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酱油耍酒疯:
但拿桥说事我有不同看法。廊桥又称风雨桥,出于多雨的南方,自古以来,其功用无非是供行人过河、躲避风雨,还未见通车的,即使是古代的牛马车。我的视线可能窄了点,所见廊桥,登越无不拾级。 解决老城区交通混乱这一难题,有待于政务、商业新区的建立。 偶的理解,园主所言是站在桐城发展的角度、决策的高度,非廊桥本身。 决策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设计这座桥的初衷或者说最初动机是什么?有目共睹,城区跨龙眠河三座桥,上游落水桥,中间紫来桥,往下龙眠桥。追溯一下龙眠桥的建设,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缓解紫来桥的通行压力。不承望桐城近几年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当然是自己和自己相比),龙眠桥通行的压力再次浮出水面。不仅如此,龙眠路通行的压力与影随形,有人戏称龙眠路从师范到206国道象是“钓鱼杆”。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龙眠河上再建一座桥进入决策视线。 事实上,决策伊始并没有偏离方向,只是在权力的运作下发生了偏差,所谓的“拍脑袋”不幸发生在这座桥上,所谓的“力排众议”走向了反面。城区有没有必要修一观光廊桥,即使需要到底建在何处?因为那个地方的确是龙眠河城区段架桥的最佳位置,恰恰也是解决龙眠河、龙眠路通行压力的最佳位置,建桥本身也说明了这一点。 偏听偏信离决策初衷和决策方向的“廊桥”遗梦何方,大家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因为龙眠桥的压力未解,桥头偶有事故发生,迫使当局者考虑是否在龙眠河上再架一座桥,是与“廊桥”并行架一座呢还是另辟蹊径?炸掉廊桥可能决策者不愿意这么做。这就意味着将来落水桥与紫来桥之间可能再有一座通行诞生,用时间来检验吧。 如果是为了城区观光的需要、发展旅游的需要,修廊桥哪怕台阶修100级也无可厚非。如果桐城的财力许可,多建几座桥又如何呢?如果当局者不能很好地解决通行压力问题,不管是从问题本身或者是从体外(迁都)来解决,对廊桥的争议就不会消除。 对于廊桥,园主对其中的决策细节可能比偶了解更多,不敢苟同,一孔之见。 [此帖子已被 龙眠之子 在 2006-7-20 8:24:0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