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7
- 积分
- 3200
- 威望
- 247
- 桐币
- 5002
- 激情
- 258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53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7-22
荣誉会员
 
- 积分
- 3200

 鲜花( 2)  鸡蛋( 0)
|
玫瑰花开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风柔笛悠悠/文
天还没亮透,矮个子男人就在破旧的院墙外,一棵粗大的梧桐树下,支起了贴饼炉子。
马路上少有人走动,街灯依旧在亮着。附近的楼房里,也亮起一两盏灯。
有风吹起,这些渗出窗外的朦胧光,哗的从树的缝隙里溢出,如一把细碎的银子,飞花溅玉般地砸到他的身上。他那一副饱经风霜的脸,沉在昏黄的光里,也愈发地显出其沧桑和黝黑来。
可能他不知道,身后的一段陈年老墙,虽然斑驳黑瘦,却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早些年桐城派大家刘大魁在此讲过学,后来成了藏书楼。
如今,楼还在,只是老得很了,只落得个供人凭吊怀思的一处空迹。想当年,楼内书声朗朗,有多少学子从这里走出。
老墙的确老了,满眼都是岁月的沧桑。墙角的苔藓毛绒绒的厚积,青砖已经灰暗深沉,墙顶也有小草的青绿,时不时墙洞里会飞出几只麻雀。
这个矮个子男人,因为谋生与老墙为邻。而谋生的本能,也让他过早就悟出生活的艰辛。或许他根本不会去探究,身后那一大片段风光,甚至也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的思想灵动起来。
他做着自己的手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手艺越来越精,人也愈发老去。就像这段陈年老墙,慢慢地沉在这浩荡岁月长河中。
多少个日和年都过来了,能说它的身上没有沧桑和成熟?他与老墙一样,随便地用手去触摸,或许都能触摸到一段陈年的故事。
可能他知道,他所在的位置过去是城墙。当年因为跑日本鬼子反的方便而拆除了,如今成为了城区的一条主街道,过去的冷清也被现在的繁华所取代。
每天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这个地方最适合摆一个早点摊子。那些早起上班的、上学的,路过的,大都会在此停留片刻,买上一份早点。
随着哐当一声响,他的女人拎着一些东西来了。
这个时候,路灯已经隐去,楼房里的灯光也悄无声息的走了。而他的面已经和好,炉内炭火正旺。女人与他一般的个子,有些精明。
她利索的给男人递过一条毛巾,就自己忙开了。她先是整理好面板,然后从燃烧的炉子里取出几点火星,给另一个油条锅生上火。等锅热了的时候,她麻利的将油桶拎起,给锅里倒上油。这些固定的程式,她做得很熟练。
等一些规定动作做完,她就回到案板前,将男人和好的面,用刀切成一条条的。随后拿起一条,用刀均匀的切成相等的份额。然后两两相叠,中间用一根筷子按一下,再用手顺势拉长,就成油条形状。一切做好,油锅也就开了。
油条被女人放入滚沸的锅内,迅速膨胀,不一会就黄脆晶亮。女人把油条捞起,置入一边的竹篮内。不等油条沥干油,就来了几位吃早点的人。那边男人的贴饼炉内,第一炉的贴饼和朝笏已经熟了,男人正手忙脚乱的用火钳一个一个的往外夹。
女人这时停止了动作,她微笑着收钱后,就用刀劈开从男人那边递过来的朝笏,将正热的油条夹上,扯过袋子包装好,微笑着递过。等这些忙完,女人又开始新一轮动作。
朝笏夹油条,是城市早点的传统产品。说起朝笏,起码要上溯好几百年。那时,本地出了个在朝廷做宰相的人。一日宰相回乡,乡民们为招待他,就用面做成他在朝廷上朝用的令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让宰相知道,乡民也是臣民。后来,这一应时而生的产品就代代传了下来。可惜,这样的早点摊子已经不多见了,间或有之,大都已经失去真传。
矮个子男人做的朝笏,大抵沿袭了传统,又大又厚,夹一根油条就足以温饱一上午。因而他的早点摊子每天都是门庭若市,那些喜欢吃的人,不论在城的哪一角落,都会不怕花时间的过来买。有时去晚了,早点卖完了,难免会怅然若失。
现在,男人最后一炉也已经熟了,这边女人的案板上也只剩最后几根油条。而买的人还在不断地出现,女人不断地说,没咧,明天再来呗。有人有些失落,丢过一句,不能多做点呀。女人接过,道歉的说,对不起,忙不过来。
等全部买完,女人才腾出手,掏出手机,按下号码。电话通了,女人说,儿子,去上学了。那边应诺了,女人一脸的高兴。男人在一边听着,幸福的燃起一根烟。
远去,传来亲热的叫爸妈的声音。男人与女人循声望过去,一个同样黝黑健康的男孩正在阳光里,背着书包向这边跑来。女人见状,不住地说,跑慢些。随手从遮面的纱布下,取出一套早点,又拿过一瓶早就准备好的牛奶。男孩子接过,一溜烟的上学去了。
男人与女人看着愈来愈远的孩子,对视一笑。阳光也不失时机地溜达过来,将金色的光踱到他们的脸上,于是他们黝黑的脸上就漾起幸福的涟漪。
他们收摊子的时候,亮晶晶的早晨就醒来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