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8|回复: 2

[转贴]方氏易学学派研究

[复制链接]

36

主题

90

回帖

12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9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2-19 18: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方以智父子,以数衍易,医易会通,从“质测即藏通几”“立象极数,总谓践形”的观点出发,把律历、象数、医药、占候……等都看作是“圣人通神明,类万物,藏立之《易》”的“数理”(方以智:《通雅·自序》);其“核物究理”、“探求其故”的易学思想,也可以说是走出中世纪的近代“科学易”的先声。


桐城方氏易学学派,可以说是“科学易”的早期形态。方以智自觉地意识到,他以易学为根基的自然哲学体系的建立,是“因邵、蔡为嚆矢,征《河》《洛》之通符”,“借泰西为剡子,申禹、周之矩积”(方以智:《物理小识·编录缘起》),即是说,一方面继承邵雍、蔡元定等所提倡的象数图书之学的易学原理,另方面引进西方新兴质测之学,并借以发扬祖国科学思想的优秀传统。这正是“科学易”的基本思想特征。十八世纪,戴震、焦循等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推进“科学易”的发展。此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的正常历程被打断。我们民族在深重的苦难中步入近代。人们迫于救亡图存的政治形势,忙于日新月异的西学引进,来不及去清理易学遗产。“科学易”的研究濒于中断;而在西方,从莱布尼兹到爱因斯坦、玻尔、李约瑟等,把中国易学中某些象数结构纳入现代科学的语境和视野,对“科学易”不断地有所探测。在二十世纪中西文化的汇聚、交融中,一些学有专精的自然科学家,转向传统易学与科学思想遗产的研究而时有新的创获;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而兴起的文化研究热潮中,由于《易》象、数、图中数理、物理、生理以及哲理的被重视,由于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被应用,由于东西方学术思想某些层面的重新被整合,“科学易”的研究得到长足的进展,并有方兴未艾之势,成为当代易学的一项特殊成就。
   当然,“科学易”的研究有一个理论和方法的导向问题。首先,在理论原则上,应当承认《易》之为书的原始形态,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株奇葩,但毕竟是古老中华文化发蒙时期的产物。它本身必然是在科学思维的萌芽中充斥着宗教巫术的迷信,即使经过晚周时期《易传》作者们的哲学加工,改变着其中科学思维、人文意识与神物迷信的比重成份,但仍然是原始科学与神物迷信的某种结合。因而,“科学易”作为现代形态的知识体系,必须将这种固有的科学与迷信的结合加以剥离,必须将传统易学中某些固有的神秘性(各种拜物教意识、神物迷信等等)加以扬弃。这是十分繁难的任务。因为历史地把握科学与迷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了解二者既互相对立、排斥,又互相寄生、转化的机制,以及二者能够共生或实现转化的思想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根源,并非易事;且在实验科学所凭依的工具理性范围内得不到解决。其次,在文化心态上,应当看到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苦难和中西古今文化的激烈冲突,在人们思想上曾造成各种困惑和畸变心理。诸如,面对西方科技新成就,希望“古己有之”的“西学中源”说,幻想“移花接木”的“中体西用”说,都是曾经流行过的思想范式,并在中国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历程中一再把人们引向歧途。显然,“科学易”的研究,应当避免再陷入这样的思想范式及其种种变形,应当跳出中西文化观中的“西方中心”、“华夏优越”、或“浮浅认同”、或“笼统立异”、或“拉杂比附”等等误区,而在传统易学与现代科学之间发现真正的历史接合点,从中国“科学易”三百年来具体的历史发展中去总结经验教训,提炼研究方法,开拓未来的前景。
   这一未来前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学易”与“人文易”必须相辅而行,成为易学研究中互补的两个主流学派。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6

主题

90

回帖

12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9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18: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以智(1611-1671年)为明清之际卓越思想家、科学家。著有《易余》、《周易时论合编》(其父方孔沼著《周易时论》)、《学易论宗》、《东西均》、《物理小识》、《阳符中衍》、《通雅》等。

方氏易学具有从义理转向象数的倾向。他不仅把其象数理论同某些“类流小术”划分了界限,批判了“支离附会、未核其真”的穿凿之说,而且对京、邵之学也有所折衷扬弃。将太极、自然、理、心,或形上或形下,都看成同一系列范畴,认为象数的实质是作为本体的心、理、自然、太极的外化,象数同这些范畴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客观世界可以用象数来反映。

方氏创造了与其他象数学家不同的以数解易法。借用“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来论证其“圆”的哲学模式。一交二即为三(参)。三亦称“中”,二旋三(中)便为四(东西南北四方),四方环中之中,又称为“中五”。以此数解释卦象之位,提出“公因反因”(即“一在二中,三即一”)的思想精髓。

方以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象数易学,对易学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标志着象数派宋易的完结。其后象数派宋易著作虽然很多,但均缺乏新意,无甚建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2-19 19: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氏在学术上是代有传人,方以智曾在诗中说:秦余易象本家传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