余,还经常步出县衙,流连于建德、东流、池州的青山绿水之间,写了不少咏景咏物咏友的诗,从梅尧臣在建德留下的百篇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梅尧臣的独特风格,它平易而深刻,细腻而贴切,凝炼而又有自由,新巧而又泼辣,他在一向被抒情诗用惯了的短小形式里,能够突破陈规,做到议论突出,谈吐不凡。在山水景物的描绘方面,也形成了刻划个性、摹写细节的特点,给人以新鲜细致的感受。

“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乃产嘉茗兮……”这是北宋大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南有佳茗赋》的开篇语。梅尧臣于北宋景佑元年(1034)调任建德(今东至县)县令,直到景佑五年(1038)离任,在建德县为官5个年头,这首脍炙人口的《南有佳著赋》就是他在任时深入官港茶区亲自考察茶叶的生长气候、采摘、制作、出售的全过程后所作,他作罢掷笔,捋须含笑说:“我乃采茶官也!”“采茶官”这是一个多么亲切、谦和的自喻。封建时代的父母宫,能把自己与采茶农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多么可亲可敬啊!

东至是个老茶区,早在唐代官港的茶叶就火暴异常,白居易笔下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指的就是当时隶属于浮梁地区的官港。 梅公对东至的茶叶推崇备至,不仅著有《南有佳著赋》,且又作诗曰:“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所以,北宋以后建德的茶叶就已负盛名,到了元代就成了十大名茶之一。



[此帖子已被 连城湖 在 2006-6-15 20:43:2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连城湖 在 2006-6-15 20:52:00 编辑过]


--------------------------------------------------------------------------------

作者:连城湖
发表时间:2006-6-15 20:41:03

很巧的是,梅尧臣曾任桐城主簿,在我们这一带留下大量诗作。


--------------------------------------------------------------------------------

作者:蚊子
发表时间:2006-6-16 20:02:13

拔茅张先祖先迁贵池,后迁枞阳,自婺源迁移到枞时间,可能较其他张氏早。是延宝公后裔,属婺源甲路派。在枞阳派行是:忠厚传家、德义辅国、勋慕益稷、道宗伊洛等等


--------------------------------------------------------------------------------

作者:zhjunpd
发表时间:2006-6-16 21:22:14



解放前半个枞阳街都是连城张,我家祖坟最远的先祖能追溯到14世,但比克字辈更早的祖坟都没有墓碑了,也可能年代久远埋入地下。墓碑记载的克辈为16世,绍为17世,贤18世,良19世,到复字辈20世。我们村其他张姓复字辈均为21世。家父说我们这一支是姑娘张,从分谱就这样记载下来的。嫡传连城张复字辈21世。这中间因为缺少联系记错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我家祖上世居枞阳,除解放前曾短暂离开枞阳返婺源原籍三年避战祸外,从来没有离开过,在婺源去世先祖的遗骨在返回枞阳时都被带回枞阳安葬了。可见在我曾祖时候,和婺源族人还是有联系的。梅张在我们那个村民小组有两“大门”(我所在的这一门良字辈有5大户,另一个门良字辈有4大户),嫡传连城张在我们村民小组启字辈有两大户。听说早前启字辈张家一直说我们良字辈张家是姑娘张,是小张,他们家是大张,但这就是大小张之说。我还特意去他们家祖坟上看碑文,他们复字辈确为21世。

官桥连湖村有和我们家一样的复字辈为20世的,他们也说自己是姑娘张后代。

家父说我们姑娘张分谱上确实这样记载的。为何姑娘张复字辈是20世,也可能是姑娘张后人为了记住自己是梅姓后人而有意区别于嫡系连城张吧!



--------------------------------------------------------------------------------

作者:城市山林
发表时间:2006-6-17 15:28:02



本人手里资料有一些。《桐城耆旧传》是毛伯舟先生的点注本;《蟋蟀窝诗集》是台湾张辅英先生精印本,为狮崖后人张五鹏老先生所赠。

关于元末明初的移民情况及原因,连城湖先生可以查看葛剑雄的《元末明初安庆、池州移民资料汇编》、《瓦屑坝--安庆始发地》等书即可明了。

连城张最大的名人应该是张敔,他是了不起的画家,现在还能见到他的画。









--------------------------------------------------------------------------------

作者:城市山林
发表时间:2006-6-17 15:45:39



连城湖先生说:耻庵估计是他弟弟或族人。

错。《桐城耆旧传》说:耻庵其(这里指张敏求)大父行也。

又,宣城梅氏是于明永乐初年赘于张,因氏焉。

“代有文儒”应是指宣城梅氏的,宣城梅氏的文化、仕宦名人在宋以后历代都很多,这是一种家族性的文化现象。





--------------------------------------------------------------------------------

作者:城市山林
发表时间:2006-6-17 15:53:01

张敏求的墓据记载在今岱冲村张家湾(店?),不知现在还在否?张氏后人若有兴趣,不防一访!</DI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